微型消防站 築牢“防火牆”(新視點)
“水火不留情,人人都知見,以預防為(wei) 主,那才是關(guan) 鍵……”走進天津市和平區勸業(ye) 場街道百貨大樓社區,73歲的消防誌願者劉桂湘正打著快板向居民們(men) 宣講消防知識。“我在‘夥(huo) 樓大院’住了24年,太清楚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了!”劉桂湘說。
啥叫“夥(huo) 樓大院”?劉桂湘解釋,在二三層的住宅樓裏分布有十幾個(ge) “夥(huo) 單”,圍合而成一個(ge) 大雜院,天津人把這種建築群叫“夥(huo) 樓大院”。據統計,天津有70多萬(wan) 平方米的“夥(huo) 樓大院”建築,多分布於(yu) 城市核心地帶。
“‘夥(huo) 樓大院’人員密集,老房屋又多以木質結構為(wei) 主,遇到火情,大型消防設備進出很困難。”勸業(ye) 場街道辦事處公共安全辦公室主任焦知生說,在和平區消防救援支隊的幫助下,勸業(ye) 場街道建立起12個(ge) 社區微型消防站,並以此為(wei) 依托,將滅火器、消防人員等資源向院落、樓門等居民生活單元延伸。“目前,我們(men) 街道共配備2.5萬(wan) 個(ge) 滅火器,網格員、樓門院長負責日常維護。”焦知生說。
曾因幫助滅火被評為(wei) 和平區見義(yi) 勇為(wei) 先進個(ge) 人的市民王虎告訴記者,自己在勸業(ye) 場街道經營一家手機店,2020年10月的一天,突然聽到鄰居呼喊“著火啦”。“出門一看,豐(feng) 收裏胡同的一間房屋起了火。”王虎回憶,滾滾濃煙從(cong) 二層木質結構的房屋中冒出,依稀可見屋內(nei) 還有火光,樓上居民很多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正捂著口鼻往院子裏湧。
此時的王虎雖有些緊張,但並沒有慌亂(luan) ,他找到幹粉滅火器,直接上了樓。敲開房門後,王虎熟練地向起火點噴灑幹粉。“原來是鍋燒幹了,引燃了周圍的物品。”王虎關(guan) 掉灶具,又連忙給廚具降溫。
整個(ge) 滅火過程隻有5分鍾,隨後趕來的消防隊員向王虎豎起了大拇指。“我獲得見義(yi) 勇為(wei) 先進個(ge) 人的榮譽,有微型消防站的一半功勞。”王虎說,之所以能這麽(me) 熟練地找到並使用滅火器、判斷起火點,多虧(kui) 了社區微型消防站隊員對他們(men) 的長期培訓。
“這幾年社區建起了微型消防站,消防隊員們(men) 每個(ge) 月都來與(yu) 我們(men) 交流,我們(men) 的工作更規範了。”劉桂湘頗為(wei) 自豪,因為(wei) 有了誌願者的努力和微型消防站的支持,她所居住的社區多年來未發生一起造成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的火災。現在隻要一有空,劉桂湘就要來社區微型消防站轉轉,學習(xi) 器材使用,了解近期防火重點。
在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防火監督處處長陳亞(ya) 鋒看來,微型消防站的廣泛建立,在第一時間撲救初起火災上起到了大作用。“火災發生之初的5分鍾是滅火的‘黃金期’,這段時間內(nei) 相對溫度還不高,一般滅火器都可撲滅。”陳亞(ya) 鋒介紹,一旦過了“黃金期”,火勢能量積蓄到一定程度後,火情有可能呈現指數級爆發。
據介紹,2015年起,天津市著力在全市範圍內(nei) 開展微型消防站建設,出台相關(guan) 標準,從(cong) 人員、裝備、製度、運行等方麵做出規範性參考,並以此為(wei) 依托發動社會(hui) 力量構建大消防網絡。目前,天津已建成7635個(ge) 微型消防站,全麵整合保安員、重點崗位員工、物業(ye) 管理人員、治安聯防隊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多種力量資源,積極開展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巡查、滅火應急演練、消防知識宣傳(chuan) ,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6日 第 1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