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樂亭: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 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9-26 15:35: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民網石家莊9月25日電 田疇沃野,稻菽飄香。金秋時節,放眼樂(le) 亭大地,處處展現出一派豐(feng) 收景象……

  素有“燕東(dong) 天府”“冀東(dong) 糧倉(cang) ”之稱的河北省樂(le) 亭縣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近年來,該縣將創新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抓手,推動農(nong) 業(ye) 價(jia) 值鏈向中高端逐步提升,先後榮獲中國鮮桃之鄉(xiang) 、中國果菜十強縣、全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示範縣、國家級農(nong) 業(ye) 綜合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縣、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國家“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國家級平安農(nong) 機示範縣”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等係列國家級榮譽稱號。

  以社會(hui) 化服務帶動規模經營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2021年樂(le) 亭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135.5億(yi) 元,一產(chan) 增加值達到93.48億(yi) 元,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率70.9%,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41元,闊步走出了一條現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之路。

  創新實施多元化托管模式

  以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實現廣大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有機銜接

  多元化農(nong) 業(ye) 托管模式使樂(le) 亭縣廣大農(nong) 戶深受其益。例如,該縣“80後”菜農(nong) 趙桂蘭(lan) 如今已成為(wei) 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甩手掌櫃”。2015年,趙桂蘭(lan) 入駐樂(le) 亭縣萬(wan) 事達農(nong) 業(ye) 生態園區,享受起了設施溫室整體(ti) 托管服務。從(cong) 果蔬幼苗、生產(chan) 資料到技術服務、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都由園區一手包辦。在園區“無微不至”的安排下,趙桂蘭(lan) 的年收入達到了10萬(wan) 元以上。目前,已有20多名種植大戶入駐園區,年產(chan) 值達500多萬(wan) 元。

  在樂(le) 亭,服務組織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和形式,根據小農(nong) 戶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個(ge) 性化需求,因地製宜定製單環節、多環節、套餐式、全程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農(nong) 戶可根據自身狀況,自行選擇將全部或部分農(nong) 活托管給服務組織,實現了勞動力在打工和種地之間的優(you) 化組合和最佳配置。

  截至目前,全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組織總數有1429家,托管麵積52.2萬(wan) 畝(mu) ,小麥12.2萬(wan) 畝(mu) ,玉米32萬(wan) 畝(mu) ,水稻8萬(wan) 畝(mu) 。

  創新優(you) 化資源配置

  以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提高土地經營綜合產(chan) 出效益

  位於(yu) 樂(le) 亭縣西南部的馬頭營鎮,立足水稻連片經營優(you) 勢,結合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在南趙莊子村組建村級供銷社,吸納78戶農(nong) 戶、158.5畝(mu) 土地入社,由縣供銷聯社和村集體(ti) 各出資5萬(wan) 元統一經營,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32.6萬(wan) 元。

  近年來,在保護農(nong) 戶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樂(le) 亭鼓勵村集體(ti) 將農(nong) 戶手中細碎、零散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或引導農(nong) 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以村黨(dang) 組織領辦合作社為(wei) 主導,以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為(wei) 主體(ti) ,統籌整合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等涉農(nong) 項目,大力支持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模式,吸引先進農(nong) 機設備投入農(nong) 業(ye) 服務中,積極推動農(nong) 資企業(ye) 、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互聯網平台通過“農(nong) 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多種方式,向農(nong) 業(ye) 服務業(ye) 延伸,實現技術與(yu) 裝備銜接、技術與(yu) 服務結合。

  截至目前,全縣農(nong) 機總動力達到77萬(wan) 千瓦,擁有拖拉機2.4萬(wan) 餘(yu) 台,全縣機耕麵積59400公頃,機播麵積41898公頃,機收麵積33637公頃,全縣小麥耕種收綜合農(nong) 機化水平達到100%,水稻耕種收綜合農(nong) 機化水平達到98%,玉米耕種收綜合農(nong) 機化水平達到91%,全縣土地流轉麵積16.5萬(wan) 畝(mu) 。

  創新構建智能化數字平台

  以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提速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循環效率

  依托農(nong) 村綜合服務中心,樂(le) 亭通過平台線上線下相結合為(wei) 村民提供綜合服務,將生產(chan) 服務從(cong) 農(nong) 資供應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服務方向延伸,服務方式從(cong) 坐等服務向統一配送、上門服務推進,實現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辦事不出門”“有事零跑腿”。

  以數字賦能,點燃智慧農(nong) 業(ye) ,該縣與(yu) 新農(nong) 創雲(yun)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簽訂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合作協議,引進北京農(nong) 信通建設數字鄉(xiang) 村項目,充分利用胡家坨鎮大黑坨村、樂(le) 亭鎮韓坨村的“數字寶盒”,鼓勵、引導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經紀人等市場主體(ti) 采取微信、預售、直播等多種形式、多個(ge) 渠道、多類平台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營銷。實施“互聯網+”工程,推進互聯網+進村入戶、互聯網+出村進城的運營,搭建“三農(nong) ”大數據平台,建設完成100個(ge) 示範點,全縣搭建益農(nong) 信息社493個(ge) 。

  截至目前,全縣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100餘(yu) 家,參與(yu) 人數達1200人。據統計,該縣線上線下高峰期日交易量5000噸以上,交易品種近百種,年交易量達150多萬(wan) 噸,交易額近15億(yi) 元,真正成為(wei) “買(mai) 全國、賣全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基地。

  創新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以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壯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骨幹引領力量

  在大相各莊鎮敬波果蔬合作社的倉(cang) 儲(chu) 庫房中,社員送來的一車車青椒堆出了一座“綠色小山”。裝箱工人熟練地分類篩選著,一等品放入紙箱,二等品放入袋子,每箱青椒的重量誤差不超過10克。

  “這種青椒叫‘麗(li) 威’,耐儲(chu) 存、色澤亮、口感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合作社理事長楊敬波有著多年的果蔬銷售經驗,他按照市場需求引入新品種,組織社員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去年,我們(men) 還與(yu) 麥當勞簽訂了2000噸結球生菜訂單,僅(jin) 此一項就可為(wei) 社員帶來900萬(wan) 元的收入。”楊敬波說。

  通過聚“散戶”成“大戶”,樂(le) 亭縣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喚醒農(nong) 民抱團發展意識,幫助小農(nong) 戶解決(jue) 了對接市場、抵禦市場風險和質量安全風險等依靠“個(ge) 力”難以解決(jue) 的諸多困難。例如,冀東(dong) 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中心投運後,入駐果菜中介組織90多個(ge) ,帶動10多萬(wan) 農(nong) 戶近30萬(wan) 農(nong) 民從(cong) 事果菜產(chan) 業(ye) ,交易品種近百種,果菜產(chan) 品主要銷往京、津、唐、秦、東(dong) 北及長江以南等地區,充分發揮了建一方市場、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龍頭帶動作用。宏霞果蔬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5戶發展到現在已輻射帶動1000多農(nong) 戶,該合作社與(yu) 黑龍江、北京等地簽訂了多年的供銷合同,主要供應油桃、毛桃、蘋果等,年銷售果品在1萬(wan) 噸以上。

  培育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既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讓小農(nong) 戶主動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鏈中切實分享收益。目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發展到200餘(yu) 家,經營額達到120億(yi) 元以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到1073家,合作社成員發展到2.5萬(wan) 人,年交易額36.2億(yi) 元,輻射帶動農(nong) 戶11萬(wan) 戶,年助農(nong) 增收6.5億(yi) 元。

  創新落實政策金融保障

  以開展社會(hui) 化服務解決(jue) 涉農(nong) 急難愁盼問題

  近年來,樂(le) 亭積極爭(zheng) 取上級扶持資金項目,創新建立縣級領導分包、鄉(xiang) 鎮班子成員兼任各村“第一書(shu) 記”的全覆蓋、無縫隙責任體(ti) 係。全縣爭(zheng) 取上級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扶持項目145個(ge) ,涉及164個(ge) 村,獲得上級財政資金支持1.08億(yi) 元,並進行資金整合、打捆綁定、集中建設。

  例如,毛莊鎮整合16個(ge) 村的扶持集體(ti) 經濟項目資金800萬(wan) 元,流轉土地165畝(mu) ,集中建設高標準大櫻桃溫室32座,成功打造出“櫻桃小鎮”,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古河鄉(xiang) 葛莊子村利用扶持資金購入挖掘機、垃圾清運車、掃路車、電動三輪車等機器設備,組建農(nong) 村衛生保潔公司,不僅(jin) 實現村集體(ti) 年創收12萬(wan) 元,而且為(wei) 該鄉(xiang) 每村每年節約保潔費用1萬(wan) 元。

  與(yu) 此同時,該縣加強與(yu) 金融機構對接合作,強化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平台與(yu) 金融機構服務數據間的共享對接,積極推廣建行“集體(ti) 雲(yun) 貸”、農(nong) 行“集體(ti) e貸”等產(chan) 品,解決(jue) 涉農(nong) 中小企業(ye) 和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的資金難題。尤其是在創新政府財政資金支農(nong) 服務方式上,切實建立起由縣政府、縣農(nong) 業(ye) 擔保公司、合作銀行按照比例承擔貸款損失的風險分擔機製,涉及糧食種植貸、糧食收儲(chu) 貸、蔬菜種植貸、畜禽養(yang) 殖貸、普惠貸和漁船貸六大方麵。今年以來,共為(wei) 21戶發放農(nong) 業(ye) 擔保貸款1392萬(wan) 元,累計為(wei) 126戶發放農(nong) 業(ye) 擔保貸款7895萬(wan) 元,“農(nong) 保貸”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肖會(hui) 鵬、鄭惠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