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守護母親河 一江潤兩省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上,源頭活水汩汩湧出。碧水蜿蜒,一路曲折向東(dong) ,跨越皖浙交界,緩緩流入具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稱的千島湖。
每年70億(yi) 立方米優(you) 質幹淨水,這是安徽黃山饋贈給浙江千島湖的“禮物”。而如今,它早已超越水的自然意義(yi) ,成為(wei) 兩(liang) 省人民探索區域合作生態保護的智慧結晶。
十年間,一、二、三輪試點順利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碩果累累:從(cong) 新安江跨省界斷麵水質常年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到生態“含綠量”正逐漸變成發展“含金量”,再到全國其他13個(ge) 流域、18個(ge) 省份複製推廣……一江碧水,潑墨出詩意般的新安畫卷。
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努力,無不啟迪著新智慧的迸發。如今,隨著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試驗區應運而生,一個(ge) 新起點,一份新期待,照映出一個(ge) 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大黃山”,正繭出而羽化成蝶。
新安江畔的“十年之功”
蜿蜒千裏,新安江宛若遊龍。在上遊,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鎮流口村,一家名為(wei) “生態美”的超市,點睛著這條碧綠的長龍。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6年,黃山市首家“垃圾兌(dui) 換超市”誕生於(yu) 此。也從(cong) 那時起,謝雅妹這位村幹部,義(yi) 務做起超市協管員。
6年時間彈指而過,但謝雅妹卻深切感受到了蝶變新安江的力量。
160個(ge) 塑料袋兌(dui) 換一支牙刷,30個(ge) 香煙殼兌(dui) 換一包黃酒……一包包垃圾,經她的手,換成了生活日用品;一位位村民,經其“嘮叨”,養(yang) 成了隨手做垃圾分類的習(xi) 慣;街頭巷尾,經其見證,換了新顏……
如今,“垃圾兌(dui) 換超市”更名為(wei) “生態美超市”。345家“生態美”超市,覆蓋了新安江流域黃山段沿江所有行政村(社區)。勾連起這一個(ge) 個(ge) 小“點點”,仿佛無數雙手牽在一起,共同護衛著一江清水。
碧水何以清?這些“超市”隻是縮影。這背後,有著黃山的“十年之功”。
十年來,黃山累計投入195億(yi) 元,實施300多個(ge) 試點項目。從(cong) 累計關(guan) 停淘汰企業(ye) 170多家,到先後建立覆蓋流域所有68個(ge) 鄉(xiang) 鎮的垃圾處理體(ti) 係;從(cong) 完成農(nong) 村改水改廁23萬(wan) 戶,到推廣應用“粘蟲黃板+生物農(nong) 藥+生態農(nong) 藝”模式,農(nong) 藥使用量逐年下降……
數據不需贅述,即便再長,也無法丈量“十年之功”的厚度。在黃山市新安江文明實踐中心,一麵“點讚牆”總能吸引眾(zhong) 多參觀人群駐足,一張張“先進個(ge) 人”的滄桑麵龐,承載著“十年之功”裏黃山人的辛勤付出。
而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兌(dui) 現十年前的那場約定。
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的大力推動下,皖浙兩(liang) 省在新安江啟動全國首個(ge)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試點。
在兩(liang) 省共同努力下,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三輪試點接續開展。新安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實施10年來,中央及皖浙兩(liang) 省累計撥付補償(chang) 資金57億(yi) 元。新安江跨省界斷麵水質連續10年達到皖浙兩(liang) 省協定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yi) 立方米幹淨水,千島湖水質實現同步改善。
生態“含綠量”鑄就發展“含金量”
十年,是一張時間試卷。黃山不僅(jin) 寫(xie) 下了精彩答題,也繪出了山水之城的秀美產(chan) 業(ye) 圖景。
行進在黃山的山水之間,隨處可見的茶園裏,漫山遍野的黃色誘蟲板相映成趣。新安江源頭,一家以新安源命名的茶葉生產(chan) 企業(ye) ,傾(qing) 注於(yu) 有機茶生產(chan) 。這裏有6800畝(mu) 茶園連續多年通過歐盟和國家有機標準認證。
據初步統計,2015年來,這家企業(ye) 通過有機茶生態基地建設,僅(jin) 在新安江源頭流口區域就減少農(nong) 藥、除草劑使用量1000多噸,化肥2.5萬(wan) 噸,有效地控製了農(nong) 村麵源汙染。
而生態也給予了黃山茶葉人豐(feng) 厚回饋。2021年,黃山市茶葉產(chan) 值超過40億(yi) 元。
在黃山,泉水養(yang) 魚日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特色產(chan) 業(ye) 。“這種魚,一斤能賣80元!”讓人嘖嘖稱奇的養(yang) 魚方式,如今每年給黃山帶來超7億(yi) 元的綜合產(chan) 值。
旅遊,是黃山的底色。而如今,黃山的旅遊不止於(yu) 山水人文間的賞玩。
產(chan) 業(ye) 是城市的靈魂。黃山不滿足標誌性的文旅產(chan) 業(ye) ,一大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正落戶於(yu) 這座生態旅遊城市。
近年來,黃山市確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汽車電子、新材料和綠色軟包裝、人工智能等九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與(yu) 黃山生態環境相適應、與(yu) 徽州文化底蘊相融合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為(wei) 此,黃山一直都很拚。“我們(men) 堅持頂格傾(qing) 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去年,市級負責同誌帶頭‘走出去’拜訪企業(ye) 700多家,‘請進來’接洽客商2000多批次,簽約項目502個(ge) ,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增長39.9%、居全省首位。”黃山市委書(shu) 記淩雲(yun) 用這一組數據道出黃山的努力。
十年間,黃山市圍繞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生態農(nong) 業(ye) 和新型工業(ye) ,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牌”。生態“含綠量”正逐漸變成發展“含金量”,實現了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大黃山”應時而生
十年的時間刻度不長,相比數以億(yi) 年的黃山地質形成史,這不過白駒過隙;十年的時間刻度不短,它足以改觀一條江給人的印象。
十年時間,這條徽州的母親(qin) 河從(cong) 補償(chang) 機製試點的實踐裏,鍛造出了以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為(wei) 抓手,以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根本,以綠色發展為(wei) 路徑,以互利共贏為(wei) 目標,以體(ti) 製機製建設為(wei) 保障的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新安江模式”。
這也是生態改革的先行區。近年來,安徽省不斷推廣“新安江經驗”,先後建立健全皖蘇滁河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全省地表水斷麵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等一係列聯係省內(nei) 省外,覆蓋重點流域和全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體(ti) 係,有力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而放眼全國,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試點為(wei) 範本的流域上下遊橫向補償(chang) 機製試點工作,在全國其他13個(ge) 流域、18個(ge) 省份複製推廣,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安江方案”。
十年,沒有畫上句號。相反,它正啟幕著一個(ge) “大黃山”的應時而生。
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加快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試驗區。
2021年10月,安徽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高品質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支持黃山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
2022年年初,《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提出:全力打造“大黃山”國際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按照全域旅遊理念,打破市域界限,統籌推動“大黃山”四市一體(ti) 化發展,加快形成整體(ti) 合力,打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構建以黃山市為(wei) 龍頭,輻射帶動池州、宣城、安慶三市的“月照三星、三星拱月”共進發展新格局。
“新安江水碧悠悠,兩(liang) 岸人家散若舟。”1934年,鬱達夫行遊屯溪,即興(xing) 寫(xie) 下的詩句,成為(wei) 新安江人居美景的詩意表達。
這僅(jin) 是新安一隅。未來,伴隨“大黃山”格局的加速形成,這條文明之江、美麗(li) 之江、開放之江、財富之江、創新之江,將“澆灌”出更為(wei) 磅礴的新安山居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