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祖孫三代齊接力 堅守初心投身教學育人才
人民網長沙9月27日電 九月是收獲的季節,對於(yu) 從(cong) 教15年的袁丹來說,九月充滿了驚喜;教師節剛過不久,她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學生寄來的工作照,每一張照片都是學生在各自醫療崗位服務患者的瞬間,這讓從(cong) 事中醫專(zhuan) 業(ye) 教學的袁丹感動不已。
據了解,袁丹出身於(yu) 軍(jun) 人與(yu) 教師相結合的家庭,家族三代軍(jun) 人、三代教師,從(cong) 小耳濡目染長輩們(men) 的教育理念;家人們(men) 耕耘在教育教學一線,為(wei) 基層教育事業(ye) 默默奮鬥的精神,對袁丹的擇業(ye) 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
袁丹的家族裏最早當老師的便是外公羅錦華,羅錦華1960年6月自衡山師範畢業(ye) ,先後在湖南嶽雲(yun) 中學、衡山縣長江中學、長江鎮學區從(cong) 事教學和管理工作,並在此期間曾擔任長江中學總務主任、長江鎮學區會(hui) 計,直至2000年7月光榮退休,他讓一大批鄉(xiang) 村孩子通過讀書(shu) 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羅錦華是一名中共黨(dang) 員,憑著對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的執著追求,40年時間在教育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ye) 業(ye) ,他師德高尚、嚴(yan) 於(yu) 律己、生活儉(jian) 樸、關(guan) 愛學生,剛參加工作的羅錦華每天在上課之餘(yu) ,經常到村裏去家訪,勸說適齡兒(er) 童上學返校,遇到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他還會(hui) 從(cong) 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為(wei) 他們(men) 墊付。
家長的言傳(chuan) 身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逢年過節時和子女坐在一起,談論間離不開的話題便是教育,羅錦華的一言一行都對子孫後代產(chan) 生了良好影響,“教育世家”在平凡中踐行著“薪火相傳(chuan) 育桃李”,讓師德師風在傳(chuan) 承中閃光。
受外公羅錦華潛移默化的影響,袁丹的父親(qin) 袁緒忠在1984年12月部隊退伍後,便回鄉(xiang) 當了一名鄉(xiang) 村小學教師,先後在湖南省衡山縣長江鎮永豐(feng) 學校、袁家衝(chong) 學校從(cong) 事教育工作,1988年起擔任校長職務,至今在鄉(xiang) 村小學從(cong) 教38年,仍堅守在教學一線教書(shu) 育人。
“父親(qin) 常說教育是一項樸實而神聖的事業(ye) ,教好學生才是為(wei) 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因此一定要恪守教學初心,牢記責任感、使命感。”盡管輾轉多個(ge) 學校並擔任領導職務,可袁緒忠從(cong) 沒放棄三尺講台的教學工作。
同樣,袁丹的母親(qin) 羅冬平也是一位教師,1988年從(cong) 衡山教師進修學校畢業(ye) 後,先後在湖南省衡山縣長江鎮永豐(feng) 學校、袁家衝(chong) 學校從(cong) 事幼教、小學教育工作,2020年12月辦理退休手續後,仍返聘堅守在基層教學一線,到今天已從(cong) 教34年。
“父母親(qin) 一直從(cong) 事鄉(xiang) 村教育事業(ye) 直至現在,父親(qin) 從(cong) 教38年,母親(qin) 從(cong) 教34年,桃李滿天下,他們(men) 培養(yang) 的學生很多都已成為(wei) 國家棟梁。”袁丹說這是父母最驕傲的事業(ye) ,也是我學習(xi) 的榜樣。
從(cong) 小便深受外祖父與(yu) 父母的熏陶,致使袁丹2008年自長沙醫學院畢業(ye) 後,毅然留校工作,先後從(cong) 事中醫學專(zhuan) 業(ye) 教學,負責教學質量監控與(yu) 評估、教師發展與(yu) 培訓等工作,她對學校及師生始終懷著一種深厚的感情,想問題、做事情都從(cong) 維護師生利益出發。
袁丹在工作上勁頭十足、銳意創新、敬業(ye) 樂(le) 業(ye) ,先後榮獲湖南省教育係統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學校先進個(ge) 人6次,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1次,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1次。她始終認為(wei) 育人者先育己,是為(wei) 智;正人者先正己,是為(wei) 德;智德兼備者,方為(wei) 師。
父輩言傳(chuan) 身教,後輩耳濡目染,外公羅錦華老人一直秉持“讀書(shu) 思廉品自高”的家風,教育自己的後代“學高為(wei) 師、德高為(wei) 範”,將教育的香火代代相傳(chuan) ,目前子孫中已有8人是教師,還有2名成員正在就讀師範專(zhuan) 業(ye) ,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準備從(cong) 教。
堅持讀書(shu) 為(wei) 先,代代傳(chuan) 承教育,爭(zheng) 當光榮的人民教師,是這個(ge) 家族裏人的共識和追求,因此,一代代人接過教育接力棒,默默耕耘在講台上,奉獻青春和熱血;一個(ge) 教師“大家長”帶出了十餘(yu) 人的“三代教師家庭”。
三尺講台,四季耕耘。盡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育理念,但照亮鄉(xiang) 村孩子夢想的心始終堅定一致,這種信念形成了一縷光在家族中閃耀。“教育,改變世界,決(jue) 定未來。作為(wei) 人民教師,能為(wei) 國家民族振興(xing) 貢獻力量,無上光榮。”袁丹一家祖孫三代逐夢教育,大家對教育有著共同的信仰,用責任與(yu) 信念,演繹著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師的故事。(林洛頫、尚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