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國有資產管理接受五年“大考”管理水平和質量實現質的提升
江蘇省建立省政府向人大常委會(hui) 報告國有資產(chan) 管理製度已有5年。按製度,今年國有資產(chan) 管理麵臨(lin) 監督“大考”。9月27日—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二次會(hui) 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guan) 於(yu) 2021年度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並召開聯組會(hui) 議進行專(zhuan) 題詢問。省政府分管負責人領銜,省有關(guan) 部門主要負責人直麵常委會(hui) 組成人員直接坦率的問題一一作答。
製度建立5年,實施效能如何?
省政府此次提交的年度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綜合報告,除主報告外還有17份附件、20份報表,是迄今為(wei) 止最完整全麵的國資家底報告。這份詳實報告根據2018年省委有關(guan) 意見精神提交。該意見要求建立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hui) 報告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的製度,賦予人大監督新職責,其中不僅(jin) 明確省政府每年向省人大常委會(hui) 提交書(shu) 麵綜合報告及就一個(ge) 專(zhuan) 項報告作口頭報告,還要在每屆省人大常委會(hui) 屆末年份提交書(shu) 麵綜合報告並口頭報告。
製度建立5年,實施效能如何?省財政廳廳長張樂(le) 夫介紹, 5年來在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hui) 指導推動下,全省各地各部門對國有資產(chan) 管理重視程度有所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實現質的提升。其間,我省基本健全具有江蘇特色的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係,率先在全國完成省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事業(ye) 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chan) 的集中統一和監管,開展了十年一次的資產(chan) 清查及開展國有資產(chan) 績效管理評價(jia) ,並積極探索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ye) 資產(chan) 的計價(jia) 管理。
本屆省人大常委會(hui) 已連續4年審議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並先後聽取審議4個(ge) 專(zhuan) 項報告,實現了對4大類別國有資產(chan) 管理專(zhuan) 項報告和審議監督的首輪全覆蓋。本次專(zhuan) 題詢問“期末考”在屆末開展,事先進行了廣泛專(zhuan) 題調研和意見搜集,並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hui) 公開征集詢問問題,不少人大代表、企業(ye) 界人士提出了意見建議。
現場詢問直接而坦率。“在聽取和審議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報告時我們(men) 注意到,行政事業(ye) 性國有資產(chan) 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存在薄弱環節。”省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陸永泉舉(ju) 例說,一些部門單位的設備未入賬或閑置、一些資產(chan) 因未開展清查盤點導致賬實不符、房產(chan) 土地未辦理權屬證明或房產(chan) 出租處置收益受損。此外還存在資產(chan) 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流失的問題。
“確實清醒地看到還存在著這些問題。我覺得主要是製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水平和管理要求有待於(yu) 進一步提高,監管措施需要進一步加強。”張樂(le) 夫表示,將借推動《江蘇省行政事業(ye) 性國有資產(chan) 管理辦法》修訂之機,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chan) 清查、登記入賬、責任追究等相關(guan) 要求,同時根據財政部將出台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chu) 備物資、文化文物資產(chan) 、保障性住房、受托代理資產(chan) “新五類”資產(chan) 管理製度之機,研究製定我省製度規定;具體(ti) 落實上通過研究計價(jia) 辦法,積極創新管理方式,加快完善資產(chan) 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麵正確反映好國有資產(chan) 價(jia) 值,進一步推動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ye) 性國有資產(chan) 清查入賬。
既要賬目清楚,還要提升使用效能。張樂(le) 夫透露,已獲批設立的省行政性國有資產(chan) 管理中心,將對省級各類閑置資產(chan) 、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等資產(chan) 探索統一實施管理、統一調劑、統一處置,並同省經營性國有資產(chan) 統一監管平台。在現有省級政府公共倉(cang) 基礎上,一個(ge) 網絡公共倉(cang) 正在籌建,未來將實現存量資產(chan) 調劑、共享、盤活、利用,並通過財政預算管理一體(ti) 化資產(chan) 平台逐步實現省級和各市縣公共倉(cang) 的整合。
關(guan) 鍵行業(ye) 領域如何加快國有資本布局?
近年來,一些省份在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行業(ye) 領域不斷加大國有資本布局。江蘇省屬國有企業(ye) 則產(chan) 業(ye) 門類相對單一,在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麵布局較少。2021江蘇省百強創新型企業(ye) 榜單上,國有企業(ye) 占比較低、整體(ti) 實力偏弱。如何破題、解題?
“這個(ge) 問題確實是我們(men) 下一步應該努力的方向。”省國資委主任謝正義(yi) 介紹了近幾年我省國有資本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上的諸多動作:省級層麵,省國信集團一次性出資30億(yi) 元參與(yu) 徐工集團的混改;省高投集團圍繞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十三五”以來已累計投資高新技術企業(ye) 340多家,投資總額達128億(yi) 元。市級層麵,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市圍繞半導體(ti) 、新能源汽車和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加大布局力度,帶動一批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項目集聚。
“從(cong) 總體(ti) 上講,我省國資、國企在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入仍顯不足。”謝正義(yi) 坦承,要做的事很多,如要加強與(yu) 央企、大院大所和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戰略合作,吸引產(chan) 業(ye) 類央企來蘇設實驗室、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目前新一輪央地合作正積極籌劃推進。他建議,要圍繞江蘇高質量發展需求明確重點,加強省市聯動,形成戰略協同,讓各市在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上形成一盤棋;同時突出企業(ye) 家主體(ti) 地位和人才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研究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類企業(ye) 對企業(ye) 家和對人才的要求,真正創造“國企敢幹”的環境。
近年來外地國資係統頻頻收購江蘇上市公司,僅(jin) 2019年—2021年就收購了10家民營上市公司。省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於(yu) 敦德就此發問,我省國資對外收購情況如何?如何看待國資收購民營上市公司現象?“這個(ge) 問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多次過問,並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研究分析。”謝正義(yi) 介紹,2019年以來,外省國資收購江蘇上市民營企業(ye) 12戶,主要集中在5個(ge) 省。同期我省國資也在收購民營上市公司,8戶在省內(nei) ,1戶在省外。
分析上述情況,首先要看到被外省收購的12戶上市公司中,10戶注冊(ce) 地沒有發生變化,且部分完成收購後,收購方通過資本運作增強了上市公司投資能力。“這種並購,產(chan) 業(ye) 還在江蘇,投資還在江蘇。”謝正義(yi) 表示,還要看到收購後有的企業(ye) 業(ye) 績出現波動,江蘇國資收購的上市公司表現也類似,“所以我們(men) 認為(wei) 國資收購民營上市公司的效果及效用仍需長期觀察和跟蹤。”謝正義(yi) 補充說,其中風險引起了國資監管方麵高度重視,去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專(zhuan) 門開會(hui) ,強調防範國有企業(ye) 收購上市公司的風險。
“所以我們(men) 認為(wei) 國有企業(ye) 收購民營企業(ye) 是一個(ge) 正常的市場行為(wei) 。”謝正義(yi) 強調,江蘇省屬企業(ye) 在進行上市公司收購戰略時要圍繞企業(ye) 主業(ye) 、緊扣服務江蘇主場,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不要為(wei) 做大而做大。
對國有資產(chan) “經濟體(ti) 檢”揭示了哪些問題?
審計監督是對國有資產(chan) 最專(zhuan) 業(ye) 最權威的監督。對國有資產(chan) 常態化“經濟體(ti) 檢”開展情況如何?發現了哪些問題?
省審計廳廳長侯學元介紹,近年來該廳主要結合每年開展的審計項目,分類分批對國有資產(chan) 進行審計檢查。如結合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加強對行政性國有資產(chan) 的審計監督,重點關(guan) 注相關(guan) 單位資產(chan) 底數是否清楚、配置是否科學合理、出租出借是否合法合規,以及經營性國有資產(chan) 集中統一管理情況。“在這中間,具體(ti) 揭示了一些單位資產(chan) 不入賬、超標準配置辦公設備,以及違規出租出借房產(chan) 等突出問題。”侯學元說。
“經濟體(ti) 檢”要針對關(guan) 鍵人群。一方麵,結合國有企業(ye) 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部門加強了對省屬企業(ye) (包括金融企業(ye) 單位)國有資產(chan) 的監督檢查,其中主要關(guan) 注企業(ye) 單位資產(chan) 權屬登記、投資收益、擔保處置以及風險防範化解等情況,查處了一些企業(ye) 房產(chan) 、土地等資產(chan) 長期不辦理產(chan) 權登記,以及盲目投資、隨意提供擔保造成國有資產(chan) 損失等突出問題。另一方麵,結合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及一些專(zhuan) 項審計調查,審計部門重點關(guan) 注土地、水、礦產(chan) 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等情況。“這中間主要揭示一些地方耕地保護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侯學元說。
從(cong) 近年國有資產(chan) 審計報告看,一些企業(ye) 存在會(hui) 計信息和資產(chan) 負債(zhai) 損益失真,資產(chan) 購置、處置和收入核算不規範,存在資產(chan) 多計或少計現象;部分企業(ye) 資產(chan) 未有效盤活、招投標不規範、投資經營存在重大風險。謝正義(yi) 表示,問題客觀存在,整改正不斷推進。
在頂層設計上,今年4月省兩(liang) 辦聯合印發適用於(yu) 全省所有國企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國有企業(ye) 監管的意見》。“這在我省國資國企監管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國地方國資委中也是第一個(ge) ,是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性的國資監管體(ti) 製的一個(ge) 探索。”謝正義(yi) 說,在省屬企業(ye) 推行全麵預算管理、分類管控主業(ye) 和非主業(ye) 投資,向省屬企業(ye) 派駐財務監督專(zhuan) 員,向省屬企業(ye) 統一選聘企業(ye) 年報審計會(hui) 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等十多個(ge) 配套文件已出台,以構建對國有企業(ye) 經營決(jue) 策的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年底前,上述監管舉(ju) 措將全部落地。省國資委還正提請研究建立由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巡視辦、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和省國資委為(wei) 成員單位的省屬企業(ye) 外部監督係統聯動工作機製。謝正義(yi) 介紹,該機製目的是實現各類監管事項在不同監管主體(ti) 間“能交接能落實”“能上手能出手”“能開場能收場”,發揮協同效應。同時,省級層麵行之有效的製度將向市縣國資監管機構推廣。謝正義(yi) 還建議省人大常委會(hui) 參考兄弟省區做法,進行地方國資監管立法。(陳月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