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 山西堅定走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之路
人民網太原9月29日電(記者 趙芳)“58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ge) 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nong) 村和全省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堅定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開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堅持新發展理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農(nong) 村發展動能活力持續釋放,農(nong) 民收入穩步較快增長,農(nong) 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芝麻開花節節高。”2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chuan) 部舉(ju) 行“山西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的第二十二場發布會(hui) ,同時也是全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專(zhuan) 場發布會(hui) 。
這十年,全省糧食年產(chan) 量從(cong) 261.8億(yi) 斤增加到去年的284.2億(yi) 斤。2020年是曆史最高年,產(chan) 量284.8億(yi) 斤。畝(mu) 產(chan) 突破600斤大關(guan) 、增加72斤。人均糧食占有量穩定超過400公斤以上,邁上新台階。國家糧食安全考核連續5年獲優(you) 秀等次。山西作為(wei) 全國著名的“小雜糧王國”,麵積穩定在1270萬(wan) 畝(mu) ,單產(chan) 、總產(chan) 均翻一番,在全國品類最全、品質最好。開展“土豆革命”,加工型馬鈴薯畝(mu) 產(chan) 6.5噸,是普通薯的4倍,小雜糧正在形成大產(chan) 業(ye) 、大食物,占據大市場。
這十年,畜牧業(ye) 領跑現代農(nong) 業(ye) ,供給能力大幅提升,肉蛋奶產(chan) 量分別達到134萬(wan) 噸、112萬(wan) 噸、135萬(wan) 噸,絕對增長都在50%以上。蔬菜產(chan) 量從(cong) 862萬(wan) 噸增加到976萬(wan) 噸,增長13%。挖掘夏秋冷涼優(you) 勢,擴大冬季設施生產(chan) ,南菜北種、智慧大棚、魚菜共生迅速推廣,百姓餐桌上大路菜、粗菜、毛菜越來越少,精細菜、時令菜越來越多,成為(wei) 黃土高原夏秋冷涼蔬菜優(you) 勢區。
這十年,水果產(chan) 量975萬(wan) 噸,增長42%,產(chan) 量居全國第八。各類水果琳琅滿目,從(cong) 7大類500多個(ge) 品種發展到15大類800多個(ge) 品種。山西水果、幹果不僅(jin) 成為(wei) 網紅產(chan) 品,也成為(wei) 重要的出口農(nong) 產(chan) 品,銷往美國、日本等75個(ge) 國家和地區,蘋果年均出口20萬(wan) 噸以上,占全國出口總量1/5。作為(wei) 全國道地藥材之鄉(xiang) ,中藥材種植麵積348萬(wan) 畝(mu) ,增長1.5倍。
這十年,全省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由1304億(yi) 元增加到2134億(yi) 元,增長63.6%。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從(cong) 642億(yi) 元增長到1286.9億(yi) 元,實現翻番。農(nong) 民收入從(cong) 7064元持續增長,達到15308元,十年翻番。脫貧地區農(nong) 民收入年均增長11.5%,達到11666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收入比從(cong) 3.2:1縮小到2.45:1。
這十年,從(cong)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到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從(cong) “六亂(luan) ”整治到“路、水、暖、網、鏈、廢、機、田、證、險”等關(guan) 乎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改善的十件實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向村延伸、往戶覆蓋。易地扶貧搬遷47.2萬(wan) 人,新建1122個(ge) 集中安置區。穩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覆蓋率、汙水處理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大大提高,更加整潔靚麗(li) ;四好農(nong) 村路升級改造8.9萬(wan) 公裏,具備條件的建製村100%通客車,農(nong) 民群眾(zhong) 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小汽車開進了農(nong) 家院。農(nong) 村居民每百戶擁有的汽車、空調分別增長了2.2倍、1.9倍,農(nong) 民生活越來越便捷舒適。堅持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治理,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農(nong) 村更加祥和穩定。
十年來,山西堅定走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之路。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上,突出打好特色優(you) 勢牌、有機旱作牌、加工轉化牌。鄉(xiang) 村發展上,統籌產(chan) 業(ye) 生態兩(liang) 大布局,充分開發農(nong) 業(ye) 的多種功能,深度挖掘鄉(xiang) 村的多元價(jia) 值,留住更多的鄉(xiang) 愁記憶。鄉(xiang) 村建設上,不斷推進生產(chan) 設施現代化、農(nong) 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nong) 村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