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完成457處橋下空間治理 擴容改造橋下停車場滿足多樣需求

發布時間:2022-10-08 13:54:00來源: 北京日報

  從(cong) “邊角空間”到“金角銀邊”,北京的橋下空間正在變美、變整潔。記者昨天從(cong) 市交通委獲悉,北京今年已提前完成三環、四環等地457處橋下空間專(zhuan) 項治理。雍和宮橋等4個(ge) 橋下空間提升試點項目昨天同步完工,滿足了市民停車、休閑的活動需求。

  現場

  執法站讓位 停車場擴容

  雍和宮橋,是二環路上重要的直通橋,橋下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可利用空間達3411平方米。然而,過去由於(yu) 承擔著過街通行、社會(hui) 停車和執法站辦公多重功能,這處橋下空間不僅(jin) “擁擠”,環境也有待提升。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雍和宮橋發現,沿街色彩豔麗(li) 的花箱,裝扮著大方沉穩的灰色橋體(ti) 。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橋下,重新規劃、鋪裝的停車場已經啟用,可向市民提供103個(ge) 停車位。“空間大了,橋下視野通透、整潔,車位更好找了。”常來五道營胡同遊玩的市民陳先生說。

  這些寶貴的邊角空間,是多方努力“擠”出來的。東(dong) 城區城管委市政設施科科長張慶山介紹,提升工程中,搬走了運行20餘(yu) 年的交通執法站,拆除了相關(guan) 建築,釋放橋下空間麵積600平方米。同時,縮減橋下箱式變壓器設施,基座高台長度從(cong) 7米縮短到4.6米。車輛停放布局也進行了優(you) 化,停車位從(cong) 60個(ge) 增加至103個(ge) ,滿足社會(hui) 車輛和周邊居民停車需求。

  通過橋下“小手術”,擁堵問題也得到了緩解。改造後,停車場出入口從(cong) 橋區正下方,調整至橋體(ti) 東(dong) 西兩(liang) 端、鄰近橋區左轉掉頭通道位置,進場車輛沿標線單向行駛,避免了車輛衝(chong) 突。同時,把原出入口改為(wei) 人行進出口,直接與(yu) 人行過街安全島銜接,實現了人車分離。

  如果仔細觀察,嶄新的橋下空間充滿了文化符號——橋柱上,以“四季雍和”為(wei) 主題,彩繪了銀杏、海棠等北京代表性鄉(xiang) 土植物紋飾,淡雅清新;重新鋪裝的人行安全通道,地麵顏色采用雍和宮內(nei) 唐卡色彩,搭配了崇雍大街代表性建築剪影圖案。“停車後,順著車後綠色的人行通道,就能走到出口,地麵上還標注著五道營、雍和宮、地壇公園等景點的行走方向,非常貼心!”一位剛停好車的市民點讚道。

  改造

  因地製宜 滿足多樣需求

  多個(ge) 橋下空間“樣板間”,在國慶節前完工亮相。除了擴容橋下停車場,試點工程還因地製宜,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

  順義(yi) 區俸伯橋下,是減河公園及潮白河,有較大的遮陽庇蔭、停留觀景需求。提升工程中,在新俸伯橋橋下修建了木製座椅、健身器材等設施,同步在舊俸伯橋橋上增設彩色環形步道、完善橋上基礎照明,方便市民慢行、休憩、活動的需要,又提升了整體(ti) 風貌。

  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周恒介紹,提升試點橋區通過前期充分調研,結合居民需求,製定了橋區提升方案。比如,正在施工的天寧寺橋下空間提升工程,將打造市民休閑娛樂(le) 空間,劃分兒(er) 童、青年、老年人活動區,還規劃了一處小型籃球場,市民可在臨(lin) 河的環境中享受休閑生活。

  管理

  橋下空間與(yu) 市容景觀相融合

  除了試點工程,橋下空間治理正在大範圍推進。記者了解到,今年完成的457處橋下空間專(zhuan) 項治理,主要圍繞三環、四環及公路橋下,通過清理融雪劑、事故車和橋下存放的雜物,實現橋下空間安全、整潔、有序。

  其中,京廣橋下呼家樓公安交通執法站更換了屋頂材料,滿足防火要求,消除安全隱患;金溝河橋下空間清理了長年停放的“僵屍車”,並將封閉式圍擋更換為(wei) 通透護欄,保證橋下空間通透性;趙公口橋下對環衛站點的樁基進行了修繕;北太平橋下重新粉刷橋台、清除地麵淤泥,解決(jue) 了環境髒亂(luan) 問題;紫竹橋下重新規劃停車位、有序停放車輛、整齊碼放物品、轉移融雪劑;紅寺橋下拆除了廢棄鐵路道閘。

  同時,對去年完成治理的108處橋下空間和今年的457處橋下空間環境秩序開展“回頭看”抽查,鞏固治理成果,防止環境問題新增、反彈。

  今年3月,市交通委印發《北京市城市道路橋下空間管理辦法》,明確城市道路橋下空間屬於(yu) 城市公共空間,其管理使用應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優(you) 先滿足城市運行保障需求,兼顧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提出了城市道路橋下空間“行業(ye) 指導、屬地管理”“誰使用、誰負責”的管理原則。橋下空間整體(ti) 布局應符合“安全優(you) 先、交通優(you) 先、保障優(you) 先、公益優(you) 先”的要求,與(yu) 城市功能定位相融合,與(yu) 市容景觀環境相融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