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4條措施全麵提升產品質量
提高河北產(chan) 品的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zheng) 力
河北24條措施全麵提升產(chan) 品質量
為(wei) 全麵提升河北產(chan) 品質量水平,提高河北產(chan) 品的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zheng) 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li) 河北,日前,河北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提升產(chan) 品質量的若幹措施》。
若幹措施有七部分、24條措施,既是河北2017年出台的《關(guan) 於(yu)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措施的延續和深化,又與(yu) 全省穩定經濟運行“1+20”政策體(ti) 係等決(jue) 策部署充分銜接,結合河北近年來加強全麵質量管理、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際經驗,同時對標對表江蘇、浙江、廣東(dong) 、安徽等省份經驗做法,努力把政策措施細化實化具體(ti) 化,確保可操作、有支撐、能落實。
強化標準引領。在全省各類企業(ye) 中全麵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找差距、補短板,全麵提升產(chan) 品質量,實施企業(ye) 標準“領跑者”製度,每年評價(jia) 發布河北省企業(ye) 標準“領跑者”30個(ge) 以上,按每個(ge) 項目3萬(wan) 元給予企業(ye) 資金支持。對主持國際、國家、行業(ye) 標準製修訂的企業(ye) ,每個(ge) 項目分別資助30萬(wan) 元、20萬(wan) 元、10萬(wan) 元。對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主持起草的企業(ye) ,分別給予20萬(wan) 元、15萬(wan) 元、10萬(wan) 元的資金支持。對承擔係列技術標準創新族研製的企業(ye) 給予20萬(wan) 元的資金支持。對承擔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的企業(ye) ,給予100萬(wan) 元的資金支持。
強化質量管理。支持有條件的企業(ye) 引進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質量專(zhuan) 家擔任質量高管。推行企業(ye) 首席質量官製度,到2023年底,推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部設立首席質量官,持續推廣省地方標準《質量診所管理規範》,引導企業(ye) 開展質量分級診斷活動。加強對質量認證活動的監管與(yu) 服務,督促獲證企業(ye) 保持質量管理體(ti) 係有效運行,圍繞107個(ge) 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進小微企業(ye) 質量管理體(ti) 係認證提升行動。培樹優(you) 秀企業(ye) 家和工匠標杆。
強化科技賦能。支持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落實研發費用支出稅前加計扣除政策。針對行業(ye) 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在省級科技計劃中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的資金支持。支持河北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外大院大所、龍頭企業(ye) 合作,在河北轉化一批高水平成果,形成一批重大戰略新產(chan) 品,打造一批新技術集成應用示範場景,單個(ge) 項目在省科技計劃中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的資金支持。支持企業(ye) 工業(ye) 設計中心建設,對新認定的省級工業(ye) 設計中心(工業(ye) 設計示範企業(ye) ),給予100萬(wan) 元資金獎勵;達到國家級工業(ye) 設計中心標準的,再給予100萬(wan) 元資金獎勵。深入實施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計劃,充分利用中央財政1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轉化專(zhuan) 利3.5萬(wan) 件以上。
強化質量服務。爭(zheng) 創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和更多的國家產(chan) 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對獲批籌建的國家產(chan) 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給予500萬(wan) 元資金支持。推進氫能、工程橡膠省級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培育鋼鐵、生物醫藥省級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爭(zheng) 取國家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落戶河北。加大對高端質量認證機構監管與(yu) 服務力度,引導企業(ye) 加強對綠色、低碳、有機產(chan) 品和優(you) 質新產(chan) 品等高端品質認證。深化“質量服務企業(ye) 行”活動,組織更多的質量專(zhuan) 家和技術機構深入企業(ye) 主動服務。
強化品牌牽引。塑造河北品牌形象,探索推廣區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培育一批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打造150個(ge) 農(nong) 業(ye) 區域公用品牌、120個(ge) 農(nong) 業(ye) 企業(ye) 品牌、100個(ge) 高端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推動質量聯動提升,發揮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帶動作用,實施“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科技特派服務團製度,帶動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加大“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爭(zheng) 創力度,對每家新獲得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的給予50萬(wan) 元資金獎勵。培樹質量標杆企業(ye) ,到2025年,累計培育省政府質量獎企業(ye) 120家以上。
強化監管執法。實施綜合監管,加強“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抽查,年度隨機抽查企業(ye) 占比3%以上。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食品、藥品、重點工業(ye) 品等重要產(chan) 品質量追溯體(ti) 係,堅決(jue) 守住質量安全底線。深化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和“打假保名優(you) ”等專(zhuan) 項行動,強化對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等品牌保護,依法嚴(yan) 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wei) 。
強化工作協同。推進部門協同,健全省、市、縣質量工作議事協調機製,完善部門協同會(hui) 商、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工作製度。加大產(chan) 品質量在質量工作考核中的權重,考核結果納入各級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營造濃厚質量氛圍,在主流新聞媒體(ti) 推廣宣傳(chuan) 質量標杆先進事跡,對典型質量違法行為(wei) 依法予以曝光。(記者馬彥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