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豔的五星紅旗 最深情的祝福
北京天安門廣場
9月27日的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裝扮一新。6時許,在天安門廣場上,升國旗號角吹響,國旗護衛隊列隊護旗而出。“向國旗——敬禮!”伴隨著雄壯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在群眾(zhong) 的注視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熙熙攘攘的觀禮人群中,一位脖子上掛著相機的老人顯得很特別。“我可能是全國觀看天安門升旗儀(yi) 式最多的人之一。”老人名叫高源,退休前曾在天安門廣場的照相服務點為(wei) 南來北往的遊客拍了40多年的照片。“每一次參加升旗儀(yi) 式,感覺都不一樣,腦海裏像放映電影一般感受著祖國的日新月異。”
升旗儀(yi) 式結束後,觀禮群眾(zhong) 久久不願散去。仰望國旗,人們(men) 不禁思緒萬(wan) 千——70多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yan) 宣告新中國的成立;今天,闊步在複興(xing) 新征程上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國歌悠揚的旋律,比風傳(chuan) 得更遠。一個(ge) 個(ge) 日夜堅守的身影,在國旗飄揚的莊嚴(yan) 中,漸漸重疊,又分外清晰。
“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了這紅色,中間的大五角星是黨(dang) ,我們(men) 像邊上的小五角星一樣圍繞在黨(dang) 的周圍。”在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中心學校刁望教學點,每到國慶,石蘭(lan) 鬆一定會(hui) 向學生們(men) 科普五星紅旗的象征意義(yi) 。1985年,石蘭(lan) 鬆受恩師病重時的囑托,成為(wei) 教學點的代課教師。37年來,石蘭(lan) 鬆已數不清自己教過多少學生,隻知道有許多學生考上了大學,還有學生做了人民教師。無獨有偶,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沙鞏村教學點,全科老師陳記源在這裏堅守30餘(yu) 年。“哪怕教學點隻剩一個(ge) 學生,我也會(hui) 堅持下去。” 陳記源說。
日頭曬過幾度春秋,刁望教學點與(yu) 沙鞏村教學點的國旗也總在換新。“每個(ge) 學期都要換一麵國旗,國旗不能用太舊的。”石蘭(lan) 鬆說。言傳(chuan) 身教,老師們(men) 對國旗的尊重與(yu) 熱愛也在影響著跟前的娃娃們(men) 。
黑龍江黑瞎子島
臨(lin) 近國慶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灑落在祖國東(dong) 極,將黑龍江撫遠市黑瞎子島染上瑰麗(li) 的金黃,駐守在這裏的北部戰區陸軍(jun) 某邊防旅東(dong) 極哨所,矗立於(yu) “金雞尖喙”上。晨光中,戰士們(men) 高舉(ju) 的國旗更顯鮮豔。“向國旗——敬禮!”5時許,一聲號令,50多名戰士齊刷刷抬臂敬禮,飛揚的五星紅旗向上、再向上……
守島10年間,老兵張國超無數次注視著國旗冉冉升起,鮮豔的旗幟也見證著戰士們(men) 日複一日的守望。
張國超記得,最初島上生活條件艱苦。“放眼望去,不是草,就是雪。但即便當時條件簡陋,鮮豔的五星紅旗始終飄揚。”2013年,麵對百年一遇的洪災,張國超和戰友們(men) 綁在一起,蹚著過膝洪水,艱難摸上國旗台,在斷水斷電的一個(ge) 月裏,堅持每天都把國旗高高升起。
對國旗的格外珍愛、對祖國的由衷熱愛,是流淌在我們(men) 血液中的一種情感,是滋養(yang) 我們(men) 精神的一種養(yang) 分。一麵麵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講述著一個(ge) 個(ge) 平凡人忠誠、堅守與(yu) 傳(chuan) 承的故事,訴說著他們(men) 對祖國最赤誠的心聲、最深情的祝福。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
清晨5時50分,在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最南端,天橋梁望海樓的樓頂處,火情瞭望員趙福州、陳秀玲夫婦迎著初升的太陽,拿出一麵嶄新的五星紅旗,細心地係在鋥亮的不鏽鋼旗杆上,固定在樓頂圍欄旁自製的插座上。幽靜的百萬(wan) 畝(mu) 林海之間,五星紅旗在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高展如火炬、鮮紅如朝霞。
1983年,趙福州接過父親(qin) 手中的接力棒,帶著愛人陳秀玲一起來到天橋梁望海樓駐守。守護林海近40年,在這裏升起國旗一直是趙福州的心願。起初,他用木頭做了一根簡易旗杆。可是壩上風大,木杆極易被吹倒。“要是連國旗都守不住,還怎麽(me) 能守護好這片林海呢?”2013年國慶節前夕,恰逢裝修工人來裝修望海樓的樓頂圍欄,趙福州便請工人做了一根不鏽鋼旗杆。2013年國慶節當天,當鮮豔的國旗飄揚在林海上空,趙福州的內(nei) 心久久不能平靜。站在國旗下,他更真切地領會(hui) 到守護這片林場的含義(yi) ,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
西藏詹娘舍哨所
8時許,海拔4600多米高的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詹娘舍哨所也迎來了晨曦的霞光,駐紮邊防一線的戰士們(men) 正在準備升旗儀(yi) 式。這座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雲(yun) 中哨所”,四周全是85度斜坡的崖壁。每次升旗,戰士們(men) 都要沿著山脊線,跳過峭壁,來到一個(ge) 不足6平方米的懸崖平台上。日複一日,當太陽升起時,鮮豔的五星紅旗就會(hui) 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獵獵飄揚。
嫦娥五號著陸器
注視著那抹“中國紅”,目光也隨之投向更高更遠的深空。“月麵上的五星紅旗!”——兩(liang) 年前那激動人心的畫麵仿佛再度躍入眼簾。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ti) 在月麵工作期間,實現了月麵國旗展開,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麵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之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在月球亮相。相比嫦娥三號、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噴塗的國旗,嫦娥五號攜帶的國旗是一麵真正的旗幟——長約2000毫米、寬約900毫米,重量僅(jin) 12克,由國產(chan) 特殊材料製作而成。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五星紅旗是從(cong) 著陸器的側(ce) 麵伸出來的。此後,著陸器在完成采樣和起飛的支持作用後就永遠留在月麵,國旗也隨之留在月麵,以時光的永恒,定格時代的榮耀。
歲月的表盤上,有太多不凡而難忘的瞬間,如駐留月麵的國旗一般,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從(cong) 茫茫宇宙到廣袤鄉(xiang) 野,從(cong) 東(dong) 部沿海到內(nei) 陸腹地,鮮豔的五星紅旗下,無數平凡英雄拚搏奮鬥,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繼續書(shu) 寫(xie) 著偉(wei) 大且激動人心的樂(le) 章。
(綜合本報記者施芳、馮(feng) 華、張藝開、徐馭堯、祝佳祺、邵玉姿、曹怡晴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01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