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小事當頭等大事 南京浦口探索“每月一辦”機製
係上圍裙,切好配菜,調試火候,拿起廚具……每到飯點,南京浦口區居民楊鴻生都會(hui) 鑽進廚房,不一會(hui) 兒(er) ,幾個(ge) 冒著熱氣的家常菜就被端上了餐桌。在他看來,這人間煙火氣中藏著幸福生活。
做飯這件小事,此前困擾了楊鴻生10年,原因便是小區沒有通上天然氣。“在黨(dang) 委政府的關(guan) 心協調下,8月底,小區終於(yu) 通天然氣了!”他記得,通氣那天,大夥(huo) 兒(er) 笑開了花。
存在多年的民生難題一朝解決(jue) ,背後是浦口區推出的聽民聲、解民憂“每月一辦”工作機製。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每月一辦”不僅(jin) 推動解決(jue) 了一批民生難題,還在一些領域探索出了新的工作機製。
老大難問題解決(jue) 了
楊鴻生居住的綠之苑小區是老山林場職工危舊房改造的搬遷安置小區。由於(yu) 市政規劃和天然氣氣源等原因,小區一期542戶“有管無氣”,隻能使用瓶裝液化氣。
楊鴻生家裏常備有兩(liang) 個(ge) 氣罐。“如果不這樣,萬(wan) 一氣突然用光了,菜都沒法燒。而且,液化氣公司每個(ge) 月隻送三次氣罐,其他時間想換都換不了。”談及過去,他一臉無奈。
入住10年,楊鴻生已經快60歲了。“小區沒有電梯,對於(yu) 住在樓上的老年人來說,每個(ge) 月換液化氣罐非常不方便。”他最擔心的是,“家裏放一隻滿瓶的液化氣罐,到了高溫天,總讓人提心吊膽。”
今年2月底,浦口區啟動黨(dang) 員幹部大走訪。浦口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謝山帶隊對老山林場片區進行走訪時,聽到了綠之苑小區居民希望通天然氣的呼聲。隨後,這一問題上報到區委區政府,通過“每月一辦”機製推進。
“重新埋設管道,需要數百萬(wan) 元資金。”老山林場紀委書(shu) 記陳健介紹,“通過區裏的‘每月一辦’機製,區政法委牽頭,區城建局、中燃公司等與(yu) 我們(men) 主動對接。經多次現場踏勘、研究解決(jue) 方案和資金路徑,綠之苑小區一期‘瓶改管’項目在今年4月啟動,8月25日正式接通天然氣。”
8月25日當天,綠之苑小區的業(ye) 主們(men) 自發舉(ju) 辦了一場通氣儀(yi) 式,並向政府部門贈送了錦旗,楊鴻生和街坊們(men) 拍手稱讚,“大家都很興(xing) 奮,天然氣不僅(jin) 安全還實惠,過去一瓶液化氣130元,隻能用一個(ge) 半月,如今我們(men) 家一個(ge) 月用氣費隻需要二三十元。”
“不僅(jin) 出行方便了,風景也變好了。”浦口區江佑鉑庭小區居民李先生看著小區門前的新浦路提檔建成後,道路更平整寬闊,綠化帶內(nei) 花草樹木組合起來很有層次感。這也得益於(yu) “每月一辦”工作機製。
此前,部分新建(改建)道路在未經驗收移交前會(hui) 提前開通,繼而,管養(yang) 不精細導致的環境髒亂(luan) 差、停車秩序亂(luan) 等問題接踵而至,影響城市形象,群眾(zhong) 出行幸福感也大打折扣。
浦口區城管局副局長張迎春介紹,隨著這一議題被納入“每月一辦”,“我們(men) 提出‘建成即移交’的工作機製,從(cong) 設計道路建設方案開始就介入,對路燈、行道樹等提出具體(ti) 要求。施工過程中及時提出整改建議,避免後期達不到移交標準而相互扯皮,驗收流程也縮短了。”
多部門協同讓“1+1>2”
浦口區建立“每月一辦”工作機製始於(yu) 2021年8月,旨在聚焦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疑難複雜問題,由區委區政府每月專(zhuan) 題督辦一個(ge) 難題或一類難題,或同一板塊一批相關(guan) 難題,構建通過一個(ge) 訴求解決(jue) 一類問題、通過一個(ge) 案例帶動一方治理的機製。
城市道路“建成即移交”落地實施,未經驗收、提前開通道路的各類管理問題高效解決(jue) ;“綠色圖章”批後監管加快全程銜接,市民對小區園林綠化投訴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門前至路牙”市政設施完成一體(ti) 化全接管,曾經髒亂(luan) 的“三不管”地帶變得幹淨靚麗(li) ......一年多來,一批民生難題得以解決(jue) ,其背後離不開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
“首先主動發現問題,構建大數據分析選題、基層出題、區領導點題的全覆蓋網絡。針對收集到的問題,能解決(jue) 的,明確解決(jue) 路徑和時限,快速推進落實。一時難以解決(jue) 的,填報‘每月一辦’議題單,報工作協調小組,對跨部門、跨板塊、跨層級的複雜疑難問題,由工作協調小組依據問題主要堵點,會(hui) 商確定牽頭區領導。排定議題後,便是強有力的指導督辦和推動解決(jue) 。”浦口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民生關(guan) 鍵小事是政府的頭等大事。位於(yu) 浦口區的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大小山峰近百座,總麵積7000餘(yu) 公頃。近年來,隨著當地旅遊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老山景點頻上熱搜,市民群眾(zhong) 在山內(nei) 受傷(shang) 被困、迷路走失的現象也在增多。
“一次,一位市民在老山迷路後報警,民警找了6個(ge) 小時。山裏信號不太好,野道和岔路多,有時候市民打電話報警也說不清位置。”浦口區公安分局指揮室教導員種洋告訴人民網,今年6月,老山應急救援機製建設被納入區“每月一辦”事項,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專(zhuan) 題調度。
“我們(men) 召開聯席會(hui) 議、開展實戰演練,建立起以公安110指揮調度為(wei) 主體(ti) ,各部門權責明確、聯勤聯動的救援模式;繪製《老山應急救援統攬圖》,保障各方救援力量及時響應;在老山野道入口安裝位置標牌、語音播報器,設置應急救援集結點;推進基站建設,全力消除老山通訊信號盲區。”種洋表示,通過“每月一辦”機製推動,護林員、應急管理部門以及“藍天救援隊”等多方力量凝成一股繩,老山應急救援機製很快建立起來。
“每月一辦”機製架起了多部門合作的橋梁,催生“1+1>2”的效果。同樣受益於(yu) 多部門協同的,還有浦口區的重點車輛源頭管理工作。在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鄭金看來,道路交通事故多發,與(yu) 源頭管理不完善密切相關(guan) 。“大貨車在出廠時已經超載,‘帶病’行駛在路上,雖然交警可以處罰,但已經埋下安全隱患。”他說,道路交通安全源頭管理不能僅(jin) 靠一家單位。
一個(ge) 以完善重點車輛源頭管理為(wei) 目標的項目小組迅速集結。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檢查相關(guan) 企業(ye) 資質,交通部門在工廠門口安裝地磅和監控,源頭上解決(jue) 超載的問題。一段時間實踐下來,鄭金發現,混凝土攪拌車、貨車等因超載而被處罰的現象幾乎不見了。
淬煉改革突破精神
浦口區將2022年定為(wei) “全域綜合改革突破年”,努力在關(guan) 鍵問題上尋求突破,在短板問題上打開局麵。
當地注意到,2019年以來,電動汽車充電難題成為(wei) 浦口區12345熱線快速增長的新型訴求。今年2月26日,浦口區委書(shu) 記吳勇強主持召開“每月一辦”工作推進會(hui) ,研究部署住宅小區地下車庫預留充電樁的相關(guan) 工作。這場會(hui) 上,各部門形成共識:新能源車市場廣闊,既要提高認識程度,加強統籌規劃,也要尋找路徑、切實解決(jue) 百姓當下的訴求。
“我們(men) 采取分批分步走的方式,將充電樁安裝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對新建小區要求加強規劃,從(cong) 源頭解決(jue) 。”浦口區發改委環境資源科副科長李長軍(jun) 坦言,這兩(liang) 種小區之外的“夾心層”最難,唯有先易後難、分類施策,同時理順相關(guan) 政策,加強對上溝通,平衡好短期需求和長期效應。
小小一本證,牽動萬(wan) 家心,由於(yu) 各種曆史原因,安置房辦證難的問題困擾不少居民。如何做到既能保護群眾(zhong) 權益,又能保證登記的合法性?“我們(men) 根據南京市相關(guan) 文件精神,創新探索,提請區政府研究通過了《浦口區已建成交付安置房不動產(chan) 權證辦理工作方案》《浦口區已建成交付安置房項目辦證(簡化)流程》,辦證所涉及的主要環節及所負責的部門清晰明了。”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浦口分局副局長潘廣武說。
不過,不動產(chan) 登記作為(wei) 最後一環,上遊審批環節涉及多個(ge) 職能部門,雖然區政府已出台相關(guan) 政策,但具體(ti) 辦理過程中還會(hui) 存在上下遊銜接,流程並聯辦理等需要協調的問題。通過“每月一辦”機製,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浦口分局作為(wei) 牽頭部門,組織各職能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專(zhuan) 班,研究解決(jue) 途徑,細化責任分工。
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難題,越難啃的骨頭越要啃。據統計,浦口區梳理的第一批已建成交付未辦證安置房項目21個(ge) ,安置房屋10662套,已全部具備個(ge) 人辦證條件;第二批已建成交付未辦證安置房項目16個(ge) ,安置房屋6356套,目前已完成12個(ge) 項目,涉及安置房屋5663套,完成率約為(wei) 89%,剩餘(yu) 4個(ge) 項目693套正在加緊推進中。
2月9日,《南京浦口分類解決(jue) 不動產(chan) 曆史遺留問題》優(you) 秀案例被江蘇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不動產(chan) 登記曆史遺留問題清理工作專(zhuan) 報刊登。
“要把民生小事當成政府頭等大事,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發現問題、直麵問題,常抓不懈、久久為(wei) 功,切實解決(jue) 民生熱點痛點問題,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通過一件件小事解決(jue) 的實際成效,不斷打開民生事業(ye) 發展的新局麵。”談及“每月一辦”機製,浦口區委書(shu) 記吳勇強如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