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一官一員”助推企業提質發展
金華永康市某公司是一家計量器具製造、加工、銷售企業(ye) 。此前,企業(ye) 在電子計價(jia) 秤“區號微調”重力加速度技術攻關(guan) 項目方麵遇到難題,得知該情況後,永康五金產(chan) 業(ye)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立即指派電子計量領域的質量服務特派員深入企業(ye) 一線,與(yu) 企業(ye) 首席質量官協同克難,最終開發出輸入當地區號就能自動修正的技術。目前,該項技術已在永康全市推廣應用。
首席質量官和質量服務特派員是永康促進企業(ye) 質量提升的兩(liang) 大抓手,兩(liang) 支隊伍的組建,為(wei) 永康五金產(chan) 業(ye) 質量品牌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早在2013年,永康就啟動了首席質量官培育工作,培育首批龍頭企業(ye) 首席質量官105名。今年以來,新增組織近100名企業(ye) 人員參加首席質量官培訓,共87人獲得任職培訓書(shu) ,同比增長84%,累計獲證人數近300人,獲證人數位居全省縣級前列。首席質量官們(men) 幫助企業(ye) 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確保產(chan) 品質量水平,嚴(yan) 守質量安全底線,在推進企業(ye) 質量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積極的帶頭示範作用。
今年8月,永康市質發辦研究製定《永康市推行企業(ye) 首席質量官製度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和規範企業(ye) 首席質量官聘任和管理工作。9月,率先成立首個(ge) 縣級首席質量官人才智庫,作為(wei) 政企緊密合作、企業(ye) 交流互通平台,集聚一批首席質量官領軍(jun) 力量,推動質量專(zhuan) 業(ye) 知識轉化為(wei) 企業(ye) 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率先構建“1+8+N”首席質量官建設體(ti) 係,紮實開展質量人才培養(yang) 工作,凝聚企業(ye) 質量工作合力。在首席質量官人才智庫這一核心載體(ti) 的基礎上,永康市依托8大五金行業(ye) 協會(hui) ,在全市企業(ye) 中全麵推廣培育N名企業(ye) 首席質量官,爭(zheng) 取2025年前實現規上企業(ye) 全覆蓋,重點行業(ye) 中小企業(ye) 首席質量官聘任率達70%以上。
為(wei) 提升首席質量官質量管理整體(ti) 水平,永康積極打造“互聯網+”學習(xi) 平台,依托“浙江質量在線”,開通質量專(zhuan) 家線上谘詢模塊,圍繞首席質量官的“申報條件、聘任管理、職責權限、履職義(yi) 務、質量管理、創新研發”等六大方麵提供谘詢服務和智力支持。
在成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首席質量官人才智庫的同時,永康從(cong) 質量發展委員會(hui) 41家成員單位中,優(you) 選51名業(ye) 務骨幹組建質量服務特派員專(zhuan) 家庫,以便高效幫扶企業(ye) 解決(jue) 質量難題。這些質量特派員有的是各部門、鎮(街道、區)業(ye) 務骨幹,有的是質量“一站式”服務平台核心專(zhuan) 家,在推進永康五金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過程中,充分發揮“智囊”作用,為(wei) 永康質量政策的研究與(yu) 製定、重要規章製度的解讀與(yu) 宣貫、重點企業(ye) 的指導與(yu) 幫扶提供專(zhuan) 業(ye) 和細致的服務,並針對各自專(zhuan) 業(ye) 服務領域,主動收集企業(ye) 最需要、最關(guan) 心、最迫切的問題與(yu) 難點,及時製定幫扶計劃。
此外,以缺陷產(chan) 品召回工作為(wei) 抓手,永康開展“召回+提升”試點推動產(chan) 業(ye) 質量提升工作。在永康市市場監管局協調組織下,該市組建了一支“執法員+質量官+特派員”三位一體(ti) 質量小隊,打造“監管+提升+推廣”工作模式,通過實地調研、集體(ti) 問診、現場輔導等形式,對召回產(chan) 品提供風險檢測和技術分析,為(wei) 下一步質量提升、標準提檔、品牌建設指明方向。今年以來,質量小隊走訪調研企業(ye) 25家,幫扶10餘(yu) 家企業(ye) 解決(jue) 行業(ye) 共性問題9個(ge) ,為(wei) 968件(套)缺陷消費品提供風險監測和技術分析。
凝聚“一官一員”工作合力,構建“1+8+N”工作體(ti) 係,永康加快企業(ye) 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質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培育企業(ye) 榮獲各級政府質量獎54家(次),7年蟬聯金華質量工作考核優(you) 秀等次,2021年5月,榮獲省政府質量工作專(zhuan) 項督查激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