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兆安放電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科研再獲新進展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cong) 中核集團獲悉,10月19日,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科學研究再獲新進展,HL-2M等離子體(ti) 電流突破100萬(wan) 安培(1兆安),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
據介紹,HL-2M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托卡馬克裝置。等離子體(ti) 電流強度是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的核心參數,等離子體(ti) 電流達到100萬(wan) 安培(1兆安)是其實現聚變能源的必要條件,未來托卡馬克聚變堆必須在兆安級電流下穩定運行。
中核集團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新一代“人造太陽”等離子體(ti) 電流能力可以達到2.5兆安以上,目前運行已超過1兆安,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此次全新的突破意味著該裝置未來可以在超過1兆安培的等離子體(ti) 電流下常規運行,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對我國未來深度參與(yu) 國際熱核聚變堆(ITER)實驗及自主設計運行聚變堆具有重要意義(yi) 。
此前,2020年12月4日,中核集團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了首次放電。
專(zhuan) 家認為(wei) ,我國核能發展實施的“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中,將聚變能作為(wei) 解決(jue) 能源問題的最終一步。開發核聚變能不僅(jin) 是解決(jue) 我國能源戰略需求的途徑,對我國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