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新韻”,推動“雙創”
“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為(wei) 一名長期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文化戰線工作者,陝西西安易俗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社長惠敏莉聆聽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後激動地表示,一定會(hui) 踔厲奮發、砥礪前行,一心一意跟黨(dang) 走,把文藝理想融入文藝事業(ye) ,擔負起文藝工作者的職責與(yu) 使命。
音像錄製、準備演出、排練新戲……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前,作為(wei) “梅花獎”得主的惠敏莉還一直在為(wei) 秦腔新戲的創排和演出忙碌著。“秦腔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惠敏莉說,在新時代,古老的秦腔藝術正在通過多種方式親(qin) 近群眾(zhong) ,煥發出新的活力。
如今,秦腔不僅(jin) 可以在戲台上實時觀看,也能在電影院裏戴著3D眼鏡隨時欣賞。1960年,《三滴血》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成為(wei) 我國首部秦腔黑白電影。2022年,《三滴血》3D版秦腔電影進入影院,從(cong) 戲曲舞台到黑白電影再到3D電影,秦腔藝術在發展中不斷與(yu) 時俱進,融合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所在的西安易俗社距今已有110年的曆史,是我國第一個(ge) 集戲曲教育、編、導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藝術團體(ti) 。”惠敏莉介紹,2021年9月,全國首個(ge) 以秦腔藝術為(wei) 核心的文化街區——易俗社文化街區正式開放,街區集“館、展、演、旅遊、體(ti) 驗互動”於(yu) 一體(ti) ,成為(wei) 展示秦腔文化的新窗口,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接觸秦腔、愛上秦腔。
在第九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白蛇傳(chuan) 》舞台上,平均年齡17歲的演員們(men) 展現著新生代的秦腔力量。麵對國有戲曲院團持續減少、戲曲人才麵臨(lin) 斷檔的問題,秦腔委培班、秦腔青年實驗劇團的成立,為(wei) 秦腔人才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台和表演舞台。
今年1月1日,《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條例》正式實施,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省級層麵戲曲類地方性法規,對秦腔的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有著重大意義(yi) 。
體(ti) 現黃河兒(er) 女民族氣節的《柳河灣的新娘》,展現盛唐文化的《李白長安行》,歌頌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革命精神的《黨(dang) 的女兒(er) 》,展現勞模精神、助力脫貧攻堅的《勞模劉西有》,弘揚偉(wei) 大抗疫精神的《滾燙的年華》……“秦腔藝術在黨(dang) 的領導下始終與(yu) 時代同步,與(yu) 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始終與(yu) 人民在一起。”作為(wei) 基層文化戰線的一員,惠敏莉表示,將始終以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己任,持之以恒發掘獨特的文化資源,同秦腔藝術家們(men) 一起努力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努力做到“古調新彈”,彈好時代的節奏,彈響時代的強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吉林省臨江市光榮院不時傳出陣陣掌聲,臨城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圍在退伍老兵身邊收看大會直播。[詳細] -
將群眾的每件小事當作大事辦
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我感到由衷振奮。[詳細] -
做健康中國的守護者
2020年年初,我作為江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的一員,隨隊進駐武昌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