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鄉村振興,我們能做得更好”

發布時間:2022-10-20 14:51:00來源: 光明日報

   這幾天,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前南峪村活動室裏,村裏黨(dang) 員群眾(zhong) 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大夥(huo) 兒(er) 邊收看二十大新聞報道,邊熱烈討論著:如何推進村裏經濟發展多樣化,延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生產(chan) 、銷售產(chan) 業(ye) 鏈條,促進村民增收,提高幸福指數……大家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偉(wei) 大成就是黨(dang) 和人民一道拚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郭天林難掩激動之情,“看看我們(men) 村現在的發展,你絕對想象不到以前大家用‘山坡和尚頭,土地隨水流,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牛’所形容的狀況。”

   記者隨郭天林一同走在前南峪村主街道上,目之所及,房屋鱗次櫛比、道路寬闊潔淨、花壇枝繁葉茂,天然氣、微田園、太陽能路燈是標配,處處洋溢著現代化美麗(li) 村莊的氣息。

   前南峪村位於(yu) 邢台市西部太行山深山區。抗戰時期,這裏是中國人民抗日軍(jun) 政大學總校所在地。村子裏過去是荒山禿嶺,人均6分田、7畝(mu) 山地。197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隻有57元,是有名的貧困村。20世紀60年代起,村黨(dang) 委帶領全村的男女老少繼承發揚抗大精神,植樹造林、興(xing) 修水利、治理荒山。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men) 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郭天林向記者列舉(ju) 了一組數據:全村32座山頭、10條大溝、72條支溝、8000多畝(mu) 山場,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7%……

   樹多了,水清了,山綠了,如何讓百姓口袋鼓起來?村黨(dang) 委又依托綠色資源和紅色資源,走上綠色觀光與(yu) 紅色文化相結合的生態發展之路。對紅色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和開發,挖掘內(nei) 在價(jia) 值,打造漿水鎮“全域紅”拓展的紅色文化教育格局。在一係列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2021年全村社會(hui) 總產(chan) 值1.86億(yi) 元,集體(ti) 純收入2226萬(wan) 元,人均純收入近2萬(wan)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給村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二層別墅,飲水、澆地全免費,交足秸稈免費用氣。退休老人享受600元補貼,舊房改造補貼50%,每戶每人每年集體(ti) 補貼3200元生活費……

   “黨(dang) 的二十大給我們(men) 指明了發展方向,也讓我們(men) 心裏更有底氣。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還能做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好!”說罷,郭天林就匆匆往黨(dang) 員活動室趕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