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麵積5萬平方米!北京城市副中心將迎地標性交通樞紐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 (池夢蕊)城市複雜龐大的交通係統離不開樞紐的接駁、聯通、轉運,記者從(cong)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又一處綜合交通樞紐即將揭開神秘麵紗。
東(dong) 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製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麵)(2016年-2035年)》確定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複城市副中心東(dong) 夏園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議書(shu) (代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將支撐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體(ti) 係建設,促進交通設施與(yu) 城市服務融合發展。
記者了解到,項目將承擔地鐵6號線及多種地麵交通的換乘功能,力爭(zheng) 打造成一處“點亮”城市副中心的地標性建築。
建築麵積約5萬(wan) 平方米
項目位於(yu) 運河東(dong) 大街與(yu) 通濟路交叉口東(dong) 北角,總用地麵積約2.2公頃,總建築麵積約5萬(wan) 平方米。項目地上6層,地下2層,主要建設樞紐換乘大廳、公交駐車場及自行車停車區、業(ye) 務用房、地下過街通道等。還將同步建設便民服務、小汽車停車位等配套設施。項目主體(ti) 工程預計2023年下半年完工。
巧妙銜接軌道、公共交通
東(dong) 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是一座對內(nei) 交通樞紐,主要承擔軌道交通與(yu) 公交換乘功能,以區域微循環公交線路為(wei) 主,聯絡副中心與(yu) 中心城的普通公交線為(wei) 輔,進一步提高換乘效率及綠色公交出行比例,服務周邊區域及居民出行。
在軌道交通銜接方麵,將與(yu) 地鐵M6線進行轉運換乘,並將預留其他銜接條件。在地麵交通銜接方麵,通過北側(ce) 公交專(zhuan) 用通道進出口實現與(yu) 周邊公交線路的銜接。此外,項目將在前北營路設置出租車上落客位,並同步設置小汽車庫進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貫徹站城融合理念,植入共計1.7萬(wan) 平方米便民服務空間,未來除了完善的接駁換乘服務,還將為(wei) 旅客提供便利的消費體(ti) 驗和休閑的好去處。
此外,項目以“燈籠”設計點睛整體(ti) 造型,進一步提升建築連通性與(yu) 景觀裝飾功能,力爭(zheng) 打造城市副中心又一地標性基礎設施。
“綠色”周到盡顯為(wei) 民“心意”
項目綜合考慮周邊城市功能及換乘客流需求,建成後將進一步提高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吸引力,促進交通設施與(yu) 城市服務融合發展,其規劃設計彰顯多方麵巧思。
促進“站城融合”發展。項目綜合考慮周邊城市功能及換乘客流需求,在臨(lin) 街及換乘通道等位置設置便民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地下空間一體(ti) 化設計,建成後將與(yu) 西側(ce) 軌道站點、商業(ye) 地塊地下慢行係統互聯互通,進一步優(you) 化便民服務業(ye) 態,推動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促進交通設施與(yu) 城市服務融合,加快形成生活商業(ye) 服務全麵、交通便捷的站城一體(ti) 化生活圈。
全麵提升換乘體(ti) 驗。項目優(you) 化換乘布局,結合換乘流線調整扶梯間位置及電動扶梯上下行方向,減少繞行距離,提升換乘效率。增設約130米自動步道等設施,將公交換乘地鐵時間由5分鍾縮短為(wei) 3.5分鍾,進一步提升換乘體(ti) 驗。同步加強標誌標識係統設計,提高換乘服務舒適度和便利性。結合副中心公交場站布局完善交通組織,在優(you) 化區域公交線網同時,避免對城市主幹路交通造成直接影響。
踐行綠色環保節能理念。在滿足技術指標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基礎上,研究使用建築廢棄物再生產(chan) 品,預計消耗建築廢棄物2000噸。落實海綿城市理念,分散設置3處雨水調蓄池共700立方米,下凹式綠地約3000平方米等。對標綠色建築星級標準,采用遮陽格柵、太陽能熱水係統、節水器具等節能節水措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