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荷塘葦海 鳥飛魚躍

發布時間:2022-10-28 15:13: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青頭潛鴨入水覓食、骨頂雞追逐嬉戲、中白鷺展翅飛翔……眼下,在河北白洋澱,眾(zhong) 多珍稀鳥類來到這裏棲息、繁衍,處處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白洋澱地處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作為(wei) 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在氣候調節、水源涵養(yang) 、調蓄洪水、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曾經一段時間,白洋澱麵臨(lin) 幹澱、汙染等問題。近幾年,河北省明確以水麵恢複、水質達標、生態修複為(wei) 目標,提出白洋澱生態用水保障、流域綜合治理、澱區生態修複等方麵的要求和舉(ju) 措。

  如今,白洋澱水質從(cong) 過去的劣Ⅴ類提升到Ⅲ類,躋身全國良好湖泊行列;澱區野生鳥類增加到237種,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華北明珠”重放異彩。

  瀕危物種安家落戶

  波光粼粼,碧水連天。一隻青頭潛鴨幼鴨正鋪展稚嫩的翅膀,緊隨“家長”在水中嬉戲……這是不久前,河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yu) 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在白洋澱南部水域,用鏡頭拍攝到的溫馨畫麵。

  “這幾年,在白洋澱水域時常能觀測到青頭潛鴨,今年下半年拍攝到清晰幼鴨照片,經過鳥類專(zhuan) 家鑒定,最終確認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在白洋澱育雛。”劉洵介紹說。

  青頭潛鴨被稱作“鳥中大熊貓”,是全世界極瀕危物種,繁育地在西伯利亞(ya) ,目前全球數量大約1000隻。

  “它對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要求極高,如果水體(ti) 汙染、環境破壞,想留住青頭潛鴨在這安家是不可能的。”劉洵說,青頭潛鴨在白洋澱落戶安家,足以證明白洋澱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白洋澱作為(wei) 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係統,現已成為(wei) 眾(zhong) 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裏在保持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和擴大物種種群、維持生態平衡方麵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作為(wei) 野生動物遷徙的中途驛站,白洋澱每年都會(hui) 迎來大量的鳥類過境棲息、覓食繁衍。

  目前,白洋澱鳥類種群數量已經達到237種,較雄安新區成立前增加了31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大天鵝、小天鵝、灰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3種,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hui) 價(jia) 值的“三有”保護級別和其它鳥類18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已連續多年在白洋澱越冬棲息。”劉洵說。

  不僅(jin) 僅(jin) 是青頭潛鴨,今年,河北省開展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在白洋澱還發現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低斑蜻。

  補水治汙生態修複

  “小時候天是藍的,常去水裏玩兒(er) 。河裏的魚、蝦、泥鰍很多。拾草、抓魚,渴了用手捧小河裏的水喝,也不鬧肚子……”今年53歲的張成良從(cong) 小生活在白洋澱邊,如今對兒(er) 時的快樂(le) 時光仍印象深刻。

  上世紀70年代後,由於(yu) 氣候幹旱、上遊來水減少、工農(nong) 業(ye) 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澱水位持續下降、大旱幹澱現象頻發。此外,白洋澱還曾遭遇汙染的威脅。

  2018年以來,白洋澱全流域實施200多項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程,開展了自1988年恢複蓄水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係統治理。削減了河流汙染負荷,保障了入澱水質安全,推進白洋澱流域水質持續改善。

  “整治取締‘散亂(luan) 汙’企業(ye) 3萬(wan) 餘(yu) 家,完成釀造、製藥、印染、紡織、製革、造紙六個(ge) 行業(ye) 301家企業(ye) 清潔化改造,建成工業(ye) 園區汙水處理廠26座,日處理能力42萬(wan) 噸,持續推進入河排汙口規範化建設,嚴(yan) 格入河排汙口管控,確保達標排放。”白洋澱流域生態環境保障中心主任劉偉(wei) 強介紹。

  據了解,河北省積極開展河道整治,完成唐河汙水庫修複治理,生態修複麵積1.44平方公裏,完成白洋澱上遊府河、孝義(yi) 河、瀑河、瀦龍河、北拒馬河等280公裏河道整治。

  在生態補水方麵,河北省統籌引黃、引江、上遊水庫等多源補水渠道,上遊8條入澱河流生態容量穩步提升,白洋澱實現生態補水常態化,年入澱水量保持4億(yi) 立方米以上,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

  2021年白洋澱澱區水質首次達到Ⅲ類標準,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今年1至9月,白洋澱水質穩定保持Ⅲ類並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總磷濃度同比下降23.4%、16.7%,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曆史最好水平。

  “天藍水清,又看到小時候的白洋澱了。”張成良說。

  完善監測救助保護

  “今年初,我們(men) 在白洋澱巡查監測工作中,發現了棄巢鳥卵,隨後和愛鳥護鳥誌願者共同把卵取回進行人工孵化。25天的精心護理,一隻隻斑嘴鴨、骨頂雞破殼而出……”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說。

  “這些小鳥在我們(men) 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的精心喂養(yang) 下茁壯成長,經過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已經變得羽翼豐(feng) 滿。6月16日,我們(men) 和護鳥誌願者們(men) 一同見證了5隻骨頂雞順利放飛自然;10月9日,3隻斑嘴鴨在我們(men) 鳥類重要棲息地之一的桃花島鳥類野化中心成功放飛……”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田永昌介紹,類似的救助和保護還很多。

  當地持續加強鳥類保護監測,對受傷(shang) 、受困需要救助的病弱鳥和棄置鳥蛋孵化的幼鳥進行治療喂養(yang) ,待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後全部放飛。

  在安新縣,相關(guan) 部門裝備了白洋澱鳥類棲息地智慧監測係統,詳實記錄白洋澱鳥類種群數量變化、棲息狀況、生活規律,為(wei) 保護區巡查保護、疫源疫病監測、濕地科學研究等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

  “完善鳥類生存條件,布設鳥類覓食地生態淺灘,為(wei) 白洋澱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彌補鳥類食物鏈薄弱環節,打造白洋澱千鳥翔集的良好生態環境。”田永昌說。

  據了解,為(wei) 了讓鳥類“留下來”,河北省在白洋澱劃定9個(ge) 鳥類重要棲息地,實施全封控管理,最大限度減少人類幹擾。新建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為(wei) 不同習(xi) 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殖區域。

  如今的白洋澱,碧水連天,鳥飛魚躍。眾(zhong) 多野生鳥類現身白洋澱濕地“安家落戶”,候鳥變“留鳥”。

  “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美景在白洋澱正步步顯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