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安徽滁州:用“綠色鑰匙”破題“碳路先鋒”

發布時間:2022-11-01 15:34: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滁州10月31日電 (周坤)一棵樹,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在課堂上,這是一個(ge) 普通的科普話題。但在安徽省滁州,這卻是當下林業(ye) 人要研究的頭等大事。

  如今在“雙碳”背景下,林業(ye) 在碳中和過程中,具有特殊的、主體(ti) 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處江淮分水嶺的滁州,擁有安徽省最大的國有林場群,總麵積達134.4萬(wan) 畝(mu) 。滁州市林業(ye) 局介紹,這些樹,就是滁州實現“碳中和”、成就林農(nong) 通過碳交易“點綠成金”的關(guan) 鍵。

  森林還是那片森林,管理的意義(yi) 不一樣了。近年來,滁州市緊抓國家儲(chu) 備林基地建設機遇,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選配固碳能力強的樹種,一體(ti) 推進碳匯林、儲(chu) 備林、能源林建設。

  目前,依托3個(ge) 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與(yu) 中國林科院亞(ya) 林所、安徽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收集林木種質資源200餘(yu) 個(ge) ,選育優(you) 良品種24個(ge) ,建設良種基地5500畝(mu) ,構建起一道皖東(dong) 生態綠色屏障。

  據統計,2016年以來滁州市共完成造林104.55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342.55萬(wan) 畝(mu) 。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查初步結果,滁州市森林生態係統2016年固碳165.07萬(wan) 噸,2020年固碳209.35萬(wan) 噸。

  光有綠色“家底”還不行,滁州通過林業(ye) 碳匯交易,讓“綠色顏值”變成實實在在的“生態價(jia) 值”。

  今年五月,安徽省滁州市舉(ju) 行林業(ye) 碳票首發及交易儀(yi) 式,頒發安徽省首批林業(ye) 碳票,共計3.15萬(wan) 噸二氧化碳當量。隨後,滁州滁能熱電有限公司和滁州市潤森林業(ye) 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現場簽署了安徽省首單林業(ye) 碳票申購協議。

  所謂碳票,是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於(yu) 將一片林子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wei) 資產(chan) 交易的“身份證”。

  簡單來說,就是一片林子每年吸收多少噸二氧化碳、釋放多少噸氧氣,經第三方機構監測核算、專(zhuan) 家審查、林業(ye) 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定,最終製發具有收益權的憑證。

  滁州市林業(ye) 局介紹,該憑證被賦予交易、質押、兌(dui) 現、抵消等權能,這樣就架起了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

  隨著碳票進入交易,滁州市林業(ye) 局指導皖東(dong) 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依托林業(ye) 碳票標準化、可交易、可兌(dui) 現、可抵消的屬性特征,設計碳金融產(chan) 品,創新推出“碳票生態貸”,探索以林業(ye) 碳票作為(wei) 質押物進行融資,以發揮金融要素的引導撬動作用,進一步激活林業(ye) 碳匯生態價(jia) 值。

  出台安徽省首個(ge) 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頒發安徽省首批林業(ye) 碳票並完成首單交易、發放安徽省首單林業(ye) 碳匯權質押貸款……在“雙碳”背景下,滁州向“綠”而行,讓生態底色更加鮮明,綠色動能愈發澎湃。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