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新技術產業更高更新“劃重點”
原標題:為(wei)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更高更新“劃重點”
重點領域
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綠色低碳、生物醫藥、資源環保、科技服務、技改升級、數字經濟10個(ge) 領域,提出46個(ge) 優(you) 先發展方向
重點任務
提出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培育、軍(jun) 民科技協同創新、製造強省科技支撐、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創新人才隊伍培育等7大重點任務
到2025年,力爭(zheng) 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達到16000家,全省科技服務業(ye) 總收入達到6000億(yi) 元,國家級及省級高新區達到35家,全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突破2.96萬(wan) 億(yi) 元,占規上工業(ye) 比重超過38%……近日,《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25年)》正式印發,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目標。
“這份規劃,就是一份行動指南。”在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趙長軼看來,《規劃》為(wei) 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將重點發展哪些領域?優(you) 先發展哪些方向?有什麽(me) 重點任務?帶著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
看目標方向/
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營收占規上工業(ye) 比重超過38%
到2025年,攻克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全麵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服務業(ye) 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區提能增效,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再上新台階,創新創業(ye) 生態持續優(you) 化,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規模進一步擴大——這是《規劃》明確的“十四五”期間,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總體(ti) 目標。
總體(ti) 目標的實現,需要細化具體(ti) 發展目標。《規劃》從(cong) 創新能力、企業(ye) 創新主體(ti) 、科技服務業(ye) 、創新生態、產(chan) 業(ye) 規模等5個(ge) 方麵提出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目標。
具體(ti) 來看,到2025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2.4%,研發機構達到4000個(ge) ;力爭(zheng) 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達1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突破2萬(wan) 家,瞪羚企業(ye) 達到400家;全省科技服務業(ye) 總收入達到6000億(yi) 元;國家級及省級新區達到35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突破2.96萬(wan) 億(yi) 元,占規上工業(ye) 比重超過38%。
這些具體(ti) 指標是如何製定的?參與(yu) 《規劃》撰寫(xie) 的趙長軼告訴記者:“這些指標的確定經過了專(zhuan) 家組的反複測算討論,在整個(ge) 過程中既參考了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過去發展的具體(ti) 指標實現情況,也結合了當前國內(nei) 各地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的發展水平。”
“要實現目標,我們(men) 有基礎也有條件。”在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秦小林看來,這幾年,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台接連落地四川,湧現了殲20、華龍一號、“北鬥”衛星移動通信係統等重大成果,四川還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整機、大飛機關(guan) 鍵部件、靜脈麻醉新藥等創新產(chan) 品200餘(yu) 個(ge) ,這些重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創新平台的建設,為(wei) 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舉(ju) 措支持/
明確10個(ge) 重點領域46個(ge) 優(you) 先發展方向
目標已定,如何做是關(guan) 鍵。《規劃》從(cong) 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4個(ge) 方麵提出具體(ti) 舉(ju) 措。
《規劃》根據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綠色低碳、生物醫藥、資源環保、科技服務、技改升級、數字經濟10個(ge) 領域,提出46個(ge) 優(you) 先發展方向,全麵推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加快發展。
“主要是以國家發展戰略為(wei) 引領,結合我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提出的10個(ge) 重點領域46個(ge) 優(you) 先發展方向。”趙長軼表示,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優(you) 、協調發展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重點領域的發展可以有效地補短板、鍛長板。
“這些重點領域和優(you) 先發展方向突出了四川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的發展特色。”秦小林表示,比如排在10大重點領域之首的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已邁上萬(wan) 億(yi) 元台階,是我省首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已涵蓋新型顯示與(yu) 數字視聽、軟件研發、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多個(ge) 方麵;我省是清潔能源大省,已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在綠色低碳領域也將大有可為(wei) 。
我省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發展既有優(you) 勢也有不足。秦小林認為(wei) ,優(you) 勢在於(yu) 我省聚集了一批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優(you) 勢企業(ye) ,有充足的人才資源和良好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不足在於(yu) 缺乏技術頂尖的龍頭企業(ye) ,以及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比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麵還存在亟須突破的瓶頸。
在重點區域方麵,《規劃》提出,圍繞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國省級高新區等重點區域,形成重點基地和平台的建設思路,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主體(ti) 功能明顯、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產(chan) 業(ye) 區域創新布局。
圍繞我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需求,《規劃》還提出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培育、軍(jun) 民科技協同創新、製造強省科技支撐、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創新人才隊伍培育等7大重點任務。通過解決(jue) 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問題,開發一批重大戰略產(chan) 品,實施一批高水平重大示範工程,培養(yang) 科技創新創業(ye) 領軍(jun) 人才和團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創新型企業(ye)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此外,《規劃》還從(cong) 加強政策引導、強化人才支撐、深化開放合作、營造良好環境4個(ge) 方麵提出保障措施。趙長軼表示,這些保障措施隻是提出了基本思路,在具體(ti) 落實過程中,還需因地製宜進一步細化政策,提高精準性,進一步推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田姣 徐莉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