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抓生產 瀘州探索“雙稻雙蝦”模式
原標題:全力抓生產(chan) 瀘州探索“雙稻雙蝦”模式
近日,在瀘州市瀘縣玄灘鎮新山村“雙稻雙蝦”養(yang) 殖基地,機耕道兩(liang) 側(ce) 再生水稻已接近成熟。作為(wei) 養(yang) 殖基地技術總監,廖萌正在忙著再生稻田裏小龍蝦的養(yang) 殖。
“‘雙稻’就是一季中稻加一季再生稻,‘雙蝦’則是4月栽秧後在4月底5月初投放養(yang) 殖大頭蝦(羅氏沼蝦),9月上市後,又在10月到次年4月養(yang) 殖小龍蝦。”廖萌說。
這是瀘縣探索出來的“雙稻雙蝦”種植養(yang) 殖模式。近年來,瀘縣玄灘鎮新山村投資400萬(wan) 元,建設“雙稻雙蝦”養(yang) 殖基地400畝(mu) ,現已基本建成投產(chan) 。
與(yu) 此同時,在瀘縣石橋鎮洪安橋村的蔬菜種植基地裏,娃娃菜長勢喜人。“預計11月中旬成熟,今年探索種植的130畝(mu) 娃娃菜,畝(mu) 產(chan) 達3000斤。”石橋鎮洪安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邱宗祝說。這是石橋鎮洪安橋村在果蔬套種成功發展的基礎上,探索出來的稻蔬輪種。
除了130畝(mu) 的稻蔬輪種,在洪安橋村蔬菜種植基地裏還有170畝(mu) 果蔬套種。邱宗祝介紹,洪安橋村蔬菜種植基地占地300餘(yu) 畝(mu) ,常年種植蓮花白(春秋兩(liang) 季)、花菜、茄子、絲(si) 瓜、南瓜、苦瓜、娃娃菜等,年產(chan) 鮮菜大約1200噸。
地不留空、季不留閑。瀘縣今年蓄留再生稻51萬(wan) 畝(mu) ,有收麵積47萬(wan) 畝(mu) ,還將投入項目資金143萬(wan) 元,實施8000畝(mu) 秋菜種植示範片打造,並通過探索秋菜生產(chan) 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示範帶動全縣5.8萬(wan) 畝(mu) 的秋菜種植,確保全縣蔬菜市場供給穩定。
“全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積極響應省、市‘決(jue) 戰四季度、大幹一百天’的衝(chong) 鋒號令,抓好晚秋生產(chan) 、菜籃子穩產(chan) 保供、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瀘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瀘州今年爭(zheng) 取中、省財政資金5620萬(wan) 元,用於(yu) 再生稻、秋洋芋生產(chan) ,完成種植秋洋芋50萬(wan) 畝(mu) 以上,力爭(zheng) 全年糧食麵積達到626萬(wan) 畝(mu) 、產(chan) 量達到240.1萬(wan) 噸。(胡容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範芮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