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到2025年建成縣鄉村三級“15分鍾養老服務圈”
南通市民政局聯合多部門日前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補齊短板,讓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普惠可及。
《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農(nong) 村基本養(yang) 老服務製度不斷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設施布局持續優(you) 化,鏈式養(yang) 老服務模式在農(nong) 村地區全麵推廣,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穩步壯大,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均衡發展,廣大農(nong) 村老年人基本養(yang) 老服務得到有力保障,多層次、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健全農(nong) 村基本養(yang) 老服務製度。建立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優(you) 先將農(nong) 村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納入基本養(yang) 老服務範圍並重點保障。加強特困人員服務保障,對有集中供養(yang) 意願的特困老年人100%實行集中供養(yang) ,農(nong) 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yu) 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完善農(nong) 村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
構建縣鄉(xiang) 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設施網絡。至2025年,全市建成縣級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機構不少於(yu) 10家,全市所有鄉(xiang) 鎮特困供養(yang) 服務機構轉型為(wei) 標準化區域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所有標準化區域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達到三級以上養(yang) 老機構標準,與(yu) 村級養(yang) 老服務設施功能互補,形成“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
深化農(nong) 村特困供養(yang) 機構改革發展。推行管理體(ti) 製改革,對特困供養(yang) 機構存量資源進行梳理,關(guan) 停撤並地理位置偏遠、供養(yang) 人數較少、服務功能較弱的機構,提高服務效能。推動運營機製改革,鼓勵引導擁有醫療健康資源、養(yang) 老護理業(ye) 務相對成熟且管理經驗豐(feng) 富的社會(hui) 資本開展公辦民營。強化機構監督管理,至2025年,所有農(nong) 村特困供養(yang) 機構達到二級以上養(yang) 老機構標準。
促進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融合發展。到2025年,農(nong) 村地區形成一批“鏈式養(yang) 老”服務示範機構,所有農(nong) 村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站)由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承接運營,“鏈式養(yang) 老”服務覆蓋所有鄉(xiang) 鎮、村居,農(nong) 村特困供養(yang) 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5%以上,每家四級及以上養(yang) 老機構與(yu) 5家三級及以下養(yang) 老機構建立“養(yang) 老協作體(ti) ”,促進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協同發展。
同時,創新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模式。探索“黨(dang) 建+”養(yang) 老服務,推動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社會(hui) 化發展,支持各地通過無償(chang) 或低價(jia) 提供場地設施、給予房租減免或補貼等措施,引導社會(hui) 力量投資興(xing) 建農(nong) 村老年關(guan) 愛之家、社區嵌入式養(yang) 老機構、小型托老所等養(yang) 老服務設施,提供普惠性、低償(chang) 性養(yang) 老和護理服務,解決(jue) 農(nong) 村經濟承受能力偏低的老年人養(yang) 老難問題。
《意見》要求,強化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要素保障,落實規劃用地政策,加大財政資金引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安全生產(chan) 保障,促進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健康穩定發展。(龔秋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