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助力農民增收(創新故事)
擦亮本地特色產(chan) 業(ye) 的“金招牌”,讓農(nong) 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金東(dong) 區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員隊伍,讓他們(men) 成長為(wei) 助農(nong) 增收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金華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科技特派員王軼指導赤鬆鎮佛手種植的第八年。“佛手是金華特色作物,具有觀賞、食用、藥用及文化價(jia) 值。農(nong) 戶種植過程很辛苦,但精品意識不強,市場上的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這會(hui) 削弱金華佛手的品牌打造力度。”王軼下決(jue) 心研發新型佛手微型盆栽。
方偉(wei) 新是赤鬆鎮有著多年佛手種植經驗的老農(nong) 戶。5年前主要做大型佛手嫁接果的他,收到王軼讓種植微型盆栽的建議後,心裏犯起了嘀咕:“小型盆栽不好養(yang) ,技術難度大,我不敢冒風險。”
在王軼多次耐心指導下,方偉(wei) 新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小範圍種植。沒想到這一種就種了5年,麵積從(cong) 剛開始的1畝(mu) 擴展到現在的15畝(mu) 。“以前一大盆的價(jia) 格才30至40元,現在種的佛手微型盆栽,品相好的一盆可以賣到300至400元,年收益從(cong) 十幾萬(wan) 元增加到30多萬(wan) 元。”方偉(wei) 新說。
王軼介紹,目前培育出的多種新型佛手微型盆栽,高度僅(jin) 為(wei) 傳(chuan) 統盆栽的1/3左右。佛手微型盆栽外觀雅致,又具有裝飾性,可布置在客廳、陽台、居室等場所,應用場景較廣。好的市場認可度,也助力佛手成為(wei) 金華市吉祥物之一“金金”的原型。
“未來會(hui) 繼續對佛手的品種進行研發,探索和延伸多元價(jia) 值,讓農(nong) 戶增收,讓城市出彩。”王軼說。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科技是個(ge) 好幫手。
“金東(dong) 區無花果在全國享有盛譽,紅皮無花果鮮果占全國市場份額約60%,但由於(yu) 皮薄多汁、不耐貯存,新鮮無花果無法大批量走向市場,很多優(you) 質果變成了滯銷果。於(yu) 是我就從(cong) 包裝方麵突破,研發出氣調包裝,讓無花果在運輸過程中保持‘休眠’狀態,控製其成熟度,從(cong) 而把無花果賣向全國。”金華市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劉莉說。
把科技融入無花果包裝銷售環節的劉莉,畢業(ye) 於(yu) 浙江大學食品安全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4年前開始擔任金東(dong) 區科技特派員,與(yu) 專(zhuan) 門從(cong) 事無花果、無花果苗木種植的企業(ye) 和農(nong) 戶進行對接。
“剛開始企業(ye) 發展模式單一。劉莉謀劃出了一條集‘種植—加工—銷售—服務’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新路,探索無花果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金華市源果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錢繼昌感慨,新的發展方向讓企業(ye) 快速發展。
目前,金華市源果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已帶動1000多戶農(nong) 民種植無花果3000多畝(mu) ,為(wei) 果農(nong) 對接市場,把無花果賣到了全國各地。同時,為(wei) 村民和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提供了生產(chan) 、分級、包裝、運輸、銷售等崗位,讓小小無花果成了大產(chan) 業(ye) 。
據了解,2018年以來,金東(dong) 區科技特派員累計實施科技開發項目近200項,年項目總投資達1000萬(wan) 元。引進新品種累計近300個(ge) ,推廣新技術200項,培訓農(nong) 民4萬(wan) 多人次,發放科普資料10萬(wan) 餘(yu) 份。創業(ye) 項目直接參與(yu) 農(nong) 戶達2000餘(yu) 戶,安置勞動力就業(ye) 1萬(wan) 餘(yu) 人,輻射帶動4萬(wan) 餘(yu)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