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長沙縣:保護“大圍子豬”品種資源 做大做強生豬產業

發布時間:2022-11-10 16:21: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11月8日,“瀟湘千年 茶鄉(xiang) 秋韻”2022 年院士團隊生豬對比試驗成果匯報暨“大圍子豬”品牌推介活動在湖南省長沙縣舉(ju) 行。活動現場,湖南天府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與(yu) 印遇龍院士團隊簽約;湖南天府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與(yu) 湖南省餐飲協會(hui) 簽約,隨後進行授牌儀(yi) 式。

  “今年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長沙縣建立了工作室,以進一步保護好‘大圍子豬’品種資源、做大做強‘大圍子’產(chan) 業(ye) ,同時開展不同飼糧對不同品種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研究。”長沙縣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院士專(zhuan) 家的指導下,長沙縣基本建立了“大圍子豬”品種保護、繁育、養(yang) 殖、屠宰、加工、銷售全產(chan) 業(ye) 鏈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了主場區與(yu) 分散保種點保護相結合、活體(ti) 保護與(yu) 遺傳(chuan) 材料保存相補充的“大圍子豬”遺傳(chuan) 資源保護體(ti) 係。並通過實施生態化養(yang) 殖、標準化生產(chan) 、精細化管理、品牌化經營,推動了“大圍子豬”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1年,全縣“大圍子豬”存欄4.5萬(wan) 頭,出欄8.5萬(wan) 頭,其中核心種公豬43頭,涵蓋13 個(ge) 血緣,核心群種母豬 619頭。每年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土地流轉收益30餘(yu) 萬(wan) 元,提供了120個(ge) 就業(ye) 崗位,發放工資432萬(wan) 元,帶動2550戶農(nong) 戶參與(yu) 養(yang) 殖、穩增致富。

  “生豬是全縣農(nong) 業(ye) 經濟和畜牧經濟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長沙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長沙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畜禽養(yang) 殖企業(ye) 開展畜禽養(yang) 殖標準化示範場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全縣國家級畜禽養(yang) 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畜禽養(yang) 殖標準化示範場達5家;與(yu) 此同時,長沙縣在金井、高橋、北山等鎮布局建設優(you) 質湘豬產(chan) 業(ye) 集群項目,計劃到2025年打造年出欄大圍子豬及雜交豬30萬(wan) 頭,綜合產(chan) 值超26.5億(yi) 元的大圍子豬全產(chan) 業(ye) 鏈,實現帶動農(nong) 戶實現人均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的目標,打造“品種好、品質優(you) 、品牌響”的優(you) 質湘豬。

  據悉,目前已有10位農(nong) 業(ye) 院士專(zhuan) 家團隊在長沙縣建成科研基地13個(ge) 。印遇龍院士創新團隊工作室落戶長沙縣金井鎮,將進一步推動長沙縣大圍子豬種業(ye) 發展,助力長沙縣建立“政府+企業(ye) +科研團隊”的全新產(chan) 學研合作體(ti) 係,打造“院士農(nong) 業(ye) ”“都市農(nong) 業(ye) ”建設新典範,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標杆區打造,在奮力實施強省會(hui) 戰略中展現新擔當,形成以商招商的招商勢頭,推介金井鎮特色產(chan) 業(ye) 。

  長沙縣將充分運用院士團隊科研成果,加強科技創新和先進技術的開發應用,加快加工物流業(ye) 發展,提高“大圍子豬”產(chan) 品質量和產(chan) 業(ye) 素質,增強市場競爭(zheng) 能力,力爭(zheng) 把“大圍子豬”打造成為(wei) 全國知名品牌和優(you) 良地方豬種開發利用的樣板、典範,以產(chan) 業(ye) 促保護,確保“大圍子豬”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熊冰俏 毛光輝)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