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航天強國,不斷攀登新的科技高峰(評論員觀察)
不斷刷新的中國航天高度,充分彰顯了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巨大優(you) 勢,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yu) 自豪感
“問天”飛天、“嫦娥”攬月、“北鬥”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領域捷報頻傳(chuan) ,載人航天、衛星通信、火箭技術、深空探測等各項事業(ye) 不斷取得新突破,航天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為(wei) 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men) 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提出“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麵發展”,勉勵航天工作者“敢於(yu)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yu) 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wei) 大夢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關(guan) 心我國航天事業(ye) 的發展,多次親(qin) 臨(lin) 航天發射場,和航天員親(qin) 切通話,會(hui) 見航天參研參試隊伍,發出“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動員令,為(wei) 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誌。建設航天強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內(nei) 在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從(cong) 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收官到“天問一號”邁出行星際探測第一步,從(cong)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建成開通到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麵開啟,一係列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接續實施,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麵發展,形成“箭、彈、星、船、器”完整體(ti) 係,我國航天事業(ye)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不斷刷新的中國航天高度,充分彰顯了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巨大優(you) 勢,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yu) 自豪感。實踐證明,中國人有誌氣、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動科技發展的戰略主動。
偉(wei) 大事業(ye) 孕育偉(wei) 大精神,偉(wei) 大精神引領偉(wei) 大事業(ye) 。邁向航天強國的征途,既是對我國尖端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yu) 登攀”的“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guan) 、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追逐夢想、勇於(yu) 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wan) 眾(zhong) 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航天事業(ye) 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孕育的深厚博大的精神,不僅(jin) 激勵一代代航天人接續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設航天強國新長征,也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力量。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我國航天事業(ye) 起步晚、起點低,從(cong) 白手起家到成就舉(ju) 世矚目,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於(yu)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推動航天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走出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當前,科技創新成為(wei) 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航天作為(wei) 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技術領域之一,理應成為(wei) 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強大引擎。對此,必須堅持創新在航天事業(ye) 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好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建強航天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提升航天自主發展能力和安全發展能力,打造引領國家科技進步的新高地。
近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創造中國航天員兩(liang) 次出艙活動間隔時間最短紀錄,書(shu) 寫(xie) 了中國探索太空的新篇章。中國夢牽引航天夢,航天夢助推中國夢。新的征程上,繼續激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氣神,攻堅克難、勇毅前行,“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ti) 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麵建成航天強國”的宏偉(wei) 目標必將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3日 第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