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滄桑古村有群年輕人
初冬的平順。一場雨後,虹梯關(guan) 鄉(xiang) 虹霓村天清氣爽,翠碧的虹霓河在青石灰瓦之間蜿蜒向前,串起了一座座山居民宿、國保古建、特色景點……如詩如畫。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新的要求不僅(jin) 需要“敢闖敢幹”,更要“巧思會(hui) 幹”。現在的虹霓村裏,一批年輕的“新農(nong) 人”正發揮自身優(you) 勢,運用自媒體(ti) 運營,引流、招商、分紅、增收,他們(men) 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是農(nong) 村生活的“直播達人”,又是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推介者;他們(men) 是村幹部,是合作社負責人,又是民宿經營者……“新農(nong) 人”正用自己的創業(ye) 故事譜寫(xie) 虹霓村的美好明天。
三個(ge) 敢想敢幹的基層幹部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說明咱虹霓村走的風光遊、鄉(xiang) 村遊、紅色遊、古建遊的路子沒有錯。”“是啊,虹霓村算是靠自己獨立發展了。”“虹霓村能火,主要還是村幹部思想觀念轉變了。”在虹霓村村委會(hui) 辦公室,鄉(xiang) 村兩(liang) 級幹部正熱烈地討論著。
因為(wei) 背靠著名景區通天峽,曾經的虹霓村便靠山吃山。但在疫情影響下,通天峽客流減少,虹霓村裏因其而建、因其而興(xing) 的設施和產(chan) 業(ye) 也受到影響。山色清秀,風光旖旎,又是知名的傳(chuan) 統村落,如何自己發光,讓好資源變成“好資產(chan) ”呢?虹梯關(guan) 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旭東(dong) 告訴記者,最終想出通過網絡引流的發展新模式,是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程飛、鄉(xiang) 長申凱彪和他的“共同智慧”。三人中,兩(liang) 個(ge) “83年”,一個(ge) “87年”,平時接觸互聯網都比較多,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很快就達成一致。
“現在的年輕人,吃飯、購物、打車一部手機就夠了,將自媒體(ti) 和旅遊結合起來是時代需要。今年開春,鄉(xiang) 裏讓我帶領村‘兩(liang) 委’主幹去晉城陵川縣考察鄉(xiang) 村旅遊項目,後來還跟著旅遊開發公司到西安、延安考察學習(xi) ‘旅遊+自媒體(ti) ’發展模式。”鄉(xiang) 裏的發展建議,讓虹霓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國寶感觸頗多,以前認為(wei) 我們(men) 村有這麽(me) 好的旅遊資源,多引進投資就可以帶動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現在不一樣了,先讓老百姓賺了錢,他們(men) 有活兒(er) 幹,村集體(ti) 就不愁沒收益。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虹霓古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他們(men) 既用仍舊保留的慢生活和諧著街坊鄰裏、傳(chuan) 承著鄉(xiang) 土記憶,又用快捷高效的現代思維,主動追尋新發展思路,探索新發展業(ye) 態,瞄準短視頻、直播等新風口,運用自媒體(ti) 運營,打造全新的線上宣傳(chuan) 推廣。
一群能幹的新農(nong) 人
上山砍柴、紮籬掛網、和麵做飯……在快速切換的鏡頭下,短視頻創作者“歸農(nong) 小都”的一天由此展開。
“歸農(nong) 小都”本名楊茜,是一名90後。今年4月份來到虹霓村,剛開始是被村子原始風貌吸引,最終決(jue) 定留下是因為(wei) 村裏給予的各種支持,包括場所、人員等。半年多來,她製作的短視頻在網絡平台累計獲讚20多萬(wan) ,粉絲(si) 數量突破10萬(wan) 。現在的她,每天奔走在村頭巷尾、田頭山窪,將鄉(xiang) 野間的美食趣事拍成短視頻,經過網絡傳(chuan) 播,虹霓村的熱度越來越高。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我們(men) 要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楊茜說,“我喜歡農(nong) 村,希望我們(men) 的夢想能在鄉(xiang) 村的沃土向下紮根、向上成長,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建設者、參與(yu) 者、見證者。”
同樣在虹霓創業(ye) 的還有長治市四海偉(wei) 業(ye) 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濤,這位90後的企業(ye) 負責人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讓自己受到巨大鼓舞,更加堅定要為(wei) 之奮鬥。
創業(ye) 者的到來,也讓虹霓成為(wei) 鄉(xiang) 土人才的窪地。為(wei) 小團體(ti) 創造好服務環境的同時,他們(men) 以入股的方式與(yu) 來這裏落戶的公司合作。成立虹霓翠錦策劃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定向邀約、協會(hui) 推薦和麵向社會(hui) 招募的方式,征集了一批熱心公益事業(ye) 、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主播,組建起服務團,擔當虹霓村直播活動的主力軍(jun) 和宣傳(chuan) 隊。
如今,越來越多的周邊遊客希望來到虹霓遊玩。“每天人流量多了,在村裏擺個(ge) 地攤都賺錢。河邊那個(ge) 賣小吃的收入很不錯,旺季時賣水槍的一天都有七八百塊。”王國寶看著河兩(liang) 邊擺攤的村民忙來忙去,笑著說,“隻要他們(men) 掙了,我就踏實了。”
夜色初上,歡樂(le) 的燈帶映照著潺潺溪流,90後創業(ye) 者們(men) 開辦的虹霓露營地已成為(wei) 周邊知名的夜生活聚集地。悠悠古色流韻、青青綠色染碧、豔豔紅色高昂,三色流光溢彩,交織在這裏,吸引著八方來客。
走向未來的村莊
“房子收回去肯定舍不得,但這本就屬於(yu) 集體(ti) 的,現在村子搞旅遊火了,要配合村裏的決(jue) 定。”在虹霓村最近一次集體(ti) 資產(chan) “清化收”工作會(hui) 上,黨(dang) 員李伏紅主動退出了自己居住的集體(ti) 民居院落。
李伏紅說自己之所以主動,是因為(wei) 眼見年輕人搞得紅紅火火能成事。在年輕人的建議和帶領下,虹霓村收回了村集體(ti) 的閑置房屋,盤活了存量資源,做活了增量資源的開發利用,打造了集體(ti) 經濟發展新模式。這些不懼困難的“初生牛犢”,開發新課題,構建村企聯動體(ti) 係,定期組織開展導遊服務、事故應急、直播帶貨培訓,舉(ju) 辦沙龍,進行經驗交流及戶外采風活動,逐步拓展線上直播帶貨與(yu) 線下培訓研學相結合的新模式,提供更多就業(ye) 崗位,帶動網絡周邊的開發與(yu) 銷售。
“年輕基因”的注入,讓村裏好多人的思想也在逐步開放。56歲的付國民在參加完村裏組織的培訓後,自己也拍起了抖音短視頻,粉絲(si) 量達到7000餘(yu) 人。“我拍得沒有人家專(zhuan) 業(ye) ,但宣傳(chuan) 家鄉(xiang)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想盡一份力。”付國民說,“我的花椒采摘後,現在打開了思路,也試試拍攝抖音短視頻來銷售花椒。”
王國寶更激動:村裏培育出的28個(ge) 村民,拍攝了山水風光、田園生活、移風易俗等主題的公益短視頻,吸引遊客15萬(wan) 餘(yu) 人次,有了這樣的人氣,600畝(mu) 地裏長出的花椒和土特產(chan) 銷售不發愁了。
石板鋪就的街道幹淨整潔,古老的石屋在剛毅中顯著滄桑,不經意間的一個(ge) 回頭,都可能成為(wei) 網絡點擊的熱流。在傳(chuan) 統的繼承和發揚中,鄉(xiang) 村又有了新的綻放。從(cong) 發現優(you) 勢到發揮優(you) 勢,一股無言的青春力量,讓這個(ge) 荒山中的村落,邁出向現代旅遊發展的步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和人氣”,虹梯關(guan) 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程飛說,“接下來就要乘勢而上,虹霓村打造了一條特色商業(ye) 街,可容納40間商鋪,由虹霓翠錦公司運營管理,按照利潤提成的方式增加村集體(ti) 收益。同時依托虹霓村輻射其他村,將虹霓村的經驗和做法在全鄉(xiang) 推廣,實現全域發展。”(李家鳴 韓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