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趕上好時代,更要種好咱的黑土地”

發布時間:2022-11-25 10:21:00來源: 遼寧日報

  原標題:“趕上好時代,更要種好咱的黑土地”

  初冬時節,鐵嶺市昌圖縣陽宇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依舊是一派忙碌景象。高大的烘幹塔佇(zhu) 立在大院裏,下麵鋪滿了金黃的玉米。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玉米棒被送進脫粒機中,隨後籽粒又被傳(chuan) 送到烘幹塔內(nei) 。

  “保護性耕作讓黑土地變得更肥沃,今年咱們(men) 合作社的玉米抗住了自然災害,長得非常飽滿。”蹲在玉米堆前,拾起一棒玉米,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陽宇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興(xing) 奮地對社員說,“今年合作社平均畝(mu) 產(chan) 達到1830斤,較往年提高了10%。”

  從(cong) 地道的“農(nong) 把式”變成科技興(xing) 農(nong) 富農(nong) 的“領頭雁”,李忠華表示,正是因為(wei) 趕上了好時代,才讓他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家鄉(xiang) 的黑土地上取得了一點成績。

  2013年,外出闖蕩多年的李忠華乘著國家惠農(nong) 政策的東(dong) 風,回到了老城鎮勝利村,成立了陽宇農(nong) 機合作社。“新時代種田,再也不能‘麵朝黃土背朝天’,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李忠華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

  合作社的發展始終堅持科學種田、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我們(men) 實施保護性耕作,讓黑土地變肥增厚;打造‘示範田’,讓農(nong) 民近距離接觸新品種與(yu) 新技術;開展全程機械化,實現了‘耕、種、防、治’無人化作業(ye) ……”李忠華告訴記者,通過不斷努力,這些年合作社玉米畝(mu) 產(chan) 逐年增長,今年1.5萬(wan) 餘(yu) 畝(mu) 流轉土地共計產(chan) 糧2600餘(yu) 萬(wan) 斤。

  憑借科學種田,李忠華獲得了越來越多農(nong) 民的信任,這讓合作社不再有農(nong) 閑時候。“今年,我們(men) 在千餘(yu) 畝(mu) 土地上施有機肥,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大幅提升糧食品質。明年,我們(men) 打算全麵鋪開,眼下漚好的肥料已經運到了地頭,等到上凍就開始拋撒作業(ye) 。”李忠華笑著說。

  今年,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李忠華去北京參加了盛會(hui) ,這更加堅定了他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決(jue) 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不僅(jin) 提到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還提到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這些都給咱農(nong) 民吃上了‘定心丸’。趕上了這麽(me) 好的時代,我們(men) 農(nong) 民更要種好咱的黑土地,把飯碗穩穩端在自己手裏。”李忠華說。

  記者手記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首先是人才的振興(xing)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農(nong) 業(ye) 現代化需要“老把式”不斷學習(xi) ,成長為(wei) 愛農(nong) 業(ye) 、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

  李忠華紮根鄉(xiang) 村9年,緊跟黨(dang) 的政策種田,不斷更新技術、完善裝備,始終堅持科技興(xing) 農(nong) 。

  以人才驅動鄉(xiang) 村創新發展,我們(men) 需要培養(yang) 更多像李忠華這樣的“新農(nong) 人”,鼓勵他們(men) 保持學習(xi) 、緊跟時代潮流,讓他們(men) 在鄉(xiang) 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