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張笑:奮力開啟淮安現代化中心城市建設新征程

發布時間:2022-11-25 19:28:00來源: 新華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是具有劃時代、裏程碑意義(yi) 的馬克思主義(yi) 光輝文獻: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充分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六個(ge) 堅持”的立場觀點,充分彰顯了推進理論創新是黨(dang) 領導人民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五個(ge) 特征”的深刻內(nei) 涵,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具先進性和引領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五個(ge) 原則”的基本方略,充分彰顯了黨(dang) 從(cong) 容麵對風險挑戰走好趕考之路的戰略定力;“五個(ge) 必由之路”的提醒告誡,充分彰顯了黨(dang) 堅守誌不改道不變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意誌決(jue) 心。當前,淮安已開啟全麵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新征程,要用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交出展示淮安“象征意義(yi) ”的新時代答卷。

  堅持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以“浩蕩東(dong) 風鼓滿帆”的眼界,打造有氣質有溫度高品質的新型城市。按照報告中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要求,堅持建設與(yu) 管理並重,以“百裏畫廊”規劃建設為(wei) 統領,提升中央活力區、高鐵商務區、洪澤湖濱區等功能品質,實施老西門大街、都天廟、石塔湖片區更新,推進內(nei) 環高架、古黃河、柴米河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加快“不淹不澇”城市建設。開展停車秩序、戶外廣告、渣土管理攻堅行動,完善物管“二十條”剛性製度體(ti) 係。堅持物質與(yu) 精神“雙修”,以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為(wei) 載體(ti) ,推進老舊小區垃圾分類、綠色出行、“光盤”行動,讓城市隨處可見充滿溫馨的提示、完好無障礙的設施,真正讓“植根於(yu) 內(nei) 心的修養(yang) 、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wei) 前提的自由、為(wei) 別人著想的善良”這些文明典範,成為(wei) 人人參與(yu) 、共建共享的淮安城市特色。堅持賦能與(yu) 賦權並舉(ju) ,加強頂層設計,打破數據壁壘,推進智慧社區、港口、工地、管網、物流園區等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時段全流程監管平台,實時感知,提前預警,消除來自空中、地麵、地下的監管盲區。

  聚焦融南匯北開新局,以“且將新火試新茶”的勇氣,打造有活力有張力高能級的樞紐城市。深度融入交通強國戰略,積極推動樞紐城市地位重塑。打造內(nei) 暢外聯的快速通道。加快沂淮、沿淮、淮興(xing) 泰等高速鐵路規劃建設,推進實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金寶航道整治工程,構建更高標準的入滬通道,實現與(yu) 長三角、環渤海中心城市的暢聯直達。推進205國道、233國道、新長鐵路等貨運通道外繞,打造主城區到縣城、重點鎮的快速通道,優(you) 化城市快速路網體(ti) 係。打造補鏈強鏈的交通樞紐。推進淮安港三期、黃碼作業(ye) 區、蘇淮高新區危化品碼頭建設,打造全國內(nei) 河航運中心。加快淮安機場三期工程建設,開通機場國際全貨機航線,打造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東(dong) 部沿海航空貨運樞紐。提升高鐵商務區集疏運服務能級,實現由區域性高鐵樞紐到國家高鐵通道主樞紐的升級。打造降本增效的運輸體(ti) 係。完善以內(nei) 河為(wei) 主的多式聯運網絡,開行以上海港、南京港、太倉(cang) 港為(wei) 中轉樞紐的江海河聯運示範線路,探索開行中歐(亞(ya) )班列,推動大型工礦企業(ye) 和物流園區將大宗貨物運輸轉向水路或鐵路運輸,幫助企業(ye) 降本增效。

  致力綠色發展利千秋,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打造底色清屏障牢高標準的生態城市。深入踐行“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堅定建設美麗(li) 中國、美麗(li) 淮安的意誌和決(jue) 心。堅決(jue) 做好綠色轉型的“加減法”。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you) 化,大力清理整治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推進重點行業(ye) 深化節能改造,建設節水型城市,促進各類固體(ti) 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紮實開展生態空間保護修複,打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多渠道、廣覆蓋實施“增綠”行動。堅決(jue) 打好治汙減排的攻堅戰。嚴(yan) 格落實秋冬季大氣汙染應急管控措施,推進工業(ye) 企業(ye) 提高廢氣治理效率。聚力京杭運河保護修複攻堅,一備一用推進“雙水源”建設,“全麵消除城市黑臭水體(ti) ”,深入開展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333”行動。加強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健全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聯動監管機製。堅決(jue) 施行協同治理的新模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綠島、水管家、無廢園區”等綜合治汙工程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碧水三年行動,全麵壓實點位長、河湖長、斷麵長、林長等工作責任,構建立體(ti) 、垂直、精準、規範、高效的執法體(ti) 係,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作者為(wei) 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