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體下月展“新顏” 留存城市記憶升級球迷體驗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李博)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8座現代化球場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北京也有一座球場備受關(guan) 注,它就是63歲的工人體(ti) 育場。隨著日前草坪鋪設完成,老工體(ti) 加速朝國際一流專(zhuan) 業(ye) 足球場變身。改造複建項目預計12月8日竣工,屆時回歸的工體(ti) 將展露新顏。
老工體(ti) 燃情歲月
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工程,以及迎接第一屆全運會(hui) ,1959年8月31日,由北京市規劃管理局設計院(現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設計的工人體(ti) 育場在東(dong) 郊建成,占地35公頃,建築麵積8萬(wan) 多平方米,有24個(ge) 看台,能容納8萬(wan) 名觀眾(zhong) ,成為(wei) 當時全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體(ti) 育場。
老工體(ti) 先後舉(ju) 辦了全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大運會(hui) 、奧運會(hui) 等國內(nei) 外大型體(ti) 育賽事,見證了新中國體(ti) 育事業(ye) 的發展,也承載著北京城市的記憶。建成初期,歡迎國外政要訪華的盛大活動幾乎都在工體(ti) 舉(ju) 辦。後來,一些重要的文藝演出、音樂(le) 會(hui) 、演唱會(hui) 也青睞工體(ti) ,北京春節環城賽跑、春季長跑比賽等眾(zhong) 多有影響力的群眾(zhong) 體(ti) 育活動也放在工體(ti) 。
老工體(ti) 不僅(jin) 是北京足球聖殿,也是國足福地。上世紀90年代,北京國安足球隊在工人體(ti) 育場相繼戰勝意大利AC米蘭(lan) 、英格蘭(lan) 阿森納等國際知名球隊,“工體(ti) 不敗”一時傳(chuan) 為(wei) 佳話。1996年,工體(ti) 成為(wei) 北京國安足球隊主場,也成為(wei) 北京球迷的精神家園。2004年,中國男足在工體(ti) 拿到亞(ya) 洲杯亞(ya) 軍(jun) 。
即使國家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國家體(ti) 育場“鳥巢”等一座座新體(ti) 育場拔地而起,也未曾取代工體(ti) 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老建築超期服役
為(wei) 承辦1990年亞(ya) 運會(hui) 、200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hui) 、2008年奧運會(hui) ,北京工人體(ti) 育場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結構加固和設備設施升級改造。至2008年,工體(ti) 已使用了近50年,超期服役的老建築結構不堪重負。
“為(wei) 了北京奧運會(hui) 使用,我們(men) 采取了很多技術措施對建築進行主體(ti) 結構加固,又延長了工體(ti) 12年‘使用壽命’。”北京建院工體(ti) 改造複建項目設計負責人介紹。
2010年,工體(ti) 又進行了一次功能設施改造。雖然曆經四次“手術”,卻不能徹底解決(jue) 老工體(ti) 存在的安全隱患突出、不滿足抗震要求、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無法承擔國際大型專(zhuan) 業(ye) 足球賽事活動,老工體(ti) 亟須升級改造。
2019年12月1日,工體(ti) 迎來改造前最後一場比賽,5萬(wan) 多球迷現場觀賽,同老工體(ti) 揮手告別。2020年8月,工體(ti) 啟動保護性改造複建。
新工體(ti) 智慧低碳
改造複建前,工人體(ti) 育場是北京東(dong) 部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體(ti) 育場館,主體(ti) 建築規模6.4萬(wan) 平方米,設有標準足球場、400米橡膠跑道及田賽場地。北京建院設計師介紹,工體(ti) 複建改造遵循“傳(chuan) 統外觀、現代場館”原則,實現風貌保護與(yu) 功能提升有機結合。
老工體(ti) 是上世紀5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之一,此次改造複建力求保持“原汁原味”,體(ti) 育場橢圓形造型、外立麵及特色元素均保持不變。
“我們(men) 對見證工體(ti) 六十年風風雨雨的老物件,如門柱、旗杆、雕花裝飾構件等進行複原,重塑工體(ti) 初建時莊重典雅的建築風貌。”北京建院設計師說,改造前對工體(ti) 9組標誌性雕塑進行保護性遷移,改造後位於(yu) 北門的“男女工人像”將原位再現。
工體(ti) 複建改造在傳(chuan) 承曆史文化風貌,保留建築城市記憶的同時,還借助先進的數字建造技術,打造智慧、低碳的現代化場館。
新工體(ti) 首創應用科技,設置了超精細水噴霧降溫係統,可實現最低能耗的物理降溫,改善不利天氣條件下觀賽體(ti) 驗。在特殊需要時,冷霧係統可被醫療部門用於(yu) 防疫消毒。
新工體(ti) 采用智慧運維係統,運營方通過大屏“一張圖”實時、清晰、全麵掌控整個(ge) 場館運行情況,為(wei) 設備維護、能耗管理、災害疏散等科學決(jue) 策提供依據。
綠色低碳方麵,新工體(ti) 外觀在保留原有色調基礎上,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建設,相比普通混凝土,省去二次外簷裝修等工序,大幅減少建築垃圾。
新工體(ti) 罩棚周圈裝備光伏發電係統,將為(wei) 足球場及地下配套車庫等區域提供部分電力,據估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00噸。此外,罩棚采用先進控製技術,讓對草生長有利的可見光進入場地,最大程度降低草坪補光能耗。
新家園服務大眾(zhong)
新工體(ti) 改造複建設計從(cong) 球迷角度出發,取消跑道拉近球迷同球員距離。采用國際流行的看台碗設計,分下看台、中看台、club層(包廂層)、上看台四層,同時增加看台坡度,為(wei) 球迷帶來沉浸式體(ti) 驗。
新工體(ti) 打造最具聲勢的主場球迷看台,沿用原編號24號,看台座椅裝飾采用北京國安足球隊形象色彩,提供15000個(ge) 坐席。改造後工體(ti) 可容納觀眾(zhong) 近68000人,增加座椅列距和排距,提升觀看舒適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體(ti) 新增了覆蓋全部觀眾(zhong) 席的罩棚,具備遮陽、照明、排集水、融雪和吸聲降噪等功能,看台區還設置座椅送風係統,讓球迷免受風吹日曬及雨淋之苦。
“我們(men) 特別將足球文化、足球精神植入新工體(ti) 設計運營中,打造足球文化家園。”北京建院設計師說,“我們(men) 升級工體(ti) 曆史展廳功能及展陳方式,建立工體(ti) 博物館,設置國安榮譽殿堂,應用高科技全方位展示工體(ti) 和北京足球曆史,傳(chuan) 播足球文化。”
新工體(ti) 還增加了大量觀眾(zhong) 休息廳,提供輕餐、軟飲服務,配置了高清轉播屏,極大豐(feng) 富了球迷觀賽模式和體(ti) 驗,同時拓展了體(ti) 育產(chan) 業(ye) 和足球文化展示推廣空間。
改造後,新工體(ti) 麵積38.5萬(wan) 平方米,體(ti) 量增加了6倍,由綜合性體(ti) 育場變身國際一流專(zhuan) 業(ye) 足球場,成為(wei) 北京第一座、國內(nei) 第一批國際標準足球賽場。
老工體(ti) 最初的設計目標是作為(wei) 市民體(ti) 育健身空間,但之後隨著城市發展,周邊繁衍出了大量餐飲和娛樂(le) 場所,占用了場地資源,體(ti) 育和商業(ye) 的功能疊加帶來了環境、交通和城市管理等諸多問題。
改造後的新工體(ti) 園區沒有圍牆,恢複原有開闊、疏朗空間形態,還市民一個(ge) 開敞的城市廣場,還老百姓一個(ge) 健身休閑、進行體(ti) 育文化活動的空間。包括占地麵積13萬(wan) 平方米的城市綠地公園,增加3萬(wan) 平方米湖區,公園內(nei) 建1公裏環保健身跑道,並在體(ti) 育場頂部設置800米城市景觀環廊。
新工體(ti) 拆除違建,將商業(ye) 全部挪至地下。設計師以TOD+街區+Mall形式打造多個(ge) 主題商業(ye) 空間,建築麵積28萬(wan) 平方米,集聚品牌旗艦店、首店、新零售、賽事、演藝等,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比賽結束後,公園和商業(ye) 區將承擔緩解、分流體(ti) 育場內(nei) 大客流的功能。地鐵3號線和17號線與(yu) 新工體(ti) 無縫銜接,觀眾(zhong) 可從(cong) 地鐵站直接進入體(ti) 育場及地下商城。未來,新工體(ti) 將成為(wei) 北京的城市地標、文體(ti) 名片和活力中心。
新聞內(nei) 存:
工體(ti) 四次改建
1、亞(ya) 運會(hui) 前(1986年)
作為(wei) 1990年亞(ya) 運會(hui) 主會(hui) 場和足球決(jue) 賽場,工體(ti) 進行了曆時3年大規模改造,加固建築結構,拆除看台長條凳,改為(wei) 紅、綠、藍、黃、棕五色座椅。增設了火炬台、記分牌,擴建了背景台。
2、大運會(hui) 前(2000年)
為(wei) 迎接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hui) ,工體(ti) 進行了局部加固改造,開辟了高標準休息室,新建了新聞中心等。
3、奧運會(hui) 前(2006年)
為(wei) 承辦2008年奧運會(hui) 賽事,工體(ti) 按7度抗震設防標準進行結構加固,解決(jue) 了老工體(ti) 未抗震設防的缺陷。罩棚增設燈架,滿足了電視轉播燈光照明要求。拆除亞(ya) 運會(hui) 火炬台,在原位置設一塊超大顯示屏播放賽場畫麵,賽後播放公益廣告。
4、專(zhuan) 業(ye) 足球場改造(2010年)
根據北京市相關(guan) 要求,工體(ti) 擬從(cong) 綜合性體(ti) 育場改造為(wei) 專(zhuan) 業(ye) 足球場,包括取消塑膠跑道改為(wei) 瀝青地麵、增加看台、包廂改造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