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看!金牌工匠這樣煉成(講述·工匠絕活(特別策劃))

發布時間:2022-11-29 09:3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奧地利時間11月27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落下帷幕。世界技能大賽是當今世界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職業(ye) 技能賽事,被譽為(wei) “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我國派出的36名選手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激揚青春,發揚執著專(zhuan) 注、精益求精、一絲(si) 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在全社會(hui) 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我國自2011年首次參賽以來,連續3屆獲得金牌榜和團體(ti) 總分第一名,成功踏入世界技能競技第一方陣。為(wei) 此,本報記者采訪部分獲得金牌的選手,傾(qing) 聽他們(men) 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精彩故事。

  ——編 者

  從(cong) 訓練場到賽場,他們(men) 千錘百煉、精益求精——

  “用刻苦的訓練精進技藝技能,以一技之長點亮夢想”

  一把刮刀一把灰泥,手起刀落毫不費力,留在牆上的一抹白底平整細膩,行雲(yun) 流水間透著深厚功底——從(cong) 膩子使用量,到刮刀與(yu) 牆麵的角度,再到上牆的力道,樣樣有講究。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來自浙江建設技師學院的馬宏達在抹灰與(yu) 隔牆係統項目中獲得金牌,實現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抹灰環節需要限時完成,操作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靠的是日積月累的肌肉記憶。”馬宏達說。出生於(yu) 2000年的他,從(cong) 小在美術和動手能力上顯現出特別的天賦。2016年中考前,馬宏達通過提前招生進入浙江建設技師學院。一年後,他便加入學校的抹灰與(yu) 隔牆係統項目實訓隊。

  “舍不得睡。”這是馬宏達在今年9月某天淩晨發布的一條微博。內(nei) 容的配圖,是在昏暗的實驗樓內(nei) ,一道光照亮他的工作台。備賽期間,馬宏達每天訓練時長不低於(yu) 7小時;夏日炎熱潮濕,訓練服一天要換好幾套;一雙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防砸防刺的勞保鞋,在他腳上兩(liang) 個(ge) 月就磨破了底……

  “從(cong) 60分到90分並不難,但隻有千錘百煉、精益求精,才能應對各種挑戰。”馬宏達說,相比國內(nei) 訓練時采用的12—13毫米石膏板,比賽時使用的是僅(jin) 有6毫米的石膏板,厚度差別帶來可彎曲度的巨大變化,操作稍有不當就會(hui) 讓材料報廢,這一度讓馬宏達犯了難。經過和團隊一晚上的討論,新方案及時敲定,這也得益於(yu) 他平時紮實的訓練。

  “越來越多像馬宏達一樣的青年人,用刻苦的訓練精進技藝技能,以一技之長點亮夢想,也為(wei)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加油助力。”浙江建設技師學院院長錢正海說。

  汗水沉澱從(cong) 容,奮鬥凝聚底氣。回憶起訓練的日子,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移動機器人(雙人)項目金牌獲得者侯坤鵬、唐高遠直言:“所有的艱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侯坤鵬、唐高遠兩(liang) 人分別於(yu) 2017年、2018年進入漯河技師學院電氣工程係工業(ye) 機器人應用與(yu) 維護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一次參與(yu) 市裏的光機電比賽,看到別的項目組操控移動機器人靈活運動,唐高遠對此產(chan) 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從(cong) 此開始積累機器人相關(guan) 知識,“零基礎,都是憑借自己的興(xing) 趣堅持了下來……”唐高遠說。

  2018年,漯河技師學院電氣工程係決(jue) 定組建精英班,侯坤鵬入選;在這裏,他與(yu) 唐高遠成為(wei) 同學。剛到精英班時,唐高遠一度難以理解函數的使用原理;侯坤鵬裝配機器人不熟練。兩(liang) 人麵對困難的方法都是“加練”——晚上下課後,唐高遠繼續刷題,體(ti) 會(hui) 函數的作用;侯坤鵬則留出一個(ge) 小時來練習(xi) 擰螺絲(si) 等動作,克服緊張情緒。最終,他們(men) 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隊“六晉三”集訓考核並代表中國隊參加此次比賽。

  剛進國家集訓隊時,有一次,為(wei) 節省時間,盡快調試出合適的程序,他們(men) 一連在操作台吃了9天泡麵;2021年,兩(liang) 人幾乎一年沒有回過家,整日泡在學校的實訓教室中,與(yu) 教練一起解決(jue) 新發現的問題……

  對於(yu) 未來,兩(liang) 個(ge) 人都有清晰的規劃:“我們(men) 想繼續留在學校任教,把自己在大賽上積累的經驗、交流的知識,傳(chuan) 授給學弟學妹們(men) 。”侯坤鵬、唐高遠即將入職漯河技師學院,正式成為(wei) 一名教師,投入人才培養(yang) 的工作中去,“我們(men) 想鼓勵更多年輕人,積極投身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熱潮當中。”

  從(cong) 領獎台到講台,他們(men) 傳(chuan) 遞熱愛、不負韶華——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

  “想做好一件事,必須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江西環境工程職業(ye) 學院報告廳中,一名身姿挺拔的小夥(huo) 子正在同台下的同學們(men) 熱聊;在他的胸前,一枚特殊的金牌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中國代表團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取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國自參賽以來在家具製作項目上拿到的第一枚金牌。與(yu) 金牌的光滑閃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ge) 名叫李德鑫的22歲年輕人手掌和指腹上布滿了厚厚的老繭。

  出生於(yu) “木匠之鄉(xiang)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李德鑫從(cong) 小就愛動手做小物件。2018年,他高中畢業(ye) 後進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ye) 學院……這所學校也是家具製作項目的國家級集訓基地之一。

  大二時,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備選選手徐誌威來班級裏交流,看著宣傳(chuan) 片裏身披國旗的前輩,李德鑫心動了:“原來好手藝也能為(wei) 國爭(zheng) 光。”經過層層選拔,李德鑫進入了校隊,開始艱苦訓練……

  家具製作項目有146項進行打分的指標,以1米高的櫃體(ti) 總高為(wei) 例,尺寸差要求在正負0.5毫米之內(nei) ,做不到就得零分。

  為(wei) 了練好基本功,僅(jin) 燕尾榫這一部件他就做了上千個(ge) ;為(wei) 了鍛煉抗壓能力,模擬比賽時,教練常常帶著幾十個(ge) 同學來到現場圍觀,做出各種正式比賽時可能出現的幹擾;為(wei) 了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展現中國大國工匠的魅力,他的訓練甚至包括形體(ti) 、禮儀(yi) 、語言等各個(ge) 方麵……“正是因為(wei) 教練的嚴(yan) 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我的技藝才得到快速提高,以後我也會(hui) 將這種精神傳(chuan) 遞給我的學生們(men) 。”剛剛成為(wei) 老師的李德鑫感慨。

  “參賽選手取得的巨大榮譽,讓很多人看到了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這些金牌選手為(wei) 年輕人做出了榜樣示範,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中國技術指導專(zhuan) 家組家具製作項目組長劉曉紅說。

  美容項目金牌獲得者王珮也選擇教書(shu) 育人。“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王珮說。

  2017年,王珮走進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e) 學院的人物形象設計專(zhuan) 業(ye) 。後來,由於(yu) 專(zhuan) 業(ye) 能力突出,她進入位於(yu) 重慶的國家集訓基地,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王芃老師。

  對美容行業(ye) 而言,克服手的穩定性問題、實現“對稱”是必須攻克的難關(guan) 。由於(yu) 手不穩,她做睫毛時,容易導致睫毛粘連或不到位;做美甲時,在細小的甲片上畫不出精致對稱的圖案;畫眼線時,也常常歪歪扭扭不一致……

  “為(wei) 了幫我克服技術瓶頸,王老師不僅(jin) 為(wei) 我找來世界上各種前沿的範例資訊,指導我一遍遍練習(xi) ,更讓我領會(hui) 到做好每一個(ge) 細節的工匠精神。”回憶培訓時光,王珮娓娓道來。

  “技能成才之路很苦,隻有不斷堅持,才能夠品嚐到成功的香甜。”王芃耐心的教導讓王珮逐漸沉下心來,不斷琢磨、複盤,再訓練數千遍;練習(xi) 過的甲片、假睫毛等美容道具至少上萬(wan) 個(ge) ,“走在路上,我會(hui) 觀察每一個(ge) 人的五官和體(ti) 態,把每一個(ge) 路過的行人都當成我的考題。”王珮說。

  “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在某一領域的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職業(ye) 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黎勇說,“這些金牌選手投入職業(ye) 教育和人才培養(yang) 事業(ye) 中,不僅(jin) 能有力傳(chuan) 承高超技藝、冠軍(jun) 精神,更能激勵帶動、培訓培養(yang) 更多青年人才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從(cong) 工業(ye) 製造到移動應用,他們(men) 不斷開拓、追求卓越——

  “最終站上領獎台的那一刻,感覺所付出的汗水一下子就值了”

  時間回到2022年10月,德國萊昂貝格,來自廣東(dong) 省機械技師學院的吳鴻宇正在參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數控車項目的比賽……

  比賽一共分批量件、組合件、單件的切削加工這3個(ge) 模塊的考核。“專(zhuan) 家組提供圖紙,選手根據圖紙把零件加工出來,要保證加工的精度和尺寸以及加工出來的正確率。”吳鴻宇說,項目的難點就在於(yu) 考驗選手操作數控車的能力。

  在備賽期間,吳鴻宇從(cong) 早上8點開始,一次訓練4小時,一天進行兩(liang) 到三次訓練;有時候甚至延長到淩晨一兩(liang) 點鍾才下課。

  “機械類項目的操作,需要連續長時間動腦動手,教練陪著我們(men) 進行指導調整和分析。”吳鴻宇說,“當我把工件按照規定的尺寸製作出來時,會(hui) 很有成就感、自豪感。”

  用刻苦的訓練精進技藝,用不懈的奮鬥書(shu) 寫(xie) 青春。在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來自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楊書(shu) 明,成為(wei) 移動應用開發這個(ge) 新增項目的首位金牌獲得者。

  移動應用開發項目,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製作一個(ge) 移動APP,包含原型設計、界麵實施、功能開發、APP測試等4個(ge) 模塊。此次比賽的任務是以世界技能大賽為(wei) 主題,製作相關(guan) 的展示性APP,引導用戶更加深入地了解該賽事。

  “考題範圍廣、題量大,幾乎所有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前的最後一刻還在趕進度……”楊書(shu) 明回憶:該項目不僅(jin) 考驗選手們(men) 的編程思維和對指定工具的熟練程度,也更加考驗選手們(men) 的開放心態、創新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

  “選擇了技能成才的道路,就要勇於(yu) 付諸實踐、堅持不懈。”楊書(shu) 明說。在備賽期間,他一周六天訓練,早上8點到集訓基地一直練到晚上8點,訓練結束後再進行當天技術總結,等忙完差不多過了晚上9點。

  當聽到頒獎典禮上宣布比賽結果時,楊書(shu) 明忍不住與(yu) 其他選手互相擁抱,跳起來慶祝:“最終站上領獎台的那一刻,感覺所付出的汗水一下子就值了。”

  “技工教育是麵向市場的就業(ye) 教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或先進製造恰恰是技工教育應該快速直接、最早進入的領域。”中國職業(ye) 技術教育學會(hui) 副會(hui) 長陳李翔說。

  (本報記者吳凱、竇皓、王者、楊顏菲、王欣悅、洪秋婷、薑曉丹)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9日 0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