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岸 今最美好 “紅客廳”黨課走進徐匯濱江
人民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王文娟)水岸露台、濱水步梯、網紅咖啡……去年6月,坐落於(yu) 瑞寧路99號的新時代上海濱江黨(dang) 建創新實踐基地、徐匯濱江黨(dang) 群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在這棟靈動飛揚的白色建築裏,既能享有溫馨黨(dang) 群服務,又能俯瞰浦江美景,已成為(wei) 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打卡的網紅地標,也成為(wei) 擦亮徐匯的濱江黨(dang) 建“金名片”。
2022年11月25日,由上海市黨(dang) 建服務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組織人事報社、上海《支部生活》、上海教育電視台五家黨(dang) 組織聯合徐匯區委組織部舉(ju) 辦的“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紅客廳’黨(dang) 課走進徐匯濱江暨‘百優(you) 慶百年’上海城市基層黨(dang) 建創新案例分享研習(xi) 會(hui) 主題黨(dang) 日活動”在這裏舉(ju) 辦。
近年來,上海市徐匯區逐漸探索“區委領導、功能區黨(dang) 委牽頭、街鎮黨(dang) (工)委負責、群團組織助力、社會(hui) 各方參與(yu) ”的濱江黨(dang) 建模式,全力打造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為(wei) 全市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2021年,在由中國浦東(dong) 幹部學院教學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黨(dang) 校社會(hui) 學教研部、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教育電視台聯合主辦的“百優(you) 慶百年”上海城市基層黨(dang) 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中,徐匯區委組織部報送的《把最好的濱水資源留給人民 讓黨(dang) 旗在濱江一線高高飄揚 》案例榮膺最佳案例。
本次活動由人民網上海頻道負責人金煜純主持。他表示,“百優(you) 慶百年”案例征集評選曆經半年多的征集、初評、複評、調研等工作,共收到250餘(yu) 個(ge) 申報案例,經過專(zhuan) 家多次評審並報主管部門審定,最終評選出20個(ge) 最佳案例,徐匯區濱江黨(dang) 建案例從(cong) 中脫穎而出,具有代表性。因此,“紅客廳”黨(dang) 課走進徐匯濱江,並邀請來自中國浦東(dong) 幹部學院、中共上海市委黨(dang) 校、中共徐匯區委黨(dang) 校的專(zhuan) 家代表,共同研討濱江黨(dang) 建的創新做法。
徐匯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社會(hui) 工作黨(dang) 委書(shu) 記周晨蔚在致辭時表示,新時代上海濱江黨(dang) 建創新實踐基地啟用一年以來,全力打造學思踐悟新思想的“水岸講堂”。基地以濱江黨(dang) 建驅動高質量發展,將黨(dang) 建引領貫穿濱江開發建設,全力推動“工業(ye) 鏽帶”蝶變為(wei) “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科創繡帶”;以濱江黨(dang) 建塑造高品質生活,堅持“把最好的濱水資源留給人民”,打造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全新的“網紅”地標;以濱江黨(dang) 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堅持“強黨(dang) 建、促治理、聚人心”,以黨(dang) 建引領全麵推動多元主體(ti) 參與(yu) 基層治理。
會(hui) 上,上海市黨(dang) 建服務中心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薛巍,人民網上海頻道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負責人金煜純,徐匯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社會(hui) 工作黨(dang) 委書(shu) 記周晨蔚,《組織人事報》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編輯俞嘉駿,上海教育電視台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副台長顧大文,支部生活、倡廉文摘、宣傳(chuan) 通訊聯合黨(dang) 支部組織委員、上海《支部生活》辦公室主任張蔓蔓等聯組學習(xi) 單位代表共同啟動“紅客廳”黨(dang) 課開講儀(yi) 式。攝
“徐匯濱江一度有20多個(ge) 、約200萬(wan) 方體(ti) 量的在建工地項目,1萬(wan) 多名來自四麵八方的外來建設者,從(cong) 這個(ge) 工地到另一個(ge) 工地,不斷流轉,一茬接一茬,為(wei) 城市建設辛勤付出。徐匯區采用‘黨(dang) 建+服務’打造‘濱江建設者之家’,讓他們(men) 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城市的溫度。”中共徐匯區委黨(dang) 校王曉芸副教授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徐匯濱江黨(dang) 建的探索與(yu) 實踐”為(wei) 主題,講述了從(cong) 2008年至今,徐匯區委如何將黨(dang) 建引領貫穿於(yu) 濱江貫通和開發開放全過程,如何做到濱江開發建設、貫通到哪,黨(dang) 建工作就跟進到哪,做到重點工作在哪、黨(dang) 員群眾(zhong) 在哪,黨(dang) 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就跟進到哪裏的三段發展線的過程。
如今,在黃浦江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hui) 看到一個(ge) 獨特站點,盡管建築外觀不盡相同,但它們(men) 都擁有共同的名字——黨(dang) 群服務站,美麗(li) 的站點猶如一顆顆鑲嵌在濱江岸線上的“紅色”珍珠,形成“珠鏈式分布、屬地化管理、綜合性功能”黨(dang) 群服務站點體(ti) 係。王曉芸介紹,人們(men) 可以隨時走進這間玻璃小屋,看書(shu) 、休息,這裏是市民遊客不可或缺的落腳點。目前,上海濱江沿岸共建立黨(dang) 群服務站點近50個(ge) ,形成浦東(dong) “望江驛”、徐匯“水岸匯”、楊浦“楊樹浦驛站”、虹口“虹驛站”、黃浦濱江“濱江黨(dang) 群服務站”等品牌,推動濱江黨(dang) 群服務帶高質量發展。
“在濱江建設中,新的載體(ti) 不斷出現,如何讓各個(ge) 載體(ti) 為(wei) 濱江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的水岸助力是我們(men) 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分享交流環節,西岸集團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紀委書(shu) 記曹豔賢表示,今年2月,“創新深化黨(dang) 建 共建卓越水岸”徐匯濱江共建共治聯盟成立,各成員單位以“目標統一、價(jia) 值認同、資源整合”為(wei) 基本原則,大事共商、區域共治、品牌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贏,共同打造“國際大都市卓越水岸”。作為(wei) 徐匯濱江共建共治聯盟成員單位代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黨(dang) 群工作部副部長董江山從(cong) 自己作為(wei) 濱江發展過程的見證者、黨(dang) 建聯建工作的受益者,以及如何在未來工作中做一名貢獻者三個(ge) 角色分享了體(ti) 會(hui) ,“濱江這裏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有利於(yu) 我們(men) 從(cong) 全球吸引到優(you) 質的人才來到實驗室。”
中國浦東(dong) 幹部學院領導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趙世明表示,徐匯濱江黨(dang) 建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方麵,它由一個(ge) 多元主體(ti) 形成的黨(dang) 建聯盟,在新時代城市基層黨(dang) 建是非常普遍的一個(ge) 現象,在跨界,產(chan) 業(ye) 鏈等層麵形成黨(dang) 的綜合體(ti) ;另一方麵,它具有多元的形態,領域功能和各種活動形態都非常豐(feng) 富。這個(ge) 案例將黨(dang) 建引領與(yu) 業(ye) 務、治理、服務等方麵體(ti) 現的很好,值得繼續推廣和進一步發展提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這是很具有實踐指導意義(yi) 的。”中國浦東(dong) 幹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研究副院長於(yu) 洪生教授表示,黨(dang) 建引領重點在“引領”,主要體(ti) 現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引領,陣地建設就是一種引領,是先鋒性、先進性的展示,本身還體(ti) 現著形象引領、能力引領,從(cong) 而加強了黨(dang)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今天西岸集團、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分享的本單位黨(dang) 建案例,就非常有代表性,他們(men) 的黨(dang) 建工作有活力、有先鋒性,本身就體(ti) 現了引領作用。”
濱江黨(dang) 建的獨特之處體(ti) 現在哪裏?中共上海市委黨(dang) 校社會(hui) 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馬西恒認為(wei) ,濱江不是一個(ge) 行政區劃的概念,它是一個(ge) 公共空間,所以濱江黨(dang) 建本質上是公共空間黨(dang) 建,與(yu) 樓宇黨(dang) 建、社區黨(dang) 建、區域化黨(dang) 建不同。“市民來到這裏,除了風景之外,我們(men) 還可以提供什麽(me) ?他們(men) 需要什麽(me) ?濱江黨(dang) 建麵對的是流動的人群,不是組織化的人群。如果我們(men) 把公共空間和流動人群抓住了,這就是濱江黨(dang) 建的特色,就是濱江公共空間的溫度。”
上海市黨(dang) 建服務中心相關(guan) 負責同誌說,這次黨(dang) 課是“百優(you) 慶百年”上海城市基層黨(dang) 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的延續,今後要更好地把上海的基層黨(dang) 建成果和黨(dang) 建陣地宣傳(chuan) 好。他認為(wei) ,黨(dang) 建的全過程,是一個(ge) “破圈”的全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應該思考怎麽(me) 把更好的資源集聚在一起,提供更好的資源讓廣大人群享受。上海的基層黨(dang) 建亮點很多且各有特色,接下來,我們(men) 也會(hui) 陸續創建更多的新時代基層黨(dang) 建創新實踐基地,全方位展現上海全領域的基層黨(dang) 建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