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數字孿生泵站
記者從(cong) 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了解到,今年以來,本市水務部門在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試點建設數字孿生泵站,根據泵站運行不同場景,配備自助式門崗、帶有AI視頻識別能力的軌道機器人等智能設備,不僅(jin) 提高了巡檢精準度,還通過“以機代人”減少了人力投入。
231個(ge) 傳(chuan) 感器建起動態監測網
作為(wei) 南水北調的配套工程之一,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yun) 水庫調蓄工程,通過在京密引水渠沿途建設9級泵站,將南水反向輸送至懷柔水庫、密雲(yun) 水庫,並為(wei) 密懷順水源地補水。此次試點數字孿生泵站建設的,是9級加壓泵站中位於(yu) 海澱區的第二站——前柳林泵站。
記者了解到,數字孿生泵站的建設,以泵站安全運行管理為(wei) 核心,對照70大項229個(ge) 細項的巡檢指標,選取分別以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為(wei) 主要識別手段的各類傳(chuan) 感器231個(ge) 。“這些傳(chuan) 感器統稱為(wei) ‘五感機器人’。”團城湖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這些傳(chuan) 感器,可建立起多對象、多要素的動態監測網絡,自動生成巡檢報表,實現無人式運行。
負責人表示,數字孿生技術具有實時性、互操作性、可預測性的特點和優(you) 勢。“五感機器人”可以代替原有的經常性運行巡視、機組控製、設備檢測等人工操作,提升工程運行預警能力、調度方案預演能力、機組健康預報及故障溯源能力,用“以機代人”實現“減員增效”。
自助式門崗1秒完成核驗
“您好,請通過。”自助式門崗作為(wei) 數字孿生泵站的頭號展示元素,可承擔安保人員的24小時工作,在近期“大展神威”。來訪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登記來訪信息,通過安全服務機器人完成防疫核驗,配合門禁和語音通話,完成自助式進門。
相比以前,自助式門崗提供了無接觸式服務。無論是單位職工、運行維護人員,還是施工人員或來訪者,都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身份證識別、預約碼識別等任何一種方式,僅(jin) 需1秒即可完成身份驗證、智能測溫、健康碼查詢、核酸結果及有效期檢驗、疫苗接種、來訪登記6項信息同步精準核驗,簡化了進門的流程,實現安全、便捷、快速通行。
“最強安保”提升安全係數
高壓室為(wei) 泵站運行提供電力來源,為(wei) 保證安全,進入的人員通常需要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如今,數字孿生泵站在原有的電力控製係統基礎上,增設可帶有AI視頻識別能力的軌道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原本每天兩(liang) 人兩(liang) 小時一次的人工巡檢以及開機前的設備核驗環節取消了,工作人員在中控室裏就能遠程一站式操作,降低了人員進入高風險場所頻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為(wei) 特別的是,數字孿生泵站還配備了無懈可擊的“最強安保”。在團城湖管理處的後池區域,安裝了帶有違禁區識別能力的攝像頭,利用熱成像識別技術,可實現全天候無死角的入侵報警監控。“以前,工作人員通過普通視頻進行監控,到了夜間光線不明,死角位置尤其不易發現異常情況。”團城湖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現在,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熱成像技術識別到有人進入管理區域後,將自動通過擴音器進行語音提示,同時後台自動報警,解決(jue) 了違法釣魚、冬季冰捕、違法遊泳的監控和管理問題,有效提升了後池運行安全係數。
此外,數字孿生泵站還能開啟智能維修模式。通過建立機組健康監測係統,實時評價(jia) 機組運行和劣化狀態,預報機組維修養(yang) 護時間,有力提升運維保障力度。
“‘五感機器人’在團城湖管理處的成功上線,有效協助管理人員充分了解設備運行狀態,不但減少了人力,同時也提高了巡檢的精確度,確保了泵站安全運行。”團城湖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這對泵站的精細化、自動化管理具有重大意義(yi) ,也標誌著北京的水務事業(ye) 已進入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