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建立健全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雙預警機製
原標題:我省建立健全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雙預警機製
為(wei)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遼寧省建立健全防範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製,建立健全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雙預警機製,確保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群體(ti) 及時發現、及時救助。
因病返貧風險監測範圍為(wei) 全部醫療救助對象(不包括因病致貧重病患者)和脫貧人口,也就是當前和曾經被確定為(wei) 困難群體(ti) 的人群,預警標準為(wei) 個(ge) 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達到5000元。因病致貧風險監測主要針對其他參加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群體(ti) ,居民醫保參保人的預警標準為(wei) 2萬(wan) 元,職工醫保參保人預警標準為(wei) 5萬(wan) 元。上述預警標準主要是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關(guan) 部門確定的返貧致貧標準來確定,未來根據相關(guan) 數據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與(yu) 此同時,遼寧省加強部門協同配合,用好監測預警信息,做到及時救助。預警信息由醫保部門定期(按月)推送給民政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部門,民政、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部門根據預警信息等情況,按規定確定或調整監測對象身份類別,並及時采取相應的救助、幫扶措施。醫保部門再按照民政、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部門確定的監測對象身份類別及時給予醫療救助,並落實醫保扶貧傾(qing) 斜政策。預警信息應用、困難群眾(zhong) 身份認定、落實救助幫扶措施,三者形成閉環管理。
遼寧省全麵建立依申請救助機製,暢通申請渠道,簡化申請程序,增強救助時效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er) 不需申請,直接獲得醫療救助;已建立醫療救助對象信息交換共享機製的市,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農(nong) 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可直接給予醫療救助。民政、醫療保障部門加強工作銜接,簡化優(you) 化流程,共同做好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身份認定和依申請救助等工作。對參加基本醫保的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自申請救助之日前12個(ge) 月內(nei) 個(ge) 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一次性醫療救助。同時,進一步強化醫療救助與(yu) 其他社會(hui) 救助、慈善救助的綜合協同保障,精準實施分層分類幫扶。綜合救助水平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個(ge) 人實際費用負擔情況合理確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