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探索非遺項目產業化新路徑
原標題:朝陽探索非遺項目產(chan) 業(ye) 化新路徑
本報記者 朱忠鶴
核心提示
日前,朝陽市正式對外公布首批非遺特色小鎮和民俗文化村名單,9家非遺特色小鎮和15家民俗文化村榜上有名。作為(wei) 全省創新之舉(ju) ,朝陽此次推出的這份名單,不僅(jin) 有利於(yu) 非遺項目的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而且將有利於(yu) 朝陽地區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
9家非遺特色小鎮“按下”發展快進鍵
暖色調的燈光下,一排排古樸典雅、造型別致的紫砂壺迎來一撥又一撥喜愛傳(chuan) 統文化和紫砂文化的觀眾(zhong) 。
“這把紫砂壺的紋飾,取材於(yu) 紅山文化的玉豬龍。”非遺傳(chuan) 承人、北陶藝術總監艾雅芝一邊向觀眾(zhong) 介紹喀左紫砂的悠久曆史,一邊講解每一件紫砂壺的巧妙構思。聽完艾雅芝的介紹,觀眾(zhong) 王德蕊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一團紫砂泥,按照艾雅芝的指導,現場認真操作起來。“一直聽說喀左紫砂出名,但真不知道它的曆史這麽(me) 悠久。今年春節,我準備帶家人到這裏現場感受下非遺技藝和紫砂文化。”王德蕊邊做壺身邊說。
“北陶藝術”坐落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利州工業(ye) 園區公司成立了11年,主要以紫砂壺的生產(chan) 與(yu) 銷售為(wei) 主。“北陶藝術”的迅猛發展,得益於(yu) 喀左縣利州工業(ye) 園區對紫砂產(chan) 業(ye) 的扶持,不久前,利州工業(ye) 園區又獲得了一項稱號——“朝陽市非遺特色小鎮”。包括“北陶藝術”在內(nei) 的利州工業(ye) 園區的所有紫砂壺企業(ye) ,將在這個(ge) 非遺特色小鎮裏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與(yu) 此同時,淩源市北街街道也同樣獲得了首批非遺特色小鎮的稱號。這個(ge) 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影雕為(wei) 主打的街道,處處可見充滿著傳(chuan) 統文化氣息的影雕元素。張佐飛的皮影雕刻工作室就位於(yu) 北街街道上,聽說街道獲得了這個(ge) 稱號,這個(ge) 多年從(cong) 事影雕技藝的手藝人歡欣鼓舞,“淩源的皮影影雕一定會(hui) 發展得越來越好”。
日前,朝陽市正式對外公布首批非遺特色小鎮和民俗文化村名單,9家非遺特色小鎮和15家民俗文化村成為(wei) 名單中的首批成員。據悉,朝陽市此舉(ju) 為(wei) 全省首創。
朝陽市文旅廣電局非遺科科長林愛華介紹,朝陽市今年年初正式啟動非遺特色小鎮和民俗文化村的申報工作,經過前期申報、實地考評、專(zhuan) 家評審、網上公示等流程後,該名單日前正式“出爐”。
林愛華表示,朝陽市作為(wei) 全省首批文化生態保護區,在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等方麵一直積極探索新的模式。非遺特色小鎮與(yu) 民俗文化村的設立,就是嚐試在加強非遺產(chan) 業(ye) 的聚集與(yu) 發展、原生態鄉(xiang) 村旅遊與(yu) 文化相互融合中的一個(ge) 新路徑。
記者注意到,這9家非遺特色小鎮既有喀左縣利州工業(ye) 園紫砂產(chan) 業(ye) 、淩源市北街街道皮影影雕產(chan) 業(ye) 等集聚區,也有朝陽市雙塔區慕容街等集文化特色產(chan) 品於(yu) 一體(ti) 的街區。
15家民俗文化村“鋪上”文旅融合富民路
眼下,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鎮下營子村的村民已經開始籌備明年的“跑黃河”民間燈會(hui) 了。這個(ge) 距今幾百年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始於(yu) 清乾隆年間,當時,中原一帶的百姓闖關(guan) 東(dong) 來到了下營子村,將故鄉(xiang) 習(xi) 俗也帶到了這裏。“我連續兩(liang) 年參加過下營子村的跑黃河,那幾天熱鬧,喜慶,看不夠。”來自朝陽市內(nei) 的居民呂天宇今年還打算到這裏看“跑黃河”,再次現場感受傳(chuan) 統民俗文化。
每年農(nong) 曆正月十四至十六這三天,下營子村的村民們(men) 會(hui) 自發在農(nong) 貿市場前的廣場上搭建16陣的“黃河陣”。在縱橫交錯的彩燈通道中歡騰跳躍,在載歌載舞中祈求新一年的豐(feng) 收,每年元宵節前後,“跑黃河”成了吸引十裏八鄉(xiang) 、甚至遠道而來的外地遊客最隆重的盛會(hui) 。“每年這個(ge) 時候,朱碌科鎮的飯店全爆滿,‘跑黃河’成了當地的金字文化招牌。”建平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楊智宏說。
在此次朝陽市公布的首批非遺特色小鎮和民俗文化村中,建平縣朱碌科鎮下營子村、北票市長皋鄉(xiang) 長皋村、淩源市宋杖子鎮二十裏堡村等15個(ge) 民俗文化村榜上有名。據悉,能獲評成為(wei) 首批民俗文化村,既需要村子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又需要村裏有市級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
林愛華表示,此次推出的首批15家民俗文化村,每個(ge) 村亮點不一,各具特色。按照規劃,朝陽市下一步將開啟“民俗文化村+”的創建模式。“民俗文化村+旅遊”“民俗文化村+餐飲”“民俗文化村+民宿”等都將成為(wei) 豐(feng) 富民俗文化村的重要方式,也將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撬動點。“我們(men) 秉承發掘文化底蘊、傳(chuan) 承文化脈絡的理念,探索文旅融合方式,讓大家感受朝陽本土人文精神、民俗民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獨特魅力。”林愛華說。
據了解,朝陽市將繼續扶持和培養(yang) 非遺特色小鎮、民俗文化村,培養(yang) 成熟一批後將再會(hui) 命名一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