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殷墟新發現,“大邑商”麵貌愈發清晰

發布時間:2022-12-20 10:55:00來源: 人民網

 

  甲骨文顯示,3300多年前,殷人稱自己的國都為(wei) “大邑商”。 1928年,考古人以甲骨為(wei) 線索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揮出第一鍬,中國考古人持續科學發掘殷墟、揭開“大邑商”神秘麵紗的大幕自此拉開。

  之後,殷墟考古發掘幾未中斷,時至今日仍不斷有新發現。今年冬,經過4個(ge) 多月的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殷墟洹河北岸新發現一條大型東(dong) 西向道路遺跡。現在,學界公認洹北商城的考古發掘是近20年殷墟考古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令我們(men) 得以更充分認識商人繁盛王都“大邑商”的規模。

  “殷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起點和基石。深入了解殷墟,才能準確把握中國早期文明的核心要素和內(nei) 涵。”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殷墟考古將近100年了,是中國所有古遺址中發掘時間最長、研究成果最為(wei) 豐(feng) 碩的遺址,被譽為(wei) 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我們(men) 持續推進殷墟考古,一點一點發掘、一層一層揭示,就是要讓3300多年前的國家、城市、人鮮活起來。”

  殷墟宮殿宗廟區內(nei) 近些年進行了新的勘探與(yu) 發掘,發現麵積達6萬(wan) 平方米、最深達16米的大型池苑遺址,其北部還有成片的大型夯土基址,這為(wei) 殷墟宮殿的布局與(yu) 演變提供了最新的資料,殷墟宮殿宗廟區布局更為(wei) 清晰。

  “‘後岡(gang) 三疊層’的發現,解決(jue) 了仰韶文化早於(yu) 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又早於(yu) 小屯文化的年代序列,成為(wei) 中國史前與(yu) 中國曆史相關(guan) 性的一把鑰匙。”何毓靈說。

  2021年在王陵區外圍進行了大麵積的調查勘探與(yu) 發掘,在王陵及周邊區域新發現東(dong) 、西兩(liang) 條圍溝及460餘(yu) 座祭祀坑。溝寬超過10米,將王陵與(yu) 大量祭祀坑圍於(yu) 溝內(nei) ,刷新了對商王陵園格局的固有認識,極大地推動了對商代陵園製度的研究。

  殷墟內(nei) 部的道路係統不斷被揭示出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南約1公裏處發現2條直通宮殿區的南北向道路,洹河北岸發掘出寬達14米的大型道路,道路之上有清晰的車轍痕跡,道路兩(liang) 側(ce) 密集分布著居址、墓葬、手工業(ye) 作坊等,道路揭示的框架體(ti) 係為(wei) 進一步探索殷墟城市布局、族邑分布提供了重要線索。

  甲骨文還在不斷發現中。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坑,位於(yu) 小屯村南部,經過整理綴合,實得刻辭甲骨5335片,對甲骨文的斷代與(yu) 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具有重要價(jia) 值。1991年花園莊東(dong) 地H3甲骨窖穴,位於(yu) 宮殿宗廟遺址區東(dong) 南部,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辭的689片,占卜主體(ti) 不是“王”而是“子”,對商代家族形態以及甲骨學中“非王卜辭”的研究具有重要價(jia) 值。

  殷墟已發現鑄銅作坊7處、製骨作坊4處、製玉作坊1處、製陶作坊1處等。根據這些作坊遺址的分布,可以劃分出南部、西部、東(dong) 部和北部4個(ge) “手工業(ye) 園區”。這些手工業(ye) 作坊遺址的發現,證明甲骨文中“百工”的記載所言非虛,讓人們(men) 看到了商代手工業(ye) 發展的輝煌。

  “2015年在劉家莊北地發現一座埋藏近300塊、總重量達3.4噸鉛錠的貯藏坑。證明之前認為(wei) 殷墟四期青銅器原料匱乏的說法是錯誤的,商代不是因為(wei) 國力衰弱而亡國。這個(ge) 擺放整齊的鉛錠坑被棄置不用,可能與(yu) 周武王突然伐商重大曆史事件有關(guan) 。”何毓靈說。

  殷墟考古發現的商代墓葬總數已有1萬(wan) 多座。武官大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啟殷墟發掘的標誌,婦好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殷墟考古發現中影響最大、成果最多的考古發現,也是目前已發掘的唯一保存完整、能夠與(yu) 甲骨文聯係斷定墓主身份與(yu) 墓葬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在中國考古史與(yu) 殷商史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還有“址”族首領或“址”族的上層人物墓葬郭家莊M160,“長”族的花園莊東(dong) M54等墓葬,顯示不同聚落的生產(chan) 生活。

  洹北商城遺址位於(yu) 安陽北郊洹水北岸,於(yu) 1999年發現,四周已有城牆基槽,內(nei) 部有宮殿區、手工業(ye) 作坊區、貴族居住區、墓葬等。洹北商城遺址的時代早於(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殷墟,填補了商代早期鄭州商城與(yu) 商代晚期殷墟之間的空白,是“河亶甲居相”還是“盤庚首遷於(yu) 殷”之地,謎底值得期待。洹北商城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傳(chuan) 統“殷墟”的概念,是近20年來商代考古、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何毓靈介紹,近年,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之外也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商代晚期族邑聚落和手工業(ye) 作坊遺址,其文化內(nei) 涵大多與(yu)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相同,作為(wei) 殷都之外的重要族邑聚落,拱衛在殷都的周圍,殷人自稱殷都為(wei) “大邑商”,名副其實。

  2016年發現的辛店遺址,位於(yu) 殷墟宮殿宗廟區以北約10公裏處,總麵積約100萬(wan) 平方米,發掘總麵積約6000平方米,是一處由“戈”族控製下的以鑄銅為(wei) 主體(ti) 的“居、葬、生產(chan) 合一”的超大型青銅鑄造基地和大型聚落。2021年4月發現的陶家營遺址,西南距殷墟宮殿宗廟區7.2公裏,總麵積約18.5萬(wan) 平方米。陶家營是洹北商城遺址北部同一時期的重要的伴(衛)城,是目前所知為(wei) 數極少的商代中期環壕聚落遺址。還有位於(yu) 殷墟宮殿區南部約2.5公裏處的邵家棚遺址,顯示可能為(wei) 晚商時期史官“冊(ce) ”族居住地。

  這些不同時期的殷墟外圍聚落的發現,對於(yu) 研究殷墟時期都城的範圍、布局,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傳(chuan) 播、交流等,對商代早、中、晚期的文化序列的豐(feng) 富和完善都是突破性進展。

  “‘大邑商’地域之廣,生產(chan) 力水平之強,文明、自信程度之高,令人驚歎。百姓生活之安定、物品流通之豐(feng) 富、文化交融之密切也讓人歎為(wei) 觀止。”何毓靈說,“3300多年前的‘大邑商’正揭開層層麵紗,向我們(men) 走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