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沈陽:守望相助,讓我們的城市“退燒”

發布時間:2022-12-21 09:06:00來源: 人民網-遼寧頻道 原創稿

  “陽了”,高燒到39度,嗓子疼如刀割……

  天將數九,沈陽正在完成戰勝疫情的衝(chong) 刺。

  每一個(ge) 人的免疫力和整個(ge) 城市的凝聚力都被喚醒,加入了抗擊疫情“決(jue) 賽圈”裏的戰鬥。

  在寒風中飛馳的外賣小哥,製藥廠裏加班加點生產(chan) 藥品的工人,社區裏為(wei) “一老一小”送藥的“紅馬甲”,還有電梯裏的“小藥箱”,微信群裏“我家有藥”的互助留言……

  抗疫三年,人們(men) 又一次看到了這座城市積累的溫暖和韌性。

  我“藥”幫助你

  12月16日夜裏,沈陽市渾南區金地檀溪小區的電梯裏出現了一個(ge) 自製的“小藥箱”。說它是藥箱,不如說是一個(ge) 紙盒,裏麵放著三種退燒藥和說明書(shu) ,藥的用法和有效期也標注在了藥箱的外側(ce) 。

  “特殊時期,藥不好買(mai) ,我們(men) 就是想著送給有需要的人。”放置“小藥箱”的愛心市民佳琦說,自己和愛人都是醫務工作者,這些藥也都是家裏剩餘(yu) 的,想到現在這種狀況,可能會(hui) 有人需要,兩(liang) 人就決(jue) 定將家裏的藥拿出來,做成“小藥箱”放在電梯裏。

 

  

  深夜出現的“小藥箱”為(wei) 很多鄰居解了燃眉之急。佳琦也獲讚“優(you) 秀!”“好鄰居!”

  近期,各個(ge) 小區的網格群也成為(wei) 了鄰裏互助的愛心平台。

  “鄰居們(men) ,家裏孩子一歲半燒到40度,誰家有退燒藥,能否借用一下……”渾河站東(dong) 街道榆工社區網格微信群裏,一位居民剛剛發出這樣的求助信息,就被群裏一條條“秒回”的“我家有”刷屏。來自左鄰右舍的幫助讓孩子平穩退燒。

  為(wei) 了給鄰裏互助搭建平台,沈河區南塔街道溪林社區創建了“鄰居互幫互助小程序”。“這個(ge) 小程序來得太及時了,我家還有兩(liang) 盒之前囤的退燒藥,分給有需要的鄰居,大家都健健康康地才好。”居民張阿姨邊說邊將家中的藥品信息進行了登記。

  不僅(jin) 如此,小程序還有效統計整合了小區居民備藥情況,一旦居民有緊急需要可以根據情況就近調配,優(you) 先保障兒(er) 童或老年居民。

  都說遠親(qin) 不如近鄰,鄰裏互助的一幕幕暖心場景,不僅(jin) 拉近了鄰裏之間的距離和感情,更匯聚成了冬日戰“疫”的一股暖流。

  讓我守護你

  在群眾(zhong) 自發互幫互助的同時,沈陽市各地區、各部門也紛紛行動起來,調動一切力量,問寒問暖問到家。

  不需要排隊,也沒有溢價(jia) ,家住沈陽市鐵西區的耿阿姨和老伴在家樓下的藥房買(mai) 到了現在最為(wei) 搶手的退燒藥。拿到藥後,耿阿姨表示,“昨天社區聯係我,詢問我和老伴的身體(ti) 情況,說會(hui) 幫我們(men) 備藥,沒想到今天就拿到了,手裏有藥,心裏才踏實了!”

  為(wei) 了滿足“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的藥物需求,鐵西區建立保障藥品供應24小時工作專(zhuan) 班,由民政局牽頭、各街道社區收集需求、藥房對接落實,按照患者優(you) 先、精準投放的原則,為(wei) 70歲以上老人、12歲以下兒(er) 童、發燒38度以上人群開設購藥綠色通道,優(you) 先向出現症狀的此類人群提供藥品。僅(jin) 12月14日一天,就有63位符合條件的居民通過綠色通道拿到了所需的藥品,確保了重點人群“不斷供、不缺藥”。

 

  

  於(yu) 洪區以小區為(wei) 基本單位,組織帶領黨(dang) 員幹部、網格員、居民黨(dang) 員誌願者、轄區內(nei) 各類組織等多元力量,線上線下齊發力,延伸“三問”觸角,拓寬問需渠道,全麵摸清居民實際需求。針對征集到居民關(guan) 於(yu) 購藥、物資供應、特殊人群關(guan) 懷等方麵的需求,於(yu) 洪區各級黨(dang) 組織與(yu) 醫療衛生機構、藥房、超市、心理援助機構等建立對接服務機製,推動落實解決(jue) 。

  為(wei) 解決(jue) 轄區老年人不會(hui) 線上采購的困難,渾河站東(dong) 街道榆工社區聯合“蓮鑫種植基地”,為(wei) 居民提供綠色果蔬網格群內(nei) 團購活動,將新鮮的蔬菜以及雞蛋、豆腐等農(nong) 副食品送到社區,居民不出小區隻需憑群內(nei) 接龍便可領取。

  我們(men) 有“醫”靠

  特殊時期,無論是用藥方法,還是疫苗接種禁忌,人們(men) 總希望能夠聽到專(zhuan) 業(ye) 的回複。

  這幾天,和平區城中花園社區家庭醫生邢宇佳的電話已經成為(wei) 了“熱線”。有的患者對藥品名和商品名不熟悉,怕用錯藥;有的患者不會(hui) 使用抗原檢測試劑……麵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邢宇佳都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給予了認真解答。

  “一些居民出現了焦慮情緒,比如嗓子有點兒(er) 不舒服就想用藥,沒有任何其他症狀,我會(hui) 建議多喝水,讓居民情緒放鬆,增強抵抗力,這是對抗病毒最好的方式。”每天不停地解答居民的疑問,邢宇佳的嗓音已有些嘶啞。

  從(cong) 12月12日開始,和平區向全區102個(ge) 社區、10個(ge) 村的1323個(ge) 網格公布家庭醫生團隊電話,每個(ge) 社區配備1名白班家庭醫生和1名24小時在線醫療管家,不間斷向居民提供醫學谘詢、購藥指導、防護指導、健康隨訪和協助轉運就醫等服務。

  隨著發燒病人增多,大東(dong) 區啟動了“24小時家醫行動”,家庭醫生開設24小時谘詢電話和微信谘詢群,在線上開展分級分類管理,對輕症居民進行居家健康指導,及時發現重點人群的感染情況。大東(dong) 區還組建112個(ge)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wei) 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24小時的居家健康指導服務。

  有了這些健康“守門人”,居民們(men) 避免了到醫院門診大排長龍,在家就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健康指導。

  為(wei) 了確保準確評估居民的健康狀況是否符合接種要求,大東(dong) 區還組建了新冠疫苗接種評估小組,邀請臨(lin) 床專(zhuan) 家建立微信群,24小時在線評估接種禁忌。

  為(wei)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門接種疫苗,讓疫苗多“走路”,群眾(zhong) 少“跑腿”,這一暖心舉(ju) 動,讓疫苗接種工作既有“速度”,又有“溫度”。接受上門疫苗接種服務的82歲的張彩鳳不住地稱讚:“考慮得太周到了。”僅(jin) 12月13日一天,大東(dong) 區已為(wei) 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58劑次。

  戰“疫”三年,戰場在基層。

  這三年裏,區域核酸檢測、風險地區精準管理、特殊人群紓困解難、生活物資保障配送,在一次次考驗中,沈陽以街道社區為(wei) 主的基層力量發揮了巨大作用,基層黨(dang) 員幹部、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積累了經驗。在這座充滿韌性的城市裏,人們(men) 正相互支撐,城市終將“退燒”,春天定會(hui) 來臨(lin)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