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合肥市廬陽區布局“全域科創” 聚力打造三大“產業高地”

發布時間:2022-12-22 12:52: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回顧2022,合肥廬陽穩中求進。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科創動能加速匯聚,創新開放持續深化,城市更新係統推進,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250億(yi) 元,社消零總額860億(yi) 元,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守正創新交出卓有成效的年度答卷。

  回顧2022,廬陽接續奮鬥。連續5年包攬全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新型城鎮化等5個(ge) “百強區”稱號,投資潛力上升至第19位,綜合實力上升至第84位,以昂揚之姿延續首善之區的光榮與(yu) 夢想。

  歲聿雲(yun) 暮,日月其除。合肥市廬陽區將進一步增強發展質效,鞏固發展成果,在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科創興(xing) 城

  布局“一城三園” 推動“全域科創”

  2022年,“科創”成為(wei) 了廬陽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詞。聚變堆園區、IE果園、科創大街、“紅專(zhuan) 一號”科創驛站、德必廬州WE”、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中科大校友創新園、董鋪湖風投創投街區……創新火種蓬勃興(xing) 起,科創產(chan) 業(ye) 一路高歌。

  這一年,廬陽全域布局創新載體(ti) 。“一城三園”格局初顯——以科學島及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為(wei) 主的“合肥未來大科學城”,以環城公園內(nei) 老城區為(wei) 主的“環城科創園”,以大楊鎮為(wei) 主的“董鋪湖高科技成果轉化園”,以廬陽經開區為(wei) 主的“廬陽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成為(wei) 廬陽科創動力的發源地。

  這一年,廬陽全麵優(you) 化創新生態。把握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遇,摸排“三就地”科研成果100餘(yu) 項,孵化成立企業(ye) 22家;新參建廬陽種子基金、興(xing) 廬科創投資基金等7支產(chan) 業(ye) 基金,撬動資本逾50億(yi) 元;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0億(yi) 元、同比增長60%以上。

  這一年,廬陽全力支持創業(ye) 創新。發放創業(ye) 貸4300餘(yu) 萬(wan) 元;發放人才住房補貼2139萬(wan) 元;加大研發投入扶持力度,全區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增長20%以上;加強種子企業(ye) 培育,淨增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00家;全省芯片設計“第一股”恒爍半導體(ti) 成功上市;預計全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以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25%以上。

  與(yu) 科創攜手同行中,廬陽摸索出了一條城區振興(xing) 的新路徑。邁步2023,該區將重點圍繞“一城三園”,搶抓“合肥未來大科學城”規劃建設契機,深化院所高校常態化溝通,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布局,全力保障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總部園區、科學家小鎮(南園)建設,構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衍生技術成果“三就地”示範基地。加快推進老城區科創大街二期建設,建設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眾(zhong) 創空間等平台載體(ti) ,聚力打造“環城科創園”;以大楊鎮為(wei) 核心區域,建設研發平台、中試基地,承接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董鋪湖風投創投街區”建設,聚力打造“董鋪湖高科技成果轉化園”;依托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科大校友創新園等園區優(you) 勢,打造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營商環境優(you) 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的“廬陽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

  產(chan) 業(ye) 築城

  聚焦資源優(you) 勢 打造三大“產(chan) 業(ye) 高地”

  12月,又是一個(ge) 消費旺季。備受矚目的合肥宜家剛開門納客,銀泰中心二期也將驚豔亮相。至此,全區大型商業(ye) 綜合體(ti) 達到18家,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淮河路步行街完成全麵改造提升,獲評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靜候“全國示範步行街”驗收。

  商貿業(ye) ,是廬陽的王牌。與(yu) 之齊頭並進的金融業(ye) 亦亮點紛呈。金融廣場一期招商完成、二期主體(ti) 竣工,“董鋪湖風投創投街區”揭牌運營,安徽文化和創意投資基金等優(you) 質項目落戶。預計全區金融業(ye) 稅收、增加值分別增長18%和8%,金融業(ye) 增加值占全市份額超過三成。

  此外,中國十七冶、中建七局等4家建築業(ye) 區域總部簽約落戶,中安華力大廈投入使用,中鐵四局一公司總部大樓開工建設,全區一級以上資質建築企業(ye) 達到10家。預計全區建築業(ye) 產(chan) 值突破600億(yi) 元,同比增長11%。

  在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基礎上,廬陽區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全力穩住市場主體(ti) 。今年以來,該區共辦理各類退稅及減免稅近50億(yi) 元,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免國有房產(chan) 租金9800餘(yu) 萬(wan) 元、發放穩崗補貼3600餘(yu) 萬(wan) 元,新增市場主體(ti) 2.4萬(wan) 戶,兌(dui) 現政策獎補資金4.1億(yi) 元,通過財政金融產(chan) 品提供貸款超30億(yi) 元,以真金白銀、切實服務推動企業(ye) 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邁步2023,廬陽將聚焦資源優(you) 勢,打造三大“產(chan) 業(ye) 高地”。以“商貿、金融、建築業(ye) ”為(wei) 主導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高地”進一步鞏固。此外,將打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地”,加快推動製造業(ye) 、規模以上服務業(ye) 企業(ye) 畝(mu) 均效益評價(jia) 工作,依托IE果園、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等優(you) 質載體(ti) ,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產(chan) 業(ye) ;加速國網安徽電力北城中心、詹記食品總部等重點項目建設,以恒爍半導體(ti) 、大恒能源、長庚光學等龍頭企業(ye) 為(wei) 牽引,著力打造集成電路、新能源、光學等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將打造“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高地”,大力推進合肥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全力支持廬陽經開區申報自貿區聯動創新區,聯動貨運北站、中外運、糧食口岸等物流基地,建設“四位一體(ti) ”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引導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集聚發展;加快打造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集群,引進產(chan) 業(ye) 鏈龍頭企業(ye) ,依托中歐班列帶動區域貨物進出口,將其打造成為(wei) 合肥重要開放通道。

  品質塑城

  聚焦全域提升 構建宜居宜業(ye) 城區

  臨(lin) 近傍晚,廬陽老城滋生出別樣活力,拱辰街邊店鋪熱鬧非凡,明黃燈籠、青瓦飛簷令人眼前一亮,坐落街邊的四灣菜市也在改造提升中從(cong) 城市“老記憶”變身“新地標”。拱辰街的提升改造,是廬陽實施老城保護更新戰略成果一隅。

  這一年,廬陽區係統推進城市更新。緊扣建設“彰顯合肥曆史文化核心區”目標定位,著力打造合肥文脈傳(chuan) 承展示窗口,完成市政府原辦公大樓改造,作為(wei) 合肥城市記憶館對外開放;拱辰市井文化街區、中市國潮嗨街改造完成,實現流量、口碑“雙在線”;區文化館、三國合肥曆史文化館陸續開放,“廬州麵塑”等3個(ge) 項目入選省級非遺,“走讀老城”活動持續升溫。

  著力提升宜業(ye) 宜居水平。軌道交通5號線北段試運行,西二環主線高架橋貫通,14條道路建成通車,4條斷頭路順利打通;全區新增停車泊位超2000個(ge) ;完成33個(ge) 老舊小區改造、99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完成征遷39萬(wan) 平方米,建成交付美麗(li) 景灣B地塊等安置房3300餘(yu) 套,完成回遷2800餘(yu) 戶,出行及人居環境穩步提升。

  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三河兩(liang) 庫”水質穩定達標;PM2.5和PM10均值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完成森林撫育2600畝(mu) ,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545畝(mu) ,新增城鎮綠化麵積81萬(wan) 平方米。

  邁步2023,廬陽區將聚焦全域提升,深入實施城市有機更新行動,加快推進老城減法“1210”計劃,啟動實施梨花巷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李鴻章家族當鋪保護修繕等工作;常態化推進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加大各類環保問題整治力度;加快建設大楊鎮智慧農(nong) 業(ye) 綜合示範基地項目,重點打造“劉一盆”研學遊教育培訓基地、大隱原鄉(xiang) 科普集市教育基地,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廬陽樣板。

  民心向城

  “首善底色”成就“幸福成色”

  民生落細落小,多積尺寸之功。2022年,廬陽區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將近九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全力推動完成10項暖民心行動。民生實事落地生根,民生願景成現實圖景,既有力度,也有溫度!

  這一年,廬陽社會(hui) 事業(ye) 提標擴麵。推進名校倍增工程,45中長豐(feng) 路校區、等6所校園投入使用,新增學位6240個(ge) ,獲評全國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健全健康服務體(ti) 係,全區社區醫院建成率達到70%,社區和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成率達到80%;建成廬陽全民健身體(ti) 育中心和37個(ge) 社區運動場地、16公裏健身綠道,建成開放廬州鐵線公園、廬州公園西區、四裏渠東(dong) 路公園,市民健身休閑再添新去處。

  這一年,暖民心行動落地見效。“三公裏就業(ye) 圈”精準促成就業(ye) 1.3萬(wan) 人;開展徽菜師傅技能培訓227人,摘得全市首屆“新徽菜·名徽廚”競賽一等獎;建成老年助餐設施72個(ge) ,新增為(wei) 老服務場地8000平方米、家庭養(yang) 老床位925張,入選全國智慧健康養(yang) 老示範基地;超額完成兒(er) 童口腔疾病綜合幹預任務,每萬(wan) 名群眾(zhong) 擁有口腔醫師數量達到8名;建成全市首家公辦獨立托育服務機構,增辦23所幼兒(er) 園延伸托班,新增幼兒(er) 托位1178個(ge) ;39家家政企業(ye) 入駐合肥家政服務平台,企業(ye) 訂單增長57%,新增3900餘(yu) 名從(cong) 業(ye) 人員;改造4個(ge) 菜市場硬件設施,提高8個(ge) 菜市場管理標準;建成68所社區老年學校;打造“15分鍾學習(xi) 圈”。

  此外,“廬大姐”“廬小誌”“廬州街坊”等社區治理品牌影響力也進一步擴大。一張張“民生清單”,正轉化為(wei) 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賬單”。

  邁步2023,廬陽區將聚焦民生福祉,持續推進暖民心行動,采取更多惠民生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zhong) 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加大名優(you) 校長、教師培養(yang) 和人才引進力度,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創成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和全國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區;守好群眾(zhong) 生命健康,貫徹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深化緊密型醫聯體(ti) 建設,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健康口腔”行動;抓好保障體(ti) 係建設,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落實“百萬(wan) 大學生興(xing) 皖”行動計劃,持續改造老舊小區、新增停車泊位,推進“安心托幼”行動,優(you) 化養(yang) 老助餐點建設布局。

  東(dong) 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站在新的奮鬥起點上,廬陽豪情滿懷,將牢牢把握“一保障兩(liang) 建成”使命任務,奮力推進“科創廬陽”建設,聚力打造三大“產(chan) 業(ye) 高地”,加快構築“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區發展新格局,全力開創全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區和長三角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首善之區建設新局麵。(何曉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