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評出23個農民增收典型案例和17個致富能手
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農(nong) 民增收不僅(jin)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中心任務,更是首都推進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yi) 。2022年,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聯合開展了農(nong) 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評選活動。經組織申報、專(zhuan) 家評審、現場核查等程序,從(cong) 190餘(yu) 個(ge) 參評案例中推選出了23個(ge) 農(nong) 民增收典型案例和17個(ge) 致富能手。
此次評選的案例涉及鎮、村、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金融機構等,涵蓋特色農(no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休閑農(nong) 業(ye) 、精品民宿等多行業(ye) ,具有較強的典型性、示範性和可借鑒性。
房山區黃山店村依托豐(feng) 富生態資源,傳(chuan) 承“紅色背簍”精神,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已經形成以幽嵐山坡峰嶺景區為(wei) 核心、以特色精品民宿為(wei) 代表的全域生態文化旅遊休閑產(chan) 業(ye) 格局,實現了村強民富。2012至2021年,黃山店村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由1.2萬(wan) 元增長到2.7萬(wan) 多元,年平均增長達到11%。
懷柔區寶山鎮統一流轉農(nong) 戶2000畝(mu) 土地後種植高山五彩旱稻,形成了獨特的稻田畫景觀。2022年,100餘(yu) 畝(mu) 示範田創作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華表”等圖案,並在中秋節期間舉(ju) 辦以“稻懷柔 樂(le) 生活”為(wei) 主題的稻田音樂(le) 節,包含音樂(le) 演出、豐(feng) 收市集、稻田迷宮等多種互動活動,吸引大量遊客,也帶火了周邊房車露營、精品民宿等旅遊產(chan) 業(ye) ,大大提升了全鎮農(nong) 旅融合發展水平。
密雲(yun) 區奧金達合作社發展密雲(yun) 當地入社蜂農(nong) 571戶,輻射帶動河北承德市豐(feng) 、灤、承等縣入社蜂農(nong) 350戶,年產(chan) 蜂蜜2000餘(yu) 噸,產(chan) 值近5000萬(wan) 元。同時與(yu) 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植環所、北京農(nong) 業(ye) 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建立了科研互助、成果落地轉化應用平台,實現了蜂產(chan) 業(ye) 領域“產(chan) 、學、研、創”的發展新格局。
鄉(xiang) 村能人也成為(wei) 帶動農(nong) 民致富的“領頭雁”。大興(xing) 區致富能手宋紹堂是土生土長的大興(xing) 區龐各莊人,曾與(yu) 父親(qin) 聯手攻克了西瓜重茬種植的難題,並蟬聯13屆“中國西甜瓜擂台賽”瓜王。2007年成立合作社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幫助周邊農(nong) 民提質增產(chan) ,15年來帶領470戶社員、500多戶瓜農(nong) ,累計銷售3300噸西瓜,帶動社員、瓜農(nong) 增收30%以上,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西瓜大王。延慶區致富能手朱小華13年堅持有機葡萄種植與(yu) 銷售,深入研究葡萄種植生產(chan) 技術,選取適合溫室“一年兩(liang) 熟”品種12個(ge) ,打造自有葡萄品牌,帶動葡萄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農(nong) 民收入。合作社已帶動150餘(yu) 戶農(nong) 戶參與(yu) 葡萄種植管理,提供勞動崗位60餘(yu) 個(ge) ,年平均收入3.5萬(wan) 元。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為(wei) 每個(ge) 案例和能手都拍攝了專(zhuan) 題短視頻,編輯了《北京農(nong) 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案例集》。”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通過報紙、電台、電視、網絡等平台開展宣傳(chuan) 推介活動,並組織經驗交流與(yu) 觀摩,進一步營造全社會(hui) 關(guan) 注支持促進農(nong) 民增收,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