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中小農戶進入大市場提供保障(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2023-01-03 10: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保險+期貨”對涉農(nong) 品種的支持保障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成效更加顯著,呈現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隨著涉農(nong) 主體(ti) 的參保積極性不斷增強,“保險+期貨”還需進一步創新,拓展服務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廣度和深度,持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金融助力。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作為(wei) 金融支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重要創新,“保險+期貨”這一業(ye) 務模式已連續試點多年。

  “保險+期貨”是由保險機構與(yu) 期貨機構合作開發的一款涉及價(jia) 格風險的農(nong) 業(ye) 保險產(chan) 品,主要麵向農(nong) 戶、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等涉農(nong) 主體(ti) ,該模式以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價(jia) 格作為(wei) 保險承保和理賠依據,由保險機構向涉農(nong) 主體(ti) 提供價(jia) 格或收入保險產(chan) 品,並通過期貨機構將保險產(chan) 品中涉及的價(jia) 格風險在期貨市場進行分散。

  試點品種不斷增加,覆蓋地區持續拓寬,保障成效更加顯著,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21—2022年度(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數據顯示,“保險+期貨”項目增長迅速,呈現一係列新亮點。

  量質齊升,保障網越織越廣、越織越密

  最近,山東(dong) 省棲霞市觀裏鎮馬家莊村果農(nong) 劉書(shu) 陽的賬戶上,新增了一筆不小的資金。“萬(wan) 萬(wan) 沒想到,獲賠了7.5萬(wan) 多元,基本覆蓋了損失。”近期的收獲季,蘋果價(jia) 格下跌,這筆“保險+期貨”的理賠款讓劉書(shu) 陽轉憂為(wei) 喜,“去年花了4200元為(wei) 42畝(mu) 果園繳了保費,太值了。”

  “市場價(jia) 格的波動是廣泛的,一般的農(nong) 業(ye) 保險很難分散價(jia) 格下跌的大麵積風險,而期貨市場提供了價(jia) 格風險對衝(chong) 的平台。保險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價(jia) 格風險轉移,即‘再保險’,打通由普通農(nong) 戶到期貨市場風險轉移的渠道,實現多方受益。”鄭州商品交易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1年,鄭商所聯合有關(guan) 部門在山東(dong) 省開展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為(wei) 570餘(yu) 名農(nong) 戶的3.2萬(wan) 畝(mu) 蘋果提供了價(jia) 格保障。

  如今,“保險+期貨”的保障網越織越廣,覆蓋越來越多的品種、地區和農(nong) 業(ye) 人群。

  從(cong) 玉米到紅棗,從(cong) 雞蛋到生豬,從(cong) 飼料到尿素……“保險+期貨”項目覆蓋品種數量不斷增多。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保險+期貨”共為(wei) 15個(ge) 涉農(nong) 品種提供風險保障,涉及現貨數量896.18萬(wan) 噸、承保貨值421.98億(yi) 元。從(cong) 分散試點到縣域覆蓋,項目試點的區域越來越廣,截至2022年4月30日,“保險+期貨”項目已覆蓋31個(ge) 省份的244個(ge) 地級市、703個(ge) 縣,覆蓋農(nong) 戶163.77萬(wan) 戶次、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975個(ge) 、家庭農(nong) 場682個(ge) ,其他涉農(nong) 企業(ye) 970個(ge) 。

  “保險+期貨”的保障網越織越密,不斷創新服務內(nei) 容和業(ye) 務模式,“兜底”更牢,保障更優(you) 。

  從(cong) “價(jia) 格險”到“收入險”,不僅(jin) 保價(jia) 格,還保產(chan) 量。大連商品交易所自2019年以來分別在8個(ge) 玉米和大豆主產(chan) 區開展了44個(ge) 縣域覆蓋“保險+期貨”收入險項目。2021年,鄭商所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蘋果品種上探索“保險+期貨”收入險。

  從(cong) “收入險”到“利潤險”,不僅(jin) 保銷售端,還保成本端。近年來行業(ye) 機構進一步創新,推出了同時保障飼料成本上漲風險和生豬、雞蛋價(jia) 格下跌風險的養(yang) 殖利潤保險,進一步保障養(yang) 殖戶實際收入。

  “更多中小農(nong) 戶有效銜接了大市場。”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冉麗(li) 表示,“保險+期貨”這一基於(yu) 我國大國小農(nong) 基本國情農(nong) 情的金融支農(nong) 模式創新,為(wei) 中小農(nong) 戶提供了期貨和衍生品這一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增強了他們(men) 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提升了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凝聚合力,提振參保積極性,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

  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兩(liang) 組數據展示了2021—2022年度“保險+期貨”項目的積極變化:一是當期共1907個(ge) 項目,承保貨值421.98億(yi) 元,其中,商業(ye) 性項目(無期貨交易所支持項目)1353個(ge) 、承保貨值213.1億(yi) 元,期貨交易所支持項目為(wei) 554個(ge) 、承保貨值208.9億(yi) 元;二是項目累計投入保費資金19.91億(yi) 元,其中,財政補貼資金5.54億(yi) 元,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4.92億(yi) 元,參保主體(ti) 自繳保費7.9億(yi) 元。

  “這兩(liang) 組數據反映了商業(ye) 性項目快速發展和項目保費構成格局的多元化,說明在政府部門、交易所、期貨公司等多方合力推動下,涉農(nong) 主體(ti) 主動參與(yu) 項目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利用期貨和衍生品手段抵禦農(nong) 業(ye) 風險的意識不斷增強。”冉麗(li) 分析。

  參保的積極性來自政策和保費資金的大力支持。冉麗(li) 介紹,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提及“保險+期貨”模式,在政策鼓勵下,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為(wei) 項目保費提供了長期資金支持,地方政府以及社會(hui) 幫扶單位支持項目保費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有效降低了農(nong) 戶參與(yu) “保險+期貨”的成本,提升了參與(yu) 意願。

  參保的積極性還來自獲得感。2021—2022年度,“保險+期貨”項目累計實現賠付金額13.4億(yi) 元。“黑龍江樺川的玉米、陝西延長的蘋果、海南白沙的天然橡膠、雲(yun) 南孟連的白糖等都已連續多年試點成功,不斷為(wei) 相關(guan) 涉農(nong) 主體(ti) 優(you) 化風險保障,也提升其他涉農(nong) 主體(ti) 主動了解、參與(yu) 項目的意願。”冉麗(li) 說。

  “保險+期貨”的良好保障效果,不但提升了參保積極性,還進一步激發了生產(chan) 積極性。保障由點到麵織成網,生產(chan) 由小到大成產(chan) 業(ye) ,在“保險+期貨”的護航下,遼寧省錦州市義(yi) 縣就完成了這樣的蛻變。

  2015年,大商所在義(yi) 縣落地國內(nei) 第一單“保險+期貨”項目試點;2016年,嚐到保障甜頭的參保農(nong) 戶開始擴大玉米種植麵積;2017年,當地成立合作社並開始進行規模化生產(chan) ;2018年,成立現貨公司向產(chan) 業(ye) 鏈下遊延伸……“保險+期貨”項目帶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由小到大,由分散化到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

  據中國期貨業(ye) 協會(hui) 統計,在2021—2022年度項目覆蓋的703個(ge) 縣域中,涉及原832個(ge) 國家級貧困縣中的231個(ge) ,包括44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保險+期貨”持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金融助力。

  持續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廣度和深度

  在山東(dong) 省武城縣,武城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通過“保險+期貨”保單增信功能,提高項目參與(yu) 主體(ti) 的信用貸款或質押貸款額度,向參保農(nong) 戶發放貸款2800萬(wan) 元保障初期種植投入,解決(jue) 農(nong) 戶的融資難題。

  在陝西省延長縣,6個(ge) 蘋果主產(chan) 區試點在“保險+期貨”基礎模式中引入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作為(wei) 現貨收購企業(ye) ,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推動解決(jue) 蘋果銷售難問題,穩定產(chan) 業(ye) 鏈利益聯結機製。

  在遼寧省海城市,“保險+期貨”試點探索傳(chuan) 統養(yang) 殖保險和生豬價(jia) 格保險相融合的生豬養(yang) 殖收入保險,並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生豬數量識別和養(yang) 殖情況監測,有效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生豬養(yang) 殖險保障程度低的問題。

  “保險+期貨+訂單”“保險+期貨+銀行”“保險+期貨+人工智能”……近年來,“保險+期貨”業(ye) 務在相對成熟的試點區域探索模式創新,打通行業(ye) 、技術等壁壘,拓展了服務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廣度和深度。

  創新也是“保險+期貨”模式持續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詞。“今後還要不斷創新‘保險+期貨+N’的服務鏈條。”冉麗(li) 表示,期貨公司要練好內(nei) 功,切實提升專(zhuan) 業(ye) 定價(jia) 交易能力和產(chan) 品設計能力,加強與(yu) 保險公司、商業(ye) 銀行、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等主體(ti) 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務綜合性,在保障農(nong) 民收入的基礎上,探索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風險管理服務。

  在交易所看來,未來“保險+期貨”模式的創新還要兼顧標準化與(yu) 特色化,進一步探索轉型升級。“應充分結合品種特性、期現貨市場運行情況,分門別類探索地方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期貨’價(jia) 格險向收入險轉型升級的路徑與(yu) 機製,有效提高保險保障水平,助力特色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鄭商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3日 10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