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套路”,維護用戶合法權益(人民時評)
原標題:拒絕“套路”,維護用戶合法權益(人民時評)
集中整治強製、捆綁下載安裝,全麵淨化頁麵呈現,從(cong) 嚴(yan) 整治頻繁彈窗、強製分享……中央網信辦近日部署開展“清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領域亂(luan) 象整治”專(zhuan) 項行動,對互聯網上一些“套路”用戶、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展開精準打擊。
近年來,從(cong) 社交娛樂(le) 到購物出行,各類APP、小程序、快應用等層出不窮。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五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國內(nei) 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wei) 232萬(wan) 款。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的同時,一些應用程序提供者卻動起了“套路”用戶的歪心思,各種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wei) 屢禁不止;一些應用程序分發平台履行主體(ti) 責任不力,給有關(guan) 亂(luan) 象提供了滋生擴散的空間。
不少“套路”背後,是對“流量至上”的盲目追逐。一些人在產(chan) 品影響力不足等情況下,為(wei) 追求流量變現,不惜大打“擦邊球”,甚至以身試法,以違法違規的方式牟取暴利。有的移動應用程序以賺錢為(wei) 幌子欺騙用戶下載使用,等用戶“上鉤”後又設置各種提現障礙;有的移動應用程序關(guan) 閉、退出等按鈕失靈,未經用戶同意自動下載安裝;還有各種“山寨APP”以假亂(luan) 真,欺騙用戶訪問下載、違規收集個(ge) 人信息……從(cong) 頁麵偽(wei) 裝瞞天過海,到誘導點擊暗度陳倉(cang) ,花樣百出的各種“套路”,嚴(yan) 重影響用戶的使用體(ti) 驗,嚴(yan) 重侵害用戶的合法權益。
拒絕“套路”,要從(cong) 維護用戶說“不”的權利做起。一方麵,用戶遭遇“套路”後,常常麵臨(lin) 維權成本高、舉(ju) 證難度大等困境,在大量的“微型”侵權麵前頗感無奈。另一方麵,麵對海量的移動應用程序,監管治理也麵臨(lin) 執法、技術等難題,這讓一些開發者或平台在暴利麵前心存僥(jiao) 幸。正因此,既要幫助用戶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進一步暢通維權渠道,也要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保持“零容忍”。持續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提升技術監測能力,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懾,才能讓各種“套路”無所遁形,助力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良性運行。
標本兼治,“守底線”更要“拉高線”。麵對商業(ye) 競爭(zheng) ,獲取流量無可厚非,但如果依靠“套路”來欺瞞用戶,就破壞了市場運行的規則、挖空了行業(ye) 發展的根基。“科技向善”不僅(jin) 僅(jin) 是一句口號,那些經過大浪淘沙最終在市場站穩腳跟的案例反複證明,過硬的產(chan) 品實力和優(you) 良的服務質量,才是贏得用戶口碑、獲得長足發展的正途。壓實網站平台主體(ti) 責任,真正為(wei) 用戶創造價(jia) 值,不僅(jin) 是合規經營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事實上,那些將用戶權益拋諸腦後者,也終將被用戶拋棄。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隨著相關(guan) 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監管部門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有關(guan) 網站平台主體(ti) 責任不斷壓實,移動應用程序領域存在的各種亂(luan) 象正逐步得到有效遏製。今天,移動互聯網日益嵌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全麵規範移動應用程序在搜索、下載、使用等環節的運營行為(wei) 尤顯必要。應當凝聚共識、匯聚合力,讓“套路”再少一點、真誠更多一點,攜手打造一個(ge) 更安全、更健康、更幹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使用環境,更好維護廣大用戶合法權益,為(wei) 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注入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