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統籌兼顧,有力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發布時間:2023-01-04 16:07:00來源: 人民日報

  “隨著中國經濟從(cong) 三年的新冠疫情中複蘇,北京的街道再次出現擁堵,遊客爭(zheng) 相預訂出國度假,企業(ye) 預計商業(ye) 活動將回升”“在北京和上海,戴著口罩的上班族再次擠滿了地鐵列車,城市的主幹道上出現交通堵塞,通勤的車輛隻能緩慢行駛”……多家境外媒體(ti) 關(guan) 注到,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轉段,在許多城市,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逐漸有序回歸正常,“正在恢複生機”。

  對於(yu) 一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而言,疫情防控的天平兩(liang) 端,一頭連著百姓的生命健康,一頭連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近三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持續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走出了一條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辯證之道,不僅(jin) 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還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如一家外國企業(ye) 的負責人所說,持續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充分體(ti) 現出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堅定決(jue) 心。

  察大勢、把方向,在關(guan) 鍵時出手、於(yu) 要害處發力,我們(men) 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穩住市場主體(ti) ,對受疫情嚴(yan) 重衝(chong) 擊的行業(ye) 、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ye) 、關(guan) 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把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保民生作為(wei) 必須守好的底線,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ye) ,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麵對疫情延宕反複,國家及時果斷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不斷釋放經濟社會(hui) 發展活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近三年來,遇到的困難很多,有些困難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們(men) 交出了一份世所矚目的成績單:2020年成為(wei) 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2021年經濟總量突破114萬(wan) 億(yi) 元,2022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預計超過120萬(wan) 億(yi) 元,3年經濟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長,明顯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第五屆進博會(hui) 閉幕當天,8家大型跨國企業(ye) 首席執行官在《法蘭(lan) 克福匯報》聯合撰文稱“我們(men) 堅信中國會(hui) 保持基本的增長動力”,體(ti) 現了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持久信心,折射出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麵臨(lin) 新形勢、新任務。“平穩轉段”既是對公共衛生提出要求,也是對經濟運行提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正在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精心做好過渡期管理,繼續延續優(you) 化已經出台實施的政策,根據實際需要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保障產(chan) 業(ye) 穩定運行。郵政快遞業(ye) 不斷強化物流末端配送能力,加大保通保暢;文旅部優(you) 化旅遊景區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機票、火車票、酒店預訂持續走高;從(cong) 東(dong) 部沿海的浙江、江蘇,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多地外貿企業(ye) 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組團出海招商……持續推進穩經濟舉(ju) 措落地見效,加快釋放政策紅利,切實保障民生產(chan) 品供應,有效維護社會(hui) 大局穩定,促進經濟加快恢複發展。

  習(xi) 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強調:“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上來,讓防控工作更科學、更精準,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更富成效,我們(men) 一定能做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這篇大文章,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