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後院種出致富果
原標題:前庭後院種出致富果
2022年12月29日,雅安市石棉縣永和鄉(xiang) 大林村天氣陰冷,但永旺中藥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技術員熊德剛家的庭院裏,一盆盆中草藥帶來一片綠意。
在大林村,中草藥的清香彌漫在家家戶戶的庭院裏。“永和鄉(xiang) 的鄉(xiang) 親(qin) 都搞庭院經濟。”熊德剛介紹。
2022年9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印發《關(guan) 於(yu) 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從(cong) 特色種植、特色養(yang) 殖、特色手工等方麵入手,支持農(nong) 戶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
在四川,庭院經濟如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農(nong) 民尤其是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
一方庭院﹃種﹄出增收碩果
形成特色種植、養(yang) 殖、手工、休閑旅遊等多種業(ye) 態,並發展起家庭旅館、休閑農(nong) 莊等
早在上個(ge) 世紀80年代初,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的村民何安祥,就嚐試在自家庭院種植柑橘。“廣元市農(nong) 戶居住分散,有的在高山,有的在窪地,水文、土質、氣溫條件也大不相同。”蒼溪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因此,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縣,蒼溪將目光聚焦於(yu) 農(nong) 村隨處可見的庭院之中。房前屋後的空地,都可以利用起來,發展小果園、小桑園、小藥園、小魚塘、小養(yang) 殖“五小經濟”。
2007年,《中國投資》雜誌就將廣元記述為(wei) 中國最早的庭院經濟發祥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蒼溪縣戶辦產(chan) 業(ye) 又普遍由農(nong) 家小院拓展到農(nong) 戶承包地,將“庭院經濟”提升為(wei) “庭園經濟”。
雖趕不上何安祥的“資曆”,但熊德剛的庭院經濟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房前屋後種蔬菜形不成規模,風險高、收益低,中藥材則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利潤也很可觀。”2019年,熊德剛將盆景藝術與(yu) 中藥材種植相結合,既美觀又有效益,一年就賣出了上千盆,賺了15萬(wan) 元。
這份喜人的收入吸引更多人參與(yu) 其中。熊德剛將專(zhuan) 合社苗圃基地裏的中藥材苗子以盡可能優(you) 惠的價(jia) 格出售給當地農(nong) 戶,並當起了技術員。一盆盆石斛,就這樣出現在家家戶戶的庭院中。2022年,浙江來的采購商收完貨後,還提前下單預訂了下一年的中藥材。
搞種植,並不是四川庭院經濟的全部。遂寧市安居區海龍凱歌文旅園區的打造,讓常理鎮海龍村脫貧戶熊波家的院子變得更漂亮了。2022年10月起,這裏還搖身一變,支起了桌椅、遮陽傘(san) ,成為(wei) 手工涼粉涼麵鋪子。之前,家裏的收入主要靠熊波在遂寧、成都搞裝修,現在,姐姐和母親(qin) 在家門口就可以吃上旅遊飯。
目前,依托海龍凱歌文旅園區,安居區2鎮7村已納入全區發展庭院經濟試點。安居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總會(hui) 計師王蓉介紹,他們(men) 著重豐(feng) 富完善庭院特色種植、特色養(yang) 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閑旅遊、生產(chan) 生活服務五類業(ye) 態,指導農(nong) 戶利用自有庭院發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閑農(nong) 莊等。
截至目前,通過實施返鄉(xiang) 下鄉(xiang) 和招商引資等優(you) 惠政策,安居區試點區域已招引沼源茶社、非遺工藝坊、沼氣人家等多元化、多層次、多種類業(ye) 態73個(ge) ,覆蓋“吃住行遊購娛學”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種植養(yang) 殖庭院經濟335個(ge) 。而在甘孜州,也有庭院經濟的嚐試。截至2022年11月,甘孜縣呷拉鄉(xiang) 自貢村就通過建設庭院小菜園20戶12畝(mu) ,創造經濟收入10萬(wan) 元。
一粒﹃細胞﹄形成規模匯聚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引入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建立共享共贏機製
“小而精”是庭院經濟的優(you) 勢。在王蓉看來,農(nong) 村每家每戶都有的院子可以成為(wei) 大規模種植養(yang) 殖的補充,“投入少,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增收。”
小小的庭院,就像一粒粒細胞,不能單打獨鬥,而要與(yu)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進行分工協作和利益聯結,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合力。
“小打小鬧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在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浪潮中已經行不通了,但幾十年來,以庭院經濟為(wei) 代表的蒼溪小農(nong) 戶非但沒有凋零,還煥發出嶄新生機。”蒼溪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其根源在於(yu)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又引入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建立共享共贏機製。
與(yu) 上世紀零散的庭院經濟狀況相比,目前,蒼溪縣建萬(wan) 畝(m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村建一村一品示範園、戶建產(chan) 業(ye) 小庭園,實現了“三園聯動”,其中,全縣2.1%的庭園經濟戶變身為(wei) 家庭農(nong) 場主。
“在發展方向上,庭院經濟要因地製宜,不能同質化,但也要與(yu) 區域內(nei) 整體(ti) 的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王蓉也同意“絲(si) 線擰成繩”的思路。
去年國慶節,安居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和海龍凱歌文旅園區牽頭組織區級有關(guan) 部門,逐戶走訪調查區域內(nei) 農(nong) 戶,詳細了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情況,摸清群眾(zhong) 訴求和庭院經濟家底,為(wei) 適合發展庭院經濟的農(nong) 戶,量身定製一戶一策方案。比如,海龍凱歌文旅園區核心區域內(nei) ,農(nong) 戶發展方向更多和旅遊掛鉤。有的脫貧戶年齡比較大,就采取委托經營的方式,借助社會(hui) 服務力量代耕代種代管,不浪費他們(men) 的土地資源。
“落腳到增收,一定要有購買(mai) 、有市場。”王蓉語氣肯定。海龍村的“稻田集市”就是一個(ge) 有效載體(ti) ——在這裏,遊客可以直接購買(mai) 村民們(men) 在自家院子裏種出的時令蔬菜。
同時,安居區堅持“管委會(hui) +公司”管理模式,由園區管委會(hui) 牽頭製定庭院經濟發展規劃,與(yu) 國有平台公司共同組建運營團隊,探索出統一管理運營、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收購銷售的支持體(ti) 係。
四川凱歌農(nong) 旅發展有限公司就在其中承擔管理運營角色。公司副總經理廖誌權舉(ju) 例,針對村民自營小吃、民宿等業(ye) 態,他們(men) 會(hui) 整體(ti) 進行銷售推廣,再統一調度,進行客源的分配。
熊德剛介紹,在大林村,村民們(men) 自己賣不出去的中藥材,也會(hui) 由專(zhuan) 合社進行統一收購,最大程度保證銷售。
一番苦功未來仍有可為(wei)
推動一家一戶走向專(zhuan) 業(ye) 化、體(ti) 係化要下一番苦功,特別是要提升加工能力、提高農(nong) 業(ye) 附加值、形成產(chan) 業(ye) 化經營
2022年12月28日,市場監管部門來到海龍凱歌文旅園區開展相關(guan) 檢查。在廖誌權看來,公司要扮演管理角色,進行標準把控,保證生產(chan) 安全和品質。
在庭院經濟發展中,推動一家一戶走向專(zhuan) 業(ye) 化、體(ti) 係化仍然要下一番苦功。
以種植業(ye) 為(wei) 例,必須在一方庭院中提升加工能力、提高農(nong) 業(ye) 附加值、形成產(chan) 業(ye) 化經營。
一是基礎設施。2021年,為(wei) 了給“前庭後院,栽果種菜,鳥語花香”打下硬件基礎,蒼溪縣就推動一戶村民有一口機壓或電提衛生井、一口1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一條進出農(nong) 居的硬化路建設,並配套沼氣池建設、改圈改廁改廚等。
二是技術扶持。熊波家以前沒人會(hui) 做手工涼粉、涼麵,通過專(zhuan) 人指導,現在店裏的產(chan) 品受到了不少遊客的喜愛。
種植養(yang) 殖業(ye) 則更需要技術更新。蒼溪縣製定了紅心獼猴桃綠色有機生產(chan) 標準,在庭院中推廣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認證,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所專(zhuan) 家也多次走進庭院培訓農(nong) 作物栽培技術,提升技術水平。
在安居區,市、區、鎮、村農(nong) 技人員組建農(nong) 技隊伍,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栽種、病蟲害防治和田間管理等庭院產(chan) 業(ye) 技術問題。他們(men) 還組織起一支“工匠隊伍”,出工、出力,幫助老百姓在房前屋後打造小菜園、小果園。
在基礎條件薄弱的區域,庭院經濟的發展更需要“扶上馬,送一程”。比如,甘孜州對農(nong) 戶房前屋後的地塊開挖、搭建圈舍、購置果苗等給予補貼,農(nong) 技員等無償(chang) 提供種植和管理技術服務,同時以藏式藥泥麵具、唐卡、藏繡為(wei) 主,發揮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作用,精準發展加工、製作等小產(chan) 業(ye) ,實現農(nong) 戶“家門口”就業(ye) 。
廖誌權告訴記者,在實踐過程中,還有一些小細節影響著庭院經濟的發展,“對於(yu) 文旅行業(ye) 而言,業(ye) 態的差異化是必要的,但必然存在盈利水平的不同。”
比如,民宿更賺錢,大家就都去做民宿,在這一過程中,如何通過統一運營管理實現利益再分配,平衡各個(ge) 業(ye) 態之間的收益差距,尤為(wei) 重要。
或煥然新生、或整裝待發,生機勃勃的庭院已在四川多地“開花”。
“現在我們(men) 做的工作是把農(nong) 戶‘拉起來’,接下來,我們(men) 希望繼續‘推一把’。”王蓉介紹,新的一年,他們(men) 將繼續著力對試點區域庭院經濟發展進行規劃引導,再從(cong) 資金方麵給予補助,並且持續跟蹤相關(guan) 情況。
庭院已不是過去的庭院,但仍承載著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2022年10月,看到大有可為(wei) 的旅遊發展機遇,海龍村村民陳安容外出打工的兒(er) 子和兒(er) 媳婦回到村裏,在家裏開起了名為(wei) “七十年代”的農(nong) 家樂(le) 。一家人計劃著,在院子裏多拾掇幾處喝茶的地方,等天氣暖起來,遊客多起來,庭院裏的愜意時光,將更加悠長。(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文露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