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送便利

發布時間:2023-01-04 16: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各地金融機構出台創新舉(ju) 措,為(wei) 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帶來便利:通過定製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chan) 品等方式,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為(wei) 新市民創業(ye) 就業(ye) 提供有力支持;加強監管力度,建立支付專(zhuan) 用賬戶保障新市民工資領取;推出專(zhuan) 屬保險產(chan) 品,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未來,金融機構要加強宣傳(chuan) 、豐(feng) 富供給,為(wei) 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國約有3億(yi) 農(nong) 村人口通過就業(ye) 、就學等方式轉入城鎮,成為(wei) 新市民。讓他們(men) 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就業(ye) ,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不可或缺。當前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有哪些創新舉(ju) 措?新市民獲得了哪些便利?記者進行了采訪。

  金融服務量身定做、效率提升,為(wei) 新市民創業(ye) 就業(ye) 提供有力支持

  廣西玉林銀豐(feng) 國際中藥港是國內(nei) 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目前有2000多家商戶,從(cong) 業(ye) 人員1萬(wan) 多人。據了解,該市場內(nei) 超過60%的商戶都是新市民,來自廣東(dong) 、安徽、湖南等地。於(yu) 先生是其中一名創業(ye) 者,他的店鋪主要經營參類、八角等。“生意蒸蒸日上,日常經營周轉、緩解賬期壓力、應對原材料價(jia) 格變動的流動資金需求越來越大。”他說。

  金融服務量身定做,為(wei) 於(yu) 先生的生意加把勁兒(er) 。交通銀行玉林分行工作人員在走訪中藥港創業(ye) 者過程中,向於(yu) 先生推薦了專(zhuan) 屬貸款產(chan) 品“藥商快貸”。通過線上身份認證、資產(chan) 評估等,半盞茶的工夫,於(yu) 先生便通過了初審。3個(ge) 工作日後,他成功獲得了50萬(wan) 元貸款額度。此外,該貸款產(chan) 品運用廣西“桂惠貸”貼息政策,預計可為(wei) 於(yu) 先生降低融資成本1萬(wan) 元。

  於(yu) 先生的經曆不是個(ge) 例。交通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近年來,該行在信貸投向中加大對新市民創業(ye) 的支持力度,結合新市民特點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加強小微企業(ye) “首貸戶”拓展和信用貸款投放。

  定製化的產(chan) 品創新,為(wei) 園區創業(ye) 者帶去真金白銀。而加大金融資源向新市民集中行業(ye) 企業(ye) 的傾(qing) 斜力度,則能為(wei) 擴大就業(ye) 發揮積極作用。

  “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訂單量猛增,企業(ye) 用工需求大大增加,我們(men) 新招聘了數十名外來務工人員,正擼起袖子加油幹。”山東(dong) 益順木業(ye) 有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趙德鶴說。

  木業(ye) 是山東(dong) 臨(lin) 沂市蘭(lan) 山區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動木業(ye) 轉型升級。益順木業(ye) 在建設新廠房後,一度麵臨(lin) 1000多萬(wan) 元的資金缺口。蘭(lan) 山農(nong) 商銀行與(yu) 臨(lin) 沂市不動產(chan) 登記中心進行對接,創新推出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貸”,為(wei) 園區企業(ye) 提供融資支持。據悉,蘭(lan) 山農(nong) 商銀行通過加大對吸納新市民較為(wei) 集中的小微企業(ye) 服務力度,帶動了超1萬(wan) 名新市民就業(ye) 。

  通過加強信息交互,金融服務新市民的效率不斷提升。安徽銀保監局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接入省工商企業(ye) 數據庫,運用信息科技及時獲取信貸“空白戶”信息、精準服務。重慶銀保監局聯合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依托銀證大數據互聯互通平台“金渝網”,開發建設數字普惠金融平台——信易貸·渝惠融,平台已歸集300萬(wan) 戶企業(ye) 信用信息,發布80款特色和區域貸款產(chan) 品,為(wei) 新市民創業(ye) 就業(ye) 提供有力支持。

  為(wei) 新市民提供更全麵保障,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除了更便利的融資服務,金融機構在保障新市民工資領取、更好防範意外風險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為(wei) 新市民提供更全麵的保障。

  “有了‘豐(feng) 收卡’,工資按時到賬,心裏就踏實了!”從(cong) 湖南老家到浙江紹興(xing) 市從(cong) 事建築工作的張成龍說,在紹興(xing) 恒信農(nong) 商銀行幫助下,他領到了人生中第一張工資卡。

  建築業(ye) 是新市民較為(wei) 集中的行業(ye) 。為(wei) 更好保障建築工人工資發放,恒信農(nong) 商銀行上線浙江農(nong) 信工資支付監管平台,通過與(yu) 城建部門信息共享,第一時間掌握轄內(nei) 建設工程開工情況,開設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專(zhuan) 用賬戶,並實現分賬管理及批量代發,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準時足額發放。該行組織開展金融服務進工地(廠)活動,上門為(wei) 新市民批量開卡。

  開戶、辦卡等看似事小,卻也能通過優(you) 化流程為(wei) 新市民帶去便利。工商銀行推出個(ge) 人結算賬戶簡易開戶服務,通過信息告知承諾製解決(jue) 新市民暫不能提供輔助證明材料難題。郵儲(chu) 銀行為(wei) 新市民推出“U+卡”,對跨行轉賬手續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服務費等進行減免。

  便利了開戶、辦卡,還要增強新市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平安人壽為(wei) 快遞小哥等靈活就業(ye) 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在線問診、掛號預約協助等服務,節省跑腿時間。新市民如擁有平安壽險保單,平安人壽還可根據客戶臨(lin) 床病症以及就診時間、地點等需求,推薦和預約專(zhuan) 家為(wei) 其提供門診醫療服務,幫助新市民更充分、更便捷地享受優(you) 質醫療資源。

  太保產(chan) 險上海分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積極推廣建工安責險,為(wei) 建築行業(ye) 工人提供施工安全保障;承保外賣員、快遞員雇主責任險及意外險,保障快遞人員人身安全;並推出相關(guan) 產(chan) 品,在傳(chuan) 統家財險產(chan) 品上疊加承租人責任、租金損失、臨(lin) 時租房津貼等責任保障。

  提高新市民群體(ti) 金融素養(yang) ,有利於(yu) 新市民規避詐騙風險。泰康人壽重慶分公司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開展多項宣傳(chuan) 活動,開辦建築工友課堂、出租車流動講堂等科普宣傳(chuan) 活動,提升新市民識別與(yu) 防範金融詐騙的能力。

  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為(wei) 新市民提供更好服務體(ti) 驗

  近年來,各地積極細化具體(ti) 落地措施,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專(zhuan) 屬產(chan) 品,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相關(guan) 金融服務仍處於(yu) 探索實踐階段,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準性。

  銀保監會(hui) 副主席肖遠企說,一些新市民對金融產(chan) 品了解不多,甚至比較陌生。金融機構要多加宣傳(chuan) ,增加供給,豐(feng) 富品種,提供多樣化選擇。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為(wei) 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ti) 驗。

  “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現很大差異。城市創業(ye) 人員、新就業(ye) 白領和快遞服務、建築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盡相同,同一群體(ti) 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樣。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細分客戶、細分市場,提升服務精準性。”肖遠企說,例如,針對創業(ye) 人員的擔保貸款、針對快遞和建築工人等靈活就業(ye) 人員的各種保險產(chan) 品等,都需要有足夠個(ge) 性化的設計和安排。

  進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離不開金融領域與(yu) 有關(guan) 部門加強溝通合作。專(zhuan) 家表示,新市民群體(ti) 個(ge) 人信用信息往往比較欠缺,這是其獲取金融資源的一項阻礙。對此,應著力健全數據共享機製,破除數據壁壘,為(wei) 金融服務擴麵提質打下更好的基礎。

  青島銀保監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應堅持多方增信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充分發揮各類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在切實保障信息安全和新市民權益的前提下,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深化大數據應用,綜合運用新市民社保、稅務、住房公積金等數據,創新優(you) 化融資模式。同時,積極發揮地方政府引導作用,協同解決(jue) 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確保新市民金融服務政策有效落地。

  此外,還應持續激發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主體(ti) 作用。“比如,對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新市民群體(ti) 是重要的服務對象,應充分應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對新市民的信用評價(jia) 方式,針對新市民不同類型消費等需求推出期限靈活、額度和費率適中的產(chan) 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專(zhuan) 家指出,金融機構還應做好新市民金融消費者教育,引導新市民理性投資消費,幫助新市民做好財務規劃和財富管理,增強應對收入波動等突發情況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有溫度的服務,讓新市民更充分地融入和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