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全麵建成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河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2021—2035年)》提出
到2035年全麵建成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li) 河北
到2035年
全省林草、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係統實現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得到彰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能力大幅躍升,區域合作共贏製度體(ti) 係基本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廣泛形成
近日,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河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修複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省林草、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係統實現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得到彰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能力大幅躍升,區域合作共贏製度體(ti) 係基本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li) 河北全麵建成。
《修複規劃》是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zhuan) 項規劃,是築牢全省國土空間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定時期內(nei) 省域國土空間生態修複任務的總綱和空間指引,指導編製市縣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的重要依據,具有承接性、傳(chuan) 導性和協調性。規劃範圍包括河北省行政轄區內(nei) 全部陸域和管轄海域國土空間,其中陸域18.88萬(wan) 平方公裏,管轄海域0.72萬(wan) 平方公裏。
根據《修複規劃》,河北聚焦重點生態功能區,積極構建“兩(liang) 屏兩(liang) 帶三區多廊”生態修複格局。其中,“兩(liang) 屏”指燕山、太行山生態安全屏障,按地貌單元可進一步劃分為(wei) 燕山山地、太行山地和冀西北間山盆地;“兩(liang) 帶”指壩上草原防風固沙帶、海岸海域生態防護帶;“三區”指環首都生態保障區、冀中南平原生態修複區、冀東(dong) 平原生態修複區;“多廊”指構築以重要水係、海岸帶、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交通綠道為(wei) 主的生態廊道網絡體(ti) 係,實現生態空間的連通。同時,河北將以“兩(liang) 屏兩(liang) 帶三區多廊”的生態修複總體(ti) 格局為(wei) 基礎,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態係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及生態問題相似性特征,將省域國土空間劃分為(wei) 壩上高原、燕山山地、冀西北間山盆地、太行山山地、環首都地區、冀中南平原、冀東(dong) 平原、沿海地區8個(ge) 生態修複分區。
《修複規劃》提出,河北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ti) 理念,基於(yu) 國土空間生態修複格局,針對主要生態問題,明確生態修複重點任務。任務分別為(wei) 開展自然生態係統治理,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統籌推進水生態修複,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加強海岸帶保護建設,提升生態係統穩定性;推進礦山生態修複,改善礦山生態環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優(you) 化城市生態係統,提升城市生態品質;構建生態廊道,維護生物多樣性。
《修複規劃》明確,河北將以生態修複重點區域為(wei) 指引,注重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完整性,並以解決(jue) 突出生態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實現生態修複目標為(wei) 導向,綜合考慮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實際需求和落實國家生態保護修複重大工程要求,實施壩上防沙治沙與(yu) 湖淖、濕地係統修複工程,燕山水源涵養(yang) 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育工程,冀西北水源涵養(yang) 與(yu) 生態環境支撐工程,太行山水土保持與(yu) 水源涵養(yang) 功能提升工程,環首都國土綠化與(yu) 濕地修複工程等10個(ge) 國土空間生態修複重點工程。(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王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