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45個“博士農場”薈聚北京平穀 瞄準農業高科技

發布時間:2023-01-10 10:34: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瞄準農(nong) 業(ye) 高科技,平穀區已經建成45個(ge) “博士農(nong) 場”,11位院士和175位博士來到平穀當起“農(nong) 場主理人”,不到一年時間,就引進了優(you) 質旱稻、蕎麥等種質資源600餘(yu) 份。

  “多年來,我們(men) 致力於(yu) 打通科研成果的‘最後一公裏’,通過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員等機製,邀農(nong) 業(ye) 高科技人才來到田間地頭。”平穀區副區長李子騰告訴記者,與(yu) 上述機製相比,博士農(nong) 場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和嚐試,“更側(ce) 重於(yu) 支持科研人員、農(nong) 業(ye) 學子‘拎包’創業(ye) ,成為(wei) 農(nong) 業(ye) 創新創業(ye) 的主體(ti) 和未來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家。”

  2022年4月,平穀區啟動了博士農(nong) 場創建工作,製定出台了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住房、交通、人才引進等6大方麵,為(wei) 農(nong) 場量身定製了人才政策服務包,並在土地流轉、創建經費等方麵給予補貼和獎勵。在空間保障上,平穀區盤活閑置資源,建設了36個(ge) 博士農(nong) 場辦公室和18個(ge) 科技工作者驛站,為(wei) 創建人打造職、住、研、會(hui) 等一體(ti) 的工作場景。平穀還從(cong)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遴選了45名優(you) 秀年輕幹部,擔任博士農(nong) 場“小秘書(shu) ”,提供項目進度跟進、問題及需求反饋等“一對一”服務。

  截至目前,平穀的14個(ge) 鄉(xiang) 鎮已創建博士農(nong) 場45個(ge) ,占地總麵積達4550畝(mu) ,吸引了11位院士和175位博士來當“農(nong) 場主理人”。農(nong) 場各有特色,涵蓋了種質資源創新、設施農(nong) 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果品提質增效、林下經濟等多個(ge) 方向,引進優(you) 質旱稻、蕎麥、鮮食玉米、中藥材、葉類蔬菜、食用菌等種質資源600餘(yu) 份。

  平穀不但要讓博士們(men) 願意來、留得住,還要把他們(men) 手裏的先進技術、優(you) 良品種,變成農(nong) 民手裏增收致富的技能和產(chan) 品。眼下,農(nong) 戶通過土地流轉、項目用工、分紅等形式,已經開始逐步實現增收致富,提高了整體(ti) 生產(chan) 技術水平。“就拿劉家店鎮的一家博士農(nong) 場來說,主攻大桃提質增效。”李子騰說了一個(ge) 細節:每年春夏,桃農(nong) 的很多精力都要花在“套袋”上,哪怕是熟練工,一天最多隻能套1500個(ge) 袋子。“這家農(nong) 場使用了一種套袋槍,打一槍就能為(wei) 果子套上膜,省工省力。”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比如,熊兒(er) 寨鄉(xiang) 博士農(nong) 場通過建設百餘(yu) 畝(mu) 山地蘋果數字化標準管理示範園,建立了數字化、機械化、標準化果園管理等提質增效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實現節省人工20%,果品提質豐(feng) 產(chan) ,每畝(mu) 增收8000元。北台頭村的鮮食玉米博士農(nong) 場,在集體(ti) 土地上種植了200畝(mu) 北京農(nong) 林科學院的優(you) 質鮮食玉米新品種,實現兩(liang) 茬種植,並創建了“棒台頭”品牌,年總產(chan) 值達到75萬(wan) 元。

  2023年,平穀區將進一步推動博士農(nong) 場的高質量發展。為(wei) 博士農(nong) 場搭建交流學習(xi) 平台,分享經驗,嫁接彼此的成果,規模化健康發展。同時,平穀還將幫助創建主體(ti) 與(yu) 金融機構、銷售端、投資端等對接,引導博士農(nong) 場走向市場,成長為(wei) 優(you) 秀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企業(y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