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發布 雨燕等150種動物入選名錄
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時隔15年,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再修訂。記者從(cong) 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日前發布的新版《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共納入野生動物150種。其中,大足鼠耳蝠、北京寬耳蝠等22種陸生脊椎動物是首次入選。
新版《名錄》由市園林綠化局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聯合發布,共收錄野生動物150種。其中陸生脊椎動物125種、水生脊椎動物14種、昆蟲11種。脊椎動物包括了獸(shou) 類13種,鳥類99種,爬行類10種,兩(liang) 棲類3種,魚類14種。
本市上一次調整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是在2008年。“這些年,北京的生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野生動物棲息地明顯增多,保護力度不斷增強,市民的保護意識也在提高。”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誌明介紹,自上次調整名錄後,本市又發現了一些野生動物。此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在2021年進行了調整,市級名錄必然要進行調整和銜接。
北京地區較珍稀的壽帶、黃腹山雀、山噪鶥等鳥類,隱紋花鬆鼠、錫嘴雀、黑尾蠟嘴雀等常被當作寵物飼養(yang) 的野生動物,以及普通雨燕、家燕、金腰燕等群眾(zhong) 較喜愛且美好寓意的野生動物,都被納入名錄。
“《名錄》修訂遵循珍稀性、典型性的原則,注重突出北京特色。”張誌明解釋,比如小鸊鷉、普通翠鳥,它們(men) 的數量雖然不是特別稀少,卻對水質和環境很挑剔,是很重要的指示物種。
為(wei) 進一步加大保護範圍,有22種陸生脊椎動物首次納入《名錄》之中,包括大足鼠耳蝠、北京寬耳蝠、香鼬、金眶鴴、黑頭劍蛇、劉氏鏈蛇、黑背鏈蛇等。《名錄》還納入了中華細鯽、瓦氏雅羅魚、東(dong) 方薄鰍等14種魚類,穆平麗(li) 花金龜、紅珠絹蝶、北京條蜂等11種昆蟲,進一步完善了全市野生動物物種保護體(ti) 係。
此次調整後,不再劃分保護級別。張誌明表示,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guan) 規定,對野生動物保護一般表述為(wei) “國家重點”和“非國家重點”,為(wei) 了對接上位法規開展工作,《名錄》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優(you) 化。同時,狼、赤狐、豹貓等27種陸生野生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此次也進行調整,不再納入《名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