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2023年北京十六區將幹這些事
近期,北京十六區“兩(liang) 會(hui) ”相繼召開,2023年北京十六區將有哪些重點工作?將完成哪些民生實事項目?本網為(wei) 您梳理。
東(dong) 城區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5%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ye) 率控製在4%以內(ne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萬(wan) 元GDP能耗降幅和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市級要求。
持續提高“四個(ge) 服務”水平。不斷推進天安門周邊、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區域環境改善和品質提升。強化公共秩序管理,加大老舊小區、拆遷滯留區、橋下空間、鐵路沿線等部位的整治力度,確保核心區絕對安全。
紮實推進控規任務落實。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拆除違建5萬(wan) 平米,保持新增違建動態清零,完成“基本無違建區”創建。平穩有序推進百榮世貿商城轉型,以更大力度推進天安門、故宮、北京站周邊住宿業(ye) 整治提升。啟動朝陽門南北小街、朝阜路(東(dong) 城段)環境提升項目,一體(ti) 化打造“兩(liang) 縱兩(liang) 橫”區域景觀。
加快恢複和擴大消費。重點推進王府井商圈金街新燕莎、外文書(shu) 店改造和東(dong) 直門、崇外商圈升級。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國際高端化妝品和服裝品牌區域性總部的招商力度,新引進國內(nei) 外首店100家。以“故宮以東(dong) ”品牌為(wei) 抓手,采取市場化方式,引導故宮、隆福寺、王府井沿線文化消費資源協同聯動,促進商旅文體(ti) 跨界融合,提升整體(ti) 消費體(ti) 驗,增強對商品和服務消費的拉動力。
緊抓投資項目落地。實現東(dong) 直門交通樞紐、隆福文化街區二期兩(liang) 個(ge) 標誌性項目竣工投用,新增高品質產(chan) 業(ye) 空間60萬(wan) 平米,同步啟動東(dong) 直門區域環境設施提升和隆福寺-美術館片區公共空間改造,加快形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完成前門東(dong) 西區一體(ti) 化城市更新項目的產(chan) 業(ye) 策劃、控規編製和地塊出讓,力爭(zheng) 年內(nei) 啟動建設。協調推動新世界K11、馬圈地塊等21個(ge) 項目開工。
提高主導產(chan) 業(ye) 集聚度。集中力量打造八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組團,引導新業(ye) 態、新項目集聚發展,鍛造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加快打造永外城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園,完善龍潭湖國家體(ti) 育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配套政策,提升南部區域經濟活力。改造升級商務樓宇30棟,打造新“億(yi) 元樓宇”6棟以上。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緊抓“兩(liang) 區”建設機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發揮外資金融頭部企業(ye) 示範效應,吸引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入駐,加快打造國際金融開放前沿區。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抓好“紫金服務”迭代升級,健全麵向高精尖企業(ye) 和人才的全天候、無盲區服務機製,持續擴大“投資東(dong) 城”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開展“證照聯辦”和“一業(ye) 一證”疊加合並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加快“數字政務”建設,深化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成果應用。
推動老城保護複興(xing) 。按期完成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開展國家話劇院住宅樓征收騰退,推進天壇醫院舊址等環境整治提升,實施永定門城樓修繕和禦道遺址展示。配合中央、市屬單位做好文物騰退保護工作,推進宏恩觀等文物活化利用。
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完善國家文化與(yu) 金融合作示範區服務中心功能,探索建立文化企業(ye) “白名單”機製,發揮北京“文創板”平台作用,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chan) 業(ye) 支持力度。
優(you) 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發展成果,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社會(hui) 力量資源庫,推出一批“大戲東(dong) 望”文藝精品。建設“書(shu) 香世業(ye) ”文化主題街區二期,實現前門地下城人防博物文化項目試運營。高水平舉(ju) 辦第二屆北京文化論壇。
推進城市更新。全麵落實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試點開展三眼井、鍾鼓樓、西總布等片區恢複性修建。健全央地、軍(jun) 地協同機製,聚焦長安街、中軸線沿線等重點區域,引入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新開工項目40個(ge) ,完工20個(ge) ,繼續開展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簡易樓騰退和老樓加裝電梯工作。推進1300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建設望壇棚改和寶華裏危改項目回遷樓,更好滿足群眾(zhong) 宜居生活新期待。
推動綠色發展。深化“一微克”行動,持續開展大氣汙染精細化治理精品街道創建。落實“雙碳”發展戰略,實現南館公園“零碳”工程完工投用,完成50萬(wan) 平米公共建築節能綠色改造。新建改造綠地8萬(wan) 平米,打造柳蔭公園、桃園鐵路沿線等4處全齡友好型公園,完善二環“凸字形”綠色城廓,營造老城綠意韻味。
改善出行體(ti) 驗。提升路網通行能力,實施望壇地區3條市政道路建設,推動一批次支路建成通車。優(you) 化靜態交通設施布局,實現路側(ce) 停車三期項目投用,因地製宜推進“平改立”停車設施建設,新增600個(ge) 居民錯時共享停車位。
創新基層治理。聚焦民生領域,以接訴即辦為(wei) 抓手,深入開展“攻百難,解民憂”專(zhuan) 項行動,實現街道層麵“熱線+網格”深度融合。完善物業(ye) 項目評估評價(jia) 機製,增強業(ye) 委會(hui) (物管會(hui) )履職能力,對物業(ye) 管理突出問題開展專(zhuan) 項治理。
促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穩慎推進中小學領導體(ti) 製改革,擴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完成首批全國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先行創建區評估驗收。促進課內(nei) 提質增效、課後豐(feng) 富供給,擴充2000個(ge) 義(yi) 務教育學位,加快形成具有東(dong) 城特色的高質量教育體(ti) 係。
全麵建設健康東(dong) 城。加快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完善三級診療服務體(ti) 係,鼓勵支持區屬公立醫院特色、錯位發展,加強社區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健康聯合體(ti) 試點。深化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中醫藥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
提高社會(hui) 服務保障水平。健全街道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運行機製,推進居家養(yang) 老服務提質增效,新增簽約家庭照護床位1600張,加強安寧療護中心和老年護理中心建設。繼續建好“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提升生活性服務業(ye) 品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