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守護牧場好生態(新春走基層)
春節前,王文江一點都閑不下來,剛剛接生完小羊羔,又馬不停蹄趕往放牧點。
說是放牧點,其實是一片收割完畢的玉米地,秸稈密密匝匝,羊群在啃食苞穀葉。“冬季我們(men) 借牧到了農(nong) 區。相比枯黃的牧草,這些秸稈營養(yang) 價(jia) 值更高,眼下正是羊群產(chan) 仔的高峰期,可不能缺了奶水、掉了膘。”對王文江一家來說,順利保膘接羔,意味著新一年的希望。
王文江所在的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地處祁連山北麓,這裏的群眾(zhong) 多以放牧為(wei) 生。過去,牧民每家都有4個(ge) 牧場,隨春夏秋冬四季轉場。2015年起,當地政府加大動員,引導牧民冬季趕羊到農(nong) 區借牧。
“以前在山上的冬季牧場,羊群不夠吃,需要不時運送草料,人工加運費,花費不少。一旦遭遇風雪天,牛羊損失更大。”王文江說。
“冬季牧場單位產(chan) 草量較低,平均每畝(mu) 不足100公斤,而農(nong) 區玉米地秸稈每畝(mu) 達到1.5噸。”肅南縣畜牧獸(shou) 醫服務中心主任安玉鋒說,“秋糧收獲後,將牧區牛羊轉入農(nong) 區,租田借牧,既能夠保障它們(men) 生長,也避免了過度放牧,影響生態。”
早在去年6月,王文江就開始打聽合適的借牧地點。跑了多個(ge) 鄉(xiang) 鎮,最終選中明花鄉(xiang) 許三灣村。“不光離家近,關(guan) 鍵是玉米長勢好,料足!”趕在大雪來臨(lin) 前,王文江從(cong) 老家西嶺村趕著羊群抵達許三灣,他將在這裏待到春耕備耕期,到時草原上的牧草也將返青。“今年我租了300畝(mu) 地。”租地開銷不小,但王文江不虧(kui) ,“這裏有充足的草料,羊群可以安然過冬,羊羔存活率提高,刨去成本,還能淨賺10多萬(wan) 元。”
“家裏的地借牧後,秸稈從(cong) ‘包袱’變成‘香餑餑’。”出租人王鵬娥也很滿意,“不僅(jin) 多掙了一筆租地款,還節省了秸稈處理費,羊糞留在地裏又成了有機肥。”
為(wei) 做好異地借牧工作,肅南縣建立監管台賬,安排專(zhuan) 人全程為(wei) 借牧戶提供技術服務。截至目前,肅南縣已有51個(ge) 村的500多戶牧民加入借牧隊伍,約占全縣牧民的1/4。
通過農(nong) 區借牧,草原植被得到休養(yang) 生息,2022年全縣草原畝(mu) 產(chan) 草量較2011年提高20.6%;借牧飼養(yang) 期成畜體(ti) 重增加8%,羔羊成活率增加7%,總增收超過1000萬(wan) 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6日 0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