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古籍與數字化時代共振(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1-17 11:1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古籍曆久彌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護者薪火相傳(chuan) 。無數人將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紙頁間,從(cong) 而讓文化傳(chuan) 承更有厚度

  

  輸入網址、輕點鼠標,飄逸俊秀的漢隸代表作《曹全碑》書(shu) 法躍然眼前,經典目錄學著作《校讎通義(yi) 》可逐頁在線閱覽,一批未經整理出版的日記、書(shu) 劄稿抄本首次公之於(yu) 世……不久前,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等收藏單位第七次聯合發布古籍數字資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雲(yun) 端與(yu) 讀者見麵。近年來,一批又一批中華古籍借助數字技術加速開放共享,讓更多人有機會(hui) 具象化地了解“典籍裏的中國”。

  越來越多的古籍向公眾(zhong) 開放,得益於(yu) 古籍數字化的不斷推進。對古籍進行數字化轉換,不僅(jin) 方便學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讀者接觸古籍的門檻。在數字技術條件下,開放共享的資源規模更龐大,渠道也更便捷。比如,在“中華古籍資源庫”平台,公眾(zhong) 無需注冊(ce) 登錄,就可以直接閱覽敦煌遺書(shu) 等珍貴資料。不隻是國內(nei) 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國內(nei) 缺藏的珍貴漢籍,其數字化回歸也令人期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複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係統謀劃推進古籍保護、整理、出版和利用工作,不斷強化古籍保護基礎性研究,發揮科技保護支撐作用,推動古籍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經過普查登記,我們(men) 基本摸清古籍家底,3000萬(wan) 冊(ce) (件)古籍都有了“身份證”;截至2021年底,全國累計完成古籍普查登記數據270餘(yu) 萬(wan) 部,累計修複古籍超過385萬(wan) 葉;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到13萬(wan) 部(件)……不斷取得的新進展,將推動這些基礎性資源在更大範圍向公眾(zhong) 開放,從(cong) 而為(wei) 更好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擴大古籍資源的開放共享,隻是第一步,讓古籍裏的知識、故事、思想被深刻地理解並傳(chuan) 承下去,是更艱巨的任務。我國古籍浩如煙海,無論是保護修複,還是整理研究,都需要巨大投入。要善於(yu) 發揮數字化技術的長處,在保護的基礎上做好係統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文字識別和數據分析,不僅(jin) 能以很高的準確度給古籍加標點,對人名、地名、官職等進行標記,還能對古籍內(nei) 容進行深度處理和知識提取。這有助於(yu) 提升研究效率,為(wei) 後續利用、傳(chuan) 播創造條件。

  更好挖掘古籍的時代價(jia) 值,還要找準它們(men) 與(yu) 當今時代的結合點,讓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從(cong) 各地圖書(shu) 館依托古籍資源推出文創產(chan) 品,到《典籍裏的中國》等節目熱播,從(cong) 通過古籍考證還原古代服飾,到依據古籍版刻設計藝術字,近年來有許多成功的嚐試,讓古籍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不過,要想讓古籍與(yu) 當下生活產(chan) 生更大的共振效應,還需要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古籍曆久彌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護者薪火相傳(chuan) 。無數人將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紙頁間,從(cong) 而讓文化傳(chuan) 承更有厚度。

  進入數字化時代,古籍的保護修複、活化利用、普及傳(chuan) 播,都產(chan) 生了新的變化,但古籍中蘊含的思想觀念、生活情感,能穿過歲月長河,與(yu) 當代人產(chan) 生心靈共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you) 勢,深入挖掘古籍的當代價(jia) 值,就能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發展好,讓它們(men) 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人喜歡,以蓬勃的生命力活在當下、走向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7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