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黃河大橋上的春運“換軌戰”
人民網濟南2月2日電 京九鐵路孫口黃河鐵路特大橋是中國跨越黃河最長的雙線鐵路橋梁,全長6.8公裏,主跨1.7公裏,大橋淩空飛架,北岸是河南,南岸為(wei) 山東(dong) ,是我國南北客貨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節點。
在這座鐵路大橋旁、黃河岸邊,常年駐守著一群“守橋人”,守護著鐵路暢通和大橋安全,他們(men) 就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聊城工務段孫口黃河大橋工區的橋梁工。春運期間,這裏演繹著一場別樣的橋上“換軌戰”。
孫口黃河鐵路特大橋有 8900多根木質橋枕,已經服役13年,由於(yu) 常年受黃河水汽侵蝕,橋枕內(nei) 部腐蝕、外部通裂,釘孔周圍腐朽、鉤螺栓鏽損。春運以來,每天有230多趟火車通過大橋,不及時更換橋枕就會(hui) 影響列車安全。
隨著作業(ye) 負責人一聲喇叭鳴響,機械的轟鳴聲、道釘的碰撞聲、人員的吆喝聲交替響起,這邊用扳手鬆卸螺栓,那邊用撬棍拔起道釘,大橋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沸騰景象。每一根橋枕重400斤,有3米多長,橋梁換枕需要在不足半米寬的通道上高空作業(ye) ,如若鄰線來車,要立即停止作業(ye) 下道避車,因此,120 分鍾的天窗時間裏他們(men) 要分秒必爭(zheng) 。
冬季的黃河橋上,冷風刺骨,氣溫最低時有零下 20 攝氏度,複雜的作業(ye) 環境時時考驗著這群守橋人。為(wei) 了適應工作環境、提高作業(ye) 效率,他們(men) 用繩子把褲腿綁起來,防止風從(cong) 褲管鑽入,棉帽套上安全帽,大棉衣紮一根粗腰帶,遠遠看去,像是身著防護服的特種兵,別樣帥氣。
鑽梁底、上橋頂、緊螺栓、砸道釘……人幹起活來就不覺得冷了,這是橋梁工們(men) 的心得。克服恐高,這也是每個(ge) 橋梁工必須過的一關(guan) 。大橋頂部更換螺栓需要爬到離河麵30多米高的橋頂,“00後”楊皓宇記得自己第一次橋頂作業(ye) ,感覺“人沒動,橋在動”,他照著老師傅教的方法,眼睛看向遠處村莊,對緩解緊張果然有效。
“這次換上的是新型複合橋枕,耐壓強度高,不易變形,耐酸、耐堿、耐鹽霧腐蝕,防蟲蛀,幾乎無需維護,使用壽命是普通木枕的 4倍以上、能超過30年,年輕的橋梁工到退休都不需再換。”帶隊運輸橋枕的工長王鵬興(xing) 奮地說。
自1996年退伍後,王鵬就來到這座大橋,49歲的他見證了大京九的開通,在這裏一待就是27年,他把大橋比作看大的孩子,每顆螺栓每根木枕“聽不聽話”他都門清兒(er) 。52歲的李向林是京九鐵路建設者,開通後從(cong) 工程局留了下來,從(cong) 鐵路的“建設者”變身“守護者”,並在離大橋20公裏的陽穀安了家,被稱為(wei) “落段”(“留下來”的意思),橋梁車間有9位“落段”,他們(men) 把青春留給了大橋。
大學畢業(ye) 新入職的趙誌波,從(cong) 小就長在黃河邊,家就在大橋不遠,當初看著橋梁工們(men) 在橋上幹活,特別羨慕這些能“鑽天”的人,入職後,他圓了自己多年的夢。麵對即將退休的“落段”,小趙有自己的決(jue) 心:放心吧,師傅們(men) ,大橋有我!
如今,孫口黃河大橋工區有20多名守橋職工,有4名臨(lin) 近退休,每年都有新生力量不斷加入,他們(men) 如同大橋的螺栓、橋枕一樣新老交替,日複一日保障著這條物流大通道的暢通。(顧玉雪 寇春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