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民俗旅遊 小院美鄉親富
駛離中陽縣城7.5公裏,車輛盤山而上來到神圪墶村。隻見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溝岔梁峁間,盡顯黃土高原風情,美麗(li) 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氛圍,為(wei) 村裏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現在我們(men) 村裏大變樣了,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村民都富了起來,大家更珍惜這裏的一草一木。”神圪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張彥平告訴記者,他們(men) 建立了以家庭小院為(wei) 主體(ti) 的康養(yang) 經營模式,以地方民俗、農(nong) 家院落、農(nong) 家飯等為(wei) 特色招牌,吸引城市人來村裏旅遊度假。
近年來,神圪墶村立足區位優(you) 勢,結合實際製定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五年規劃,深入挖掘旅遊資源,推進旅遊業(ye) 態融合,打造集休閑體(ti) 驗、文體(ti) 放鬆、學習(xi) 創作於(yu) 一體(ti) 的康養(yang) 勝地。2019年,村裏成立了旅遊開發公司,力爭(zheng) 讓遊客玩得更舒心,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的旅遊紅利;連續舉(ju) 辦了兩(liang) 屆越野摩托車比賽、三屆馬拉鬆越野賽、兩(liang) 屆自行車越野賽,吸引旅遊觀賽群眾(zhong) 達10萬(wan) 餘(yu) 人次。
為(wei) 了提升鄉(xiang) 村旅遊的接待水平,神圪墶村鉚足了勁大幹快上,通過人畜飲水改造、通村路拓寬延伸、日間照料中心提質改造、圖書(shu) 室補充完善等工程,使得村裏的基礎設施大為(wei) 改善。
“神圪墶村地處偏遠,以前村民除了種地,沒有其他出路。”經濟上拮據了大半輩子的範巧蘭(lan) 高興(xing) 地說:“現在鄉(xiang) 村道路修到了家門口,我的便利店開起來了,收入渠道也多了。”60歲的範巧蘭(lan) 在家門口開了一家便利店。如今她的小院美了,錢包鼓了,日子紅火了。
讓村裏的老人吃上“暖心飯”,一直是呂梁市記者協會(hui) 駐神圪墶村工作隊的心頭大事。第一書(shu) 記雒峻介紹,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運營,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飲食結構,豐(feng) 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高齡、空巢、獨居老人的“幸福驛站”。
在村裏的日間照料中心,記者見到了82歲的郭光先,提到生活的變化,他激動地說:“現在我每天都來日間照料中心,大家說說笑笑,孤獨和寂寞都沒了。”老郭開心得很,他覺得日間照料中心的飯菜非常可口,還有年紀相仿的老夥(huo) 計們(men) 陪伴,生活比之前有趣多了。
“村民要想富,要有好支部,村裏要想好,得有好領導。”談起神圪墶村“兩(liang) 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村民都會(hui) 豎起大拇指。近年來,村裏實施了核桃樹提質改良、養(yang) 殖業(ye) 擴大規模、溫室大棚技術改造等項目,群眾(zhong) 增收的門路越來越寬。截至目前,各地赴神圪墶村參觀的團體(ti) 共計有57個(ge) 3400餘(yu) 人次,觀賽及遊覽散客約25萬(wan) 人次,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戶均年增收2萬(wan) 餘(yu) 元。(李全宏 馮(feng) 凱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