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專訪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紅:引領首都金融業全力穩經濟促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08 15:40: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步入2023年,作為(wei) 首都經濟第一大支柱產(chan) 業(ye) 的金融業(ye) 如何開局起步,又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穩經濟促發展,支撐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人民網北京頻道專(zhuan) 訪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文紅。

  強化金融支持措施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人民網:在推動首都金融業(ye) 助力中小微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中,北京市金融監管局有哪些舉(ju) 措?

  李文紅:中小微企業(ye) 量大麵廣,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ye) 、改善民生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受疫情衝(chong) 擊,中小微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壓力較大,亟需政策幫扶。

  2022年,北京市金融監管局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及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決(jue) 策部署,采取一係列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政策措施,不斷優(you) 化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機製。

  一、金融觸達“有廣度”:企業(ye) 融資更易得。做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科技創新等專(zhuan) 項再貸款、設備更新專(zhuan) 項再貸款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落地推進工作,小微企業(ye) 融資總體(ti) 呈現“量增、麵擴、價(jia) 降、結構優(you) ”態勢。從(cong) 規模看,2022年,北京地區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7782.5億(yi) 元,同比增長22%,高於(yu) 各項貸款增速11.1個(ge) 百分點,有貸戶數同比增長50.5%。從(cong) 成本看,2022年12月,企業(ye)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創有統計以來新低,普惠小微貸款利率4.22%,同比、環比分別下降59個(ge) 、21個(ge) 基點。2022年,通過貸款利率下行向實體(ti) 經濟讓利435億(yi) 元。

  二、金融幫扶“有速度”:快速對接不停歇。2020年以來,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緊急金融服務需求,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及時建立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製,17家銀行已累計向5.04萬(wan) 家中小微及疫情防控企業(ye) 發放貸款1204億(yi) 元。建立“融資紓困直通車”工作機製,主動聯係企業(ye) 了解融資需求,建立幫扶企業(ye) 名單庫,推動金融機構快速進行對接,已累計向862家企業(ye) 發放融資共計74.3億(yi) 元。麵向全市金融機構選聘資深業(ye) 務骨幹,組建一支近400人的小微金融服務顧問隊伍,無償(chang) 為(wei) 企業(ye) 提供服務,幫助企業(ye) 跨過首貸門檻,接續存量融資,2022年服務企業(ye) 5400多家。出台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進一步深化政銀擔合作的若幹措施,融資擔保增信和分險功能進一步發揮。實現融資擔保不動產(chan) 抵押權登記線上辦理,大大降低疫情對企業(ye) 線下業(ye) 務的影響。

  三、金融服務“有溫度”:排憂解難保民生。發揮貸款服務中心引領作用,完善中小微企業(ye) 首次貸款貼息及擔保費用補助政策,擴大首貸企業(ye) 補助政策受益麵,申辦渠道從(cong) 線下拓寬至線上。自2019年創辦以來,“暢融工程”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頻率,根據不同主題安排企業(ye) 與(yu) 金融機構對接;2022年舉(ju) 辦35場線上線下對接活動,對接企業(ye) 3470家次,累計參會(hui) 金融機構465家次,參加人數1.6萬(wan) 餘(yu) 人次。實施首貸企業(ye) 培育工程,對市場主體(ti) 從(cong) 社保、公積金、納稅、信貸記錄等8個(ge) 維度篩選,形成19.6萬(wan) 戶首貸企業(ye) 重點培育庫,組織金融機構開展重點走訪對接。進一步加強創業(ye) 就業(ye) 服務,截至2022年末,創業(ye) 擔保貸款餘(yu) 額40億(yi) 元,是2021年的4.67倍,為(wei) 創業(ye) 主體(ti) 提供貼息、免擔保費融資。強化保險服務保障功能,製定北京安全生產(chan) 責任保險支持參保企業(ye) 應對新冠疫情的若幹措施,指導“北京普惠健康保”完善產(chan) 品方案,支持開發針對疫情防控、餐飲、文旅、運輸等領域的保險產(chan) 品。

  多措並舉(ju) 引領金融業(ye) 為(wei) 穩經濟保駕護航

  人民網:當前是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的關(guan) 鍵時間點,北京市金融監管局準備如何施策引領首都金融業(ye) 全力穩經濟促發展,為(wei) 2023年經濟實現良好開局提供支撐?

  李文紅:2022年,北京市金融監管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jue) 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堅持以首善標準做好首都金融工作,促進北京市金融業(ye) 穩健發展。2022年金融業(ye) 實現增加值8196.7億(yi) 元,同比增長6.4%,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19.7%,占比較2021年提高0.8個(ge) 百分點,為(wei) 穩定全市經濟大盤貢獻了金融力量。

  展望2023年,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引領首都金融業(ye) 全力穩經濟促發展,為(wei) 2023年經濟實現良好開局提供有力支撐。

  在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方麵,用好用足貨幣信貸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積極申報,加快推動更多項目落地。加強對擬上市企業(ye) 的跟蹤服務。深入開展“暢融工程”,發揮好金融服務快速響應和“融資紓困直通車”機製作用。加大金融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力度。

  在金融業(ye) 改革開放方麵,服務北交所市場建設與(yu) 改革開放,推動北交所不斷優(you) 化交易機製、擴大交易規模、豐(feng) 富交易品種,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促進股權投資和創業(ye) 投資健康發展,辦好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和S基金,促進股權和創業(ye) 投資健康發展。開展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持續深化國際金融交流合作,支持外資金融機構來京發展,在金融市場開放、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麵先行先試。以中關(guan) 村為(wei) 示範推動科創金融改革創新,更好服務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加快實施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鞏固擴大金融科技發展優(you) 勢,加強底層技術研發和創新,持續開展數字人民幣全域全場景試點,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支持金融機構與(yu) 科技企業(ye) 加強合作、共同成長。進一步推廣證券、基金、期貨“三位一體(ti) ”金融領域國際執業(ye) 資格認可政策實施,持續打造金融人才高地。促進形成公開透明、公平一致、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麵,更好發揮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製作用,不斷完善地方金融監管製度。嚴(yan) 格市場準入,強化“金融業(ye) 務必須持牌經營”的政策導向,深入開展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推進分級分類監管。加強與(yu) 北京金融法院的合作,推進金融法治協同機製建設,持續完善地方信用和法治環境。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穩妥有序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綠色科技發展質效

  人民網: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同時亦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北京作為(wei) 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在推動金融支持綠色科技發展上將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

  李文紅:北京一直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也具有良好的市場、技術和政策基礎,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規模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綠色信貸方麵,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綠色信貸餘(yu) 額1.4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6.4%。綠色債(zhai) 券方麵,2022年,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ye) (含央企)全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超1900億(yi) 元,發行量居全國首位。碳市場交易方麵,截至2022年底,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chan) 品累計成交9848.87萬(wan) 噸,成交額34.88億(yi) 元,試點碳配額成交均價(jia) 居全國第一。

  北京圍繞全球綠色金融與(yu) 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在金融支持綠色科技發展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工作:一是不斷完善政策機製。先後出台了《金融支持北京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兩(liang) 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發布綠色科技領域的金融支持政策舉(ju) 措。二是申建氣候投融資試點。密雲(yun) 區、通州區成為(wei) 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試點方案提出強化綠色科技研發應用投融資、打造綠色科技示範項目與(yu) 應用場景等支持措施。三是建設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北京環境交易所改造提升為(wei) 北京綠色交易所,成為(wei) 北京首家以綠色資產(chan) 交易為(wei) 特征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北京綠色項目庫和企業(ye) 碳賬戶係統開發取得積極進展,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期間,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布“企業(ye) 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係統,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ti) 係。四是拓寬綠色科技企業(ye) 融資渠道。支持金融機構為(wei) 綠色科技企業(ye) 提供信貸融資服務,組織開展綠色科技類企業(ye) 融資對接活動;積極推動綠色企業(ye) 上市,全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ye) ”上市公司在京注冊(ce) 數量居全國首位。五是發揮綠色金融智庫作用。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權威智庫為(wei) 北京綠色金融、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等領域,提供政策、市場、產(chan) 品研究及國際合作平台。六是深入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在2021年全球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hui) 議上發布《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獲評“2021年銀行業(ye) 十件大事”之一,並入選“兩(liang) 區”建設兩(liang) 周年改革創新實踐案例以及生態環境部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案例。支持舉(ju) 辦綠色科技論壇、中國資管行業(ye) ESG投資高峰論壇等。

  為(wei) 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綠色科技發展質效,北京將從(cong) 以下幾方麵持續發力:一是建設綠色金融與(yu) 可持續金融中心。積極推動已出台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持續完善綠色金融體(ti) 係,加大金融對綠色技術研發推廣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支持力度,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二是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優(you) 勢。促進科技創新和綠色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支持綠色技術加快轉移轉化,在綠色技術、綠色標準、綠色金融服務方麵實現區域帶動和全國引領。三是服務綠色科技企業(ye) 投融資需求。進一步豐(feng) 富綠色金融產(chan) 品供給,支持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發展,充分發揮“暢融工程”“鑽石工程”等平台機製作用,加大對綠色技術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打造麵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五是建設國際綠色智庫。推動成立北京綠色金融國際顧問委員會(hui) ,支持研究機構圍繞金融機構ESG投資能力建設、綠色科技等重點領域開展專(zhuan) 題研究。六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交流合作。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支持國際領先的綠色標準認證和評級機構等在京發展;以《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為(wei) 抓手,深入參與(yu) 全球綠色金融治理,不斷提升北京綠色金融影響力。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